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枯期水位特征分析:鄱阳湖区水资源研究成果

枯期水位特征分析:鄱阳湖区水资源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6.1-7湖区及入湖各站水位特征值统计表表6.1-8湖区及入湖各站8月中旬至次年3月时段水位特征值续表注 虬津站资料年限为1986—2009年。为能准确地了解鄱阳湖枯水特征,以7月至次年6月划分年度,统计星子站各级枯水位出现时间和持续天数。

枯期水位特征分析:鄱阳湖区水资源研究成果

1.近期湖区各站和入湖五河控制站年平均水位呈下降趋势

选用湖区各站和入湖五河控制站建站以来至2009年实测水文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各站1956—2009年平均水位与1956—2000年平均水位相比多为下降趋势(见表6.1-7),下降幅度多为0.1~0.2m。其中:鄱阳湖星子站下降了0.05m,赣江外洲站下降了0.24m,修河虬津站下降了0.27m。昌江渡峰坑水文站因受下游1988年建成的水利工程影响,平均水位出现增加现象,乐安河虎山水位站水位增加的原因是受下游淘金取沙影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堵塞所致。

以星子站为代表,进一步分析鄱阳湖湖面年、月平均水位下降趋势,表明十多年来鄱阳湖年最高水位和年平均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年最低水位下降幅度(见表6.1-8、表6.1-9和图6.1-4),最丰水时期的水位下降幅度比最枯水时期的水位下降幅度更大(见表6.1-10)。

表6.1-7 湖区及入湖各站水位特征值统计表

表6.1-8 湖区及入湖各站8月中旬至次年3月时段水位特征值

续表

注 虬津站资料年限为1986—2009年。

表6.1-9 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多年变化 单位:m

图6.1-4 鄱阳湖星子站2000—2009年与1953—2009年月平均水位比较

表6.1-10 鄱阳湖星子站年、月平均水位年内、年际变化 单位:m

续表

近60年星子站年平均水位虽然总体上呈下降变化趋势,但单向变化幅度并不大[图6.1-5(a)],单向变化幅度较大的主要是最近十几年,如1996—2009年14年下降趋势十分显著[图6.1-5(b)],星子站年平均水位以平均每年0.19m的速度下降,是60年水位下降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

图6.1-5 鄱阳湖星子站年平均水位变化

湖口站与星子站同处鄱阳湖入江水道,两站水位的年内、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21世纪前10年月平均水位与20世纪50—90年代平均水位的对比结果与星子站有所差别(见表6.1-11和图6.1-6),主要体现在1—3月21世纪前10年月平均水位高于上世纪50—90年代平均水位,这与21世纪前10年中多数年份1—3月长江上游水库对下游补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湖口站水位,而无法提高星子站水位有关。

表6.1-11 鄱阳湖湖口站年、月平均水位年内、年际变化 单位:m

图6.1-6 鄱阳湖湖口站2000—2009年10年与历年月平均水位比较

2.湖区各站和入湖五河各控制站枯水期水位降低

选用1956—2002年、2003—2009年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枯水期的水位比较分析。各站2003—2009年8月至次年3月平均水位与1956—2002年同期平均水位相比多为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多为1~2m。其中:鄱阳湖星子站下降了2m,赣江外洲站下降了1.95m,下降幅度最小的信江梅港站也有0.54m。渡峰坑水文站因受下游1988年建成的水利工程影响,平均水位增加;虎山水位站水位增加的原因是受下游淘金取沙影响,造成下游河道多重堵塞所致(见表6.1-12)。

表6.1-12 湖区及入湖各站水位特征值统计表 单位:m

续表(www.daowen.com)

注 虬津站资料年限为1986—2009年。

星子站8月至次年3月枯期平均水位下降速度最快的是近17年(1993—2009年),平均下降速度达每年0.15m(见图6.1-7)。

图6.1-7 鄱阳湖星子站8月至次年3月枯期平均水位变化趋势

3.主要控制站枯水期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延长

选用湖区各站和入湖五河控制站1956—2002年和2003—2009年历年8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平均水位进行比较,分析其年内枯水期水位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的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时间延长;枯水期长江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补水对鄱阳湖区、五河尾闾的水位抬升作用不明显。

