理论教育 长江中下游控制站水位变化过程及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

长江中下游控制站水位变化过程及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1.1-3长江中下游主要站基本水位特征值表注 表中水位均为冻结吴淞基面以上,m。由1997年枯水年调度来看,虽然三峡水库在12月10日左右蓄满,但9月下旬蓄水过程对长江中下游沿程水位降幅较明显。表11.1-5长江中下游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沿程水位变化与三峡蓄水后沿程水位变化比较表

长江中下游控制站水位变化过程及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

11.1.4.1 沿程水位变化基本特性

长江中下游干流宜昌至大通河段,多年系列中实测最高水位除宜昌站出现在9月(1896年),其余各站均出现在8月,其中陈家湾—龙口段、武穴—九江段发生在1998年,汉口—黄石、安庆—大通出现在1954年;两湖水系出口控制站城陵矶和湖口站均发生在1998年。历年实测最低水位出现在1—3月,其中宜昌站出现在1979年3月,陈家湾—调弦口段出现在1999年3月,监利站为1972年2月,莲花塘—螺山出现在1960年2月,龙口站、黄石站至武穴站、大通站出现在1961年2月,汉口站出现在1965年2月,九江站出现在1929年3月,安庆出现在1929年1月,芜湖—马鞍山出现在1959年1月。由于受支流的加入、不同水情、河道冲淤和演变、江湖关系变迁等多种因素影响,干流不同河段,多年最高和最低水位特别是最低水位在时间上有较大差别。

各站历年年内水位变幅以中段螺山—黄石最大,在9.8m以上,有的年份年内水位变幅可高达16m以上;往上游略有减小,陈家湾站历年年内变幅7.69m以上,但不超过14m,莲花塘站历年水位变幅在8m以上,最大达16.62m;往下游则减小较多,大通站历年年内水位变幅均在7.5m以上,但不超过12.2m,芜湖站和马鞍山站年内变幅在5m以上,10m以内。

多年来年际间历年实测水位最大变幅,同样呈现出中间大、上下游小的现象。以汉口站19.65m为最大,超过19m的还有龙口站和螺山站;往上游逐渐递减,至陈家湾站减小至13.89m,往下游逐渐递减,至大通站减至13.47m。主要站水位基本特征值见表11.1-3。

表11.1-3 长江中下游主要站基本水位特征值表

注 表中水位均为冻结吴淞基面以上,m。

11.1.4.2 蓄水前后月平均水位变化初步分析

三峡水库从汛限水位145.00m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00m,需要的蓄水量为221.5亿m3。按照优化调度拟定的蓄水方式,水库9月15日开始蓄水,9月30日,按水位158.00m控制蓄水量约为76.9亿m3,从10月1—31日,若按水位175.00m控制蓄水量约为144.6亿m3。(www.daowen.com)

宜昌1992—2002年9月至次年5月流量,见表11.1-4。若按上述方式对1992—2002年多年平均各月流量进行蓄水,9月15—30日平均拦蓄流量为5930m3/s,导致长江中下游月平均流量相应减少。据初步分析,沿程宜昌、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等站9月天然平均水位与蓄水后平均水位相比,月平均水位降幅约为1.40m、1.50m、1.40m、1.40m、1.40m、1.30m、1.10m、1.00m,如多年平均按9月15—9月30日拦蓄5930m3/s考虑,9月中下旬宜昌、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等站,平均水位降幅将达2.80m、3.00m、2.80m、2.80m、2.60m、2.20m、2.00m;10月平均拦蓄流量为5400m3/s,相应沿程宜昌、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等站10月平均降幅约为2.40m、2.50m、2.40m、2.40m、2.30m、2.20m、2.20m、2.00m;11—12月水库考虑来水与泄水相等方式运行;1—5月三峡水库从175.00m下降至155.00m,以等流量下泄考虑,平均下泄流量为1280m3/s,1—5月长江中下游月平均流量相应增加,沿程宜昌、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等站天然平均水位与蓄水后平均水位相比,平均水位抬升约为0.80m、0.70m、0.70m、0.60m、0.60m、0.50m、0.40m、0.30m,1—2月平均水位抬升值略高,4—5月平均水位抬升值略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9月和10月来水特枯的年份,选取1997年9月下旬至1998年5月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宜昌站1878—2009年9月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26000m3/s,按9月流量进行排序,由大到小排列倒数后12位中,有6年与年径流排位同步,1997年9月排倒数第3位为13200m3/s,与多年平均同期相比减少了49.1%;10月,多年平均流量为18900m3/s,1997年10月来水量为14200m3/s,较多年同期平均流量减少了25%。

表11.1-4 长江中下游1990—2002年非汛期各月沿程流量和水位变化与三峡蓄水后沿程水位变化比较表

按提前蓄水915-158方案的调度方式进行径流调节计算,见表11.1-5。由表可见,9月下旬,三峡以上来水量为17240m3/s,下泄量为10000m3/s,拦蓄流量为7240m3/s,相应宜昌以下沿程河段同期减少相同流量,使宜昌、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九江、大通等站9月下旬天然状况下平均水位降幅达2.53~3.84m;10月,拦蓄流量为4969m3/s,相应宜昌以下沿程河段同期天然平均水位下降1.73~2.63m;11月,继续蓄水,拦蓄流量为963m3/s,下游沿程同期天然平均水位下降0.34~0.53m;12月至次年5月向下游供水(蓄满时间为12月10日),12月,增加下泄流量为1118m3/s,下游沿程同期天然平均水位上涨0.39~0.66m;1月,增加下泄流量为1595m3/s,下游沿程同期天然平均水位上涨0.55~0.85m;2月,增加下泄流量为2316m3/s,下游沿程同期天然平均水位上涨0.81~1.23m;3月,增加下泄流量为1544m3/s,下游沿程同期天然平均水位上涨0.52~0.82m;由于5月底三峡坝前水位控制在155.00m,4—5月按三峡来水量下泄,下游沿程水位为天然状况。

由1997年枯水年调度来看,虽然三峡水库在12月10日左右蓄满,但9月下旬蓄水过程对长江中下游沿程水位降幅较明显。1998年2月整个长江中下干流段是全年最枯期,沿程平均水位为最低,通过三峡水库补水,使长江中下游最低水有所抬高,有利于缓解各方面用水需求。

表11.1-5 长江中下游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沿程水位变化与三峡蓄水后沿程水位变化比较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