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配置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又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对水资源的需水要求。水资源总体配置第一个层面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要求,合理确定水资源量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之间的配置,合理规划配置水源工程;第二个层面是按照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要求,确定水源供给在地表水与地下水以及其他水源之间的合理配置比例;第三个层面是按照高效利用的要求,确定国民经济用水量在城乡之间,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等用水部门之间的配置;第四个层面根据流域水资源特点,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各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
1.河道外用水与河道内用水配置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时,为维护河流的健康,必须要保障河道内留有合理的生态环境水量;为维护地下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也需要保障地下水生态系统环境水量。因此,在水资源配置中,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耗损量以本地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进行控制。流域生态环境水量配置结果见表7.4-4。
表7.4-4 主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表
2.不同行业水量配置
各用水部门用水配置成果详见表7.4-5。
表7.4-5 各用水部门用水结构表
3.特枯年水量配置(www.daowen.com)
与多年平均值比较,特枯水年(保证率P=95%)全省水资源总量减少40%左右,需水量(2030水平年,推荐方案)增大约25%。
特殊干旱年和连续枯水年,水资源量和可供水量比正常年大幅减少,水资源配置的原则与对策措施主要为:压缩需求和增加供水量;增强水资源应急调配能力和制定应急预案。水资源配置的原则为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矿企业用水,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起决定性影响的生态环境用水。压缩需求是在保证居民生活和重要行业部门正常合理的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或暂时停止部分其他用户的供水。
增加供水量的主要措施有:适当超釆地下水和开采深层承压水,利用供水工程在紧急情况下可动用的水量,统筹安排蓄水工程储存水量(包括死库容的水量);对于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部门,适当调整新鲜水和再生水的供水比例,增加再生水供水量以替代新鲜水的供水量等。
增强水资源应急调配能力的具体措施有:推进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双水源(应急水源)和多水源建设;加强水源地之间和供水系统之间的联网,便于进行联合调配;积极安排与建设应急备用水源。
制定应急预案主要是制定特殊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等紧急情况下供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预案以及重要水库与供水工程应急供水调度预案。
4.定额控制目标
2030年全流域人均用水量由现状年684m3增加到700m3左右,2030年用水控制指标见表7.4-6。
表7.4-62030 年用水控制指标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