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外来污染物加入的情况下,水质指标含量在水体的运动规律是沿程以衰减、沉降和扩散作用为主,也就是说水质指标含量在水体沿程会逐渐降低、水的色度也会越来越清。三次总磷、透明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沿程变化过程详见图2.4-1~图2.4-4。
从图2.4-1中可看出,第一次监测,鄱阳湖呈现湖相,南部主湖区(34~49号垂线)总磷含量较低,总磷含量均0.020mg/L左右,进入从松门山至湖口出湖水域时,由于受到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总磷含量上升到0.055~0.090mg/L之间。第二次监测,鄱阳湖禁止采砂活动,鄱阳湖呈现河相,受来水总磷含量偏高和降雨携带的面源污染,南部主湖区总磷含量远高于第一次,但松门山至湖口出湖水域总磷含量总体低于第一次。第三次监测,受来水总磷含量偏高的影响,南部主湖区总磷含量远高于第一次,但松门山至湖口出湖水域总磷含量总体低于第二次。从三次监测来看,从1号垂线至26号垂线,也就是从松门山水域至湖口出湖水域,总磷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总磷平均含量第一次比第二次高0.010mg/L,第二次比第三次高0.010mg/L。
从图2.4-2中可看出,第一次监测,南部主湖区(34~49号垂线)透明度在40~80cm之间,进入从松门山至湖口出湖水域时,由于受到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透明度下降到15~30cm之间。第二次监测,鄱阳湖禁止采砂活动,鄱阳湖呈现河相,受降雨的影响,南部主湖区透明度在30~50cm之间,松门山至湖口出湖水域透明度在10~20cm之间,总体均低于第一次。第三次监测,南部主湖区透明度在40~70cm之间,低于第一次高于第二次,松门山至屏峰水域透明度均高于第一次和第二次,屏峰至湖口出湖水域透明度总体低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从三次监测来看,南部主湖区(34~49号垂线)透明度高,水色清,从1号垂线至26号垂线,也就是从松门山水域至湖口出湖水域,透明度低,水色混浊,水色总体上由清到浑的变化过程。
表2.4-1 入出湖控制站主要污染物通量分析
图2.4-1 鄱阳湖主湖区总磷含量沿程变化过程图
(www.daowen.com)
图2.4-2 鄱阳湖主湖区透明度沿程变化过程图
图2.4-3 鄱阳湖主湖区氨氮含量沿程变化过程图
图2.4-4 鄱阳湖主湖区高锰酸盐指数沿程变化过程图
从图2.4-3中可看出,第一次监测,鄱阳湖呈现湖相,整个主湖区氨氮含量不高,在0.20~0.60mg/L之间,趋于较稳定状态。第二次监测,鄱阳湖禁止采砂活动,鄱阳湖呈现河相,受降雨的影响,整个主湖区氨氮均高于第一次,在0.50~1.20mg/L之间,并在棠荫水域和松门山至老爷庙水域形成两个高值区,老爷庙至湖口水域趋于稳定。第三次监测,整个主湖区氨氮明显低于第二次。南部主湖区氨氮在0.20~0.40mg/L之间,并趋于稳定,松门山至屏峰水域氨氮在0.20~1.00mg/L之间,并呈现好转趋势。从三次监测来看,鄱阳湖呈湖相时,氨氮含量不高并趋于稳定状态,鄱阳湖呈现河相时,氨氮含量总体高于湖相,同时降雨携带的面源污染物对鄱阳湖氨氮影响较大。
从图2.4-4中可看出,第一次监测,鄱阳湖呈现湖相,整个主湖区高锰酸盐指数含量不高,在1.5~3.0mg/L之间,并呈现缓慢好转趋势。第二次监测,鄱阳湖禁止采砂活动,鄱阳湖呈现河相,受降雨的影响,整个主湖区高锰酸盐指数均明显高于第一次,在2.7~5.2mg/L之间,并呈现缓慢好转趋势。第三次监测,整个主湖区高锰酸盐指数低于第二次高于第一次,高锰酸盐指数在2.0~4.2mg/L之间,并呈现缓慢好转趋势。从三次监测来看,鄱阳湖无论呈湖相还是呈河相,高锰酸盐指数含量不高并呈现缓慢好转趋势,当鄱阳湖呈现河相时,高锰酸盐指数含量总体高于湖相,同时降雨携带的面源污染对鄱阳湖高锰酸盐指数影响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