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区水位空间变化-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

湖区水位空间变化-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6.2-1鄱阳湖及入湖五河控制站水位特征值比较表6.2-2鄱阳湖湖口以上各站与湖口站多年平均水位落差单位:m中水时期湖区各站水位关系由各站4月和11月平均水位沿程分布和各站多年平均水位沿程变化来反映。根据相关研究,湖区水位在15m以下时,湖区各站同湖口站的水位差逐渐增大,开始表现出河道特性。

湖区水位空间变化-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

鄱阳湖流域五河分别从东、西两面汇入鄱阳湖,赣江南、中、北支,抚河,信江和饶河经东部水道入湖,赣江主支、修河(潦河与修水)经西部水道入湖。为反映湖区各水文站水位关系,利用湖区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康山和吴城等6站和五河尾闾7站1956—2009年实测水位资料,分别统计各站多年平均水位、年最高水位多年平均值、年最低水位多年平均值及1—12月多年平均水位,结果见表6.2-1和表6.2-2。

高水时期湖区各站水位关系可从各站6—9月平均水位比较和各站年最高水位多年平均差值对比中得到明显反映,表明无论是东部入湖水道还是西部入湖水道,高水时期都是湖面各站水位相近,湖面比降很小,呈现出典型的湖泊特性。

表6.2-1 鄱阳湖及入湖五河控制站水位特征值比较

表6.2-2 鄱阳湖湖口以上各站与湖口站多年平均水位落差 单位:m(www.daowen.com)

中水时期湖区各站水位关系由各站4月和11月平均水位(湖口站平均水位分别为11.93m和11.70m)沿程分布和各站多年平均水位(湖口站多年平均水位12.74m)沿程变化来反映。分析成果表明,中水时期无论是东部入湖水道还是西部入湖水道,水位沿程变化均比较明显,湖面出现一定的比降,湖面水文特性处于“湖相”与“河相”相互转变的过渡阶段。

低水时期湖区各站水位关系用各站1月、3月和12月多年平均水位和年最低水位多年平均值(湖口站分别为7.95m、9.71m、9.14m和7.07m)沿程变化反映,表明低水时期东、西两边水位沿程变化均较大,表现出典型的河道特点。

鄱阳湖湖面处于“湖相”时(一般为6—9月),湖面各站水位较为接近,相差不大;湖面处于“河—湖相”转换时期时(一般为5月和10—11月),各站水位存在差异,以都昌站与湖口站和吴城站与湖口站之间的水位为例,分别在0.33~0.44m和0.71~1.36mm范围内;湖区处于“河相”时(一般为1—4月和12月),湖面各站水位差异较大,如都昌站与湖口站和吴城站与湖口站之间的水位差分别达到0.62~1.46m和0.97~3.94m。

根据相关研究,湖区水位在15m以下时,湖区各站同湖口站的水位差逐渐增大,开始表现出河道特性。据分析,康山站水位在14m以下(对应大通流量25000m3/s以下)时,已基本不受湖口水位影响,具有河道特点;棠荫站水位在12.50m以下(对应大通站流量18000m3/s以下)时,已基本不受湖口水位影响,具有河道特点;都昌水位在12m以下时,都昌站水位与湖口水位差开始明显增加,开始具有河道特点,但仍受湖口水位一定影响;只有星子站一直受湖口站水位的控制。遇枯水年,11月大通站流量已小于15000m3/s,湖口站水位已低于9.3m,此时,长江上游水库加大对下游补水抬高湖口水位,但对鄱阳湖内的康山站和棠荫站水位都没有影响,对都昌站水位的影响也很小,影响只到星子站附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