(1)湖区各站。鄱阳湖区星子站、都昌站、棠荫站、康山站、吴城站2003—2009年8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历年旬平均水位均低于1956—2002年旬平均水位,降低幅度最大达2.12m(星子站10月下旬)。其中星子站进入枯水期(水位在12.00m以下)的时间在1956—2002年期间为11月中旬,而在2003—2009年期间为10月下旬,平均提前了20d;枯水期时段1956—2002年为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2003—2009年为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平均延长了20d。三峡水库枯期向长江中下游补水,湖口站2003—2009年1月上旬至3月下旬的各旬平均水位略高于1956—2002年同期,抬升幅度0.2m左右,对星子站水位有一定的顶托作用,对湖区及五河尾闾水位抬升作用不明显。

在1950—2009年60年资料系列中,有的年份鄱阳湖枯水期自8月、9月就开始了,一般年份要到次年2月、3月结束,特殊年份枯水期要延长到4月、5月才结束。为能准确地了解鄱阳湖枯水特征,以7月至次年6月划分年度,统计星子站各级枯水位出现时间和持续天数。星子站枯水(水位12m以下)和严重枯水(水位10.00m以下)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加长的特征明显(见表6.1-13),在60年资料系列中,枯水和严重枯水水位持续时间平均为130d和75d,而2000—2009年平均达157d和90d,如按年代统计,则列6个年代的平均值之首位。特别是2006年枯水和严重枯水持续时间分别达到281d和169d,为60年系列中枯水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

根据60年系列统计,枯水和严重枯水水位出现时间平均分别为11月12日和12月8日;而以2000—2009年统计,对应的时间分别为10月31日和11月26日,在6个统计年代中出现最早。2006年枯水和严重枯水出现时间分别提前到8月22日和9月28日,为60年系列中枯水出现时间最早的年份。

表6.1-13 鄱阳湖星子站不同等级枯水位出现时间多年变化表

2000—2009年10年星子站枯水和严重枯水水位出现时间,分别以平均每年2.4d和3.2d的速度提前(见图6.1-8、图6.1-9);持续时间(天数)分别以平均每年9.3d和5.8d的速度加长(见图6.1-10、图6.1-11)。

图6.1-8 鄱阳湖星子站12m以下水位出现时间变化趋势

图6.1-9 鄱阳湖星子站10m以下水位出现时间变化趋势

图6.1-10 鄱阳湖星子站12m以下水位出现天数变化趋势

图6.1-11 鄱阳湖星子站10m以下水位出现天数变化趋势

(2)入湖五河控制站。入湖五河控制站除饶河外其余各站2000—2009年8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历年旬平均水位均低于1956—2000年旬平均水位,降低幅度多数站在0.5~1m,最大达1.77m(外洲站10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是鄱阳湖区江河湖泊稳定退水期,期间水位下降幅度因年而异,但近年来赣江外洲站水位下降幅度显著加快,如1956—2000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水位平均下降幅度为0.87m;2000—2009年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水位平均下降幅度为2.00m,水位降幅增加了1.13m。

饶河渡峰坑站受下游闸坝影响,2000—2009年(8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历年旬平均水位均高于1956—2000年同期平均水位。

4.主要控制站年最低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

近年来,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五大水系控制站除饶河外均出现历史最低水位。2007年,抚河李家渡站、温家圳站和信江梅港站分别出现历史最低水位23.10m、18.49m和17.00m。2009年,修河万家埠站和赣江南昌站分别出现历史最低水位20.49m和13.27m;2004年,永修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13.74m;2007年,昌邑站、吴城站和滁槎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分别为11.51m、9.45m和14.82m。

鄱阳湖部分站也先后出现新的历史最低水位,如2004年,星子站和康山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7.11m和11.97m。2009年,都昌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7.99m。星子站2003—2008年年平均水位比多年平均水位(13.39m)低约1m,2006年日平均水位低于多年平均水位的天数为262d,列历年之首。

湖区各站和入湖五大河控制站历年最低水位过程线表明除饶河外,各站历年最低水位在2000年后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赣江外洲站年最低水位2009年为12.93m,2000年为16.25m,下降幅度为3.32m;星子站年最低水位2009年为7.49m,2000年为8.56m,下降幅度为1.07m。

以星子站为例,自1960年以来年最低水位呈波浪式变化,且幅度很大;但近十几年来下降趋势明显,降低幅度较大(见图6.1-12),平均每年降低速度为0.08m。

图6.1-12 鄱阳湖星子站年最低水位变化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