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区水质分析成果报告

湖区水质分析成果报告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区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同期全湖水温温差不大,最大温差为3.7℃。

湖区水质分析成果报告

1.水温

第一次监测湖区水温为20.7~23.7℃,均值为22.4℃;第二次湖区水温为7.3~9.8℃,均值为8.4℃;第三次湖区水温为6.6~10.3℃,均值为8.4℃。湖区水温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同期全湖水温温差不大,最大温差为3.7℃。

2.透明度

第一次监测湖区透明度为9.0~90.0cm,均值为42.0cm;第二次湖区透明度为7.0~53.0cm,均值为24.3cm;第三次湖区透明度为16.0~68.0cm,均值为32.4cm。由于第一次监测平均水位高于漫滩水位,湖面较大,流速相对较小,来沙沉积,透明度均好于第二次和第三次,第二次受降雨的影响透明度相对偏低,禁止采砂后,第三次的透明度明显好于第二次。透明度分布情况是东北湖湾滞流区相对较高,入江水道区相对较低。

3.p H值

第一次监测湖区p H值为6.7~8.4,均值为7.6;第二次湖区p H值为6.6~7.8,均值为7.3;第三次湖区p H值为6.7~7.8,均值为7.3。三次监测均符合Ⅲ类水标准,并呈现东南部湖域大于北部湖域。

4.溶解氧

第一次监测湖区溶解氧为5.4~8.9mg/L,均值为7.5mg/L;第二次湖区溶解氧为9.5~12.2mg/L,均值为10.2mg/L;第三次湖区溶解氧为8.9~11.8mg/L,均值为10.3mg/L。三次监测均符合Ⅲ类水标准,但溶解氧随季节变化较明显,水温越低溶解氧含量越高。

5.高锰酸盐指数

第一次监测湖区高锰酸盐指数为1.3~5.9mg/L,均值为2.4mg/L;第二次湖区高锰酸盐指数为2.6~5.2mg/L,均值为3.6mg/L;第三次湖区高锰酸盐指数为1.6~4.2mg/L,均值为2.8mg/L。三次监测均符合Ⅲ类水标准,从均值来看,最差的是第二次,最好的是第一次,说明降水携带的面源对高锰酸盐指数有一定影响。

6.总磷

第一次监测湖区总磷为0.005~0.23mg/L,均值为0.055mg/L;第二次湖区总磷为0.049~0.191mg/L,均值为0.077mg/L;第三次湖区总磷为0.044~0.15mg/L,均值为0.068mg/L。根据鄱阳湖不同水域分区分析,在高水时,北部湖域、主湖域和东部湖域总磷浓度较低,且符合Ⅲ类水标准;入江水道区、南部湖域浓度较大,劣于Ⅲ类水标准。在低水时,整个湖域由于水量减少,稀释能力降低,流速加大,污染物扩散更快,总磷浓度加大。12月12日禁止采砂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入湖浓度相同,入江水道区、东部湖域和南部湖域总磷浓度有明显的下降。(www.daowen.com)

7.总氮

第一次监测湖区总氮为0.34~2.57mg/L,均值为1.28mg/L;第二次湖区总氮为0.34~6.74mg/L,均值为1.76mg/L;第三次湖区总氮为0.54~3.15mg/L,均值为1.60mg/L。从三次监测均值来看,最差的是第二次,最好的是第一次,说明降水携带的面源对湖区总氮有一定的影响。

8.氨氮

第一次监测湖区氨氮为0.05~0.92mg/L,均值为0.32mg/L;第二次氨氮为0.17~2.17mg/L,均值为0.76mg/L;第三次氨氮为0.11~1.22mg/L,均值为0.43mg/L。从三次监测均值来看,最差的是第二次,最好的是第一次,说明降水携带的面源对湖区氨氮有一定的影响。

9.六价铬、挥发性酚、总砷、氰化物

三次监测结果表明4项指标均小于检出限,均符合Ⅲ类水标准。

10.重金属(汞、铜、锌、铅、铬、硒)

三次监测结果表明汞、铜、锌、铅、铬、硒6项指标均小于检出限,均符合Ⅲ类水标准。

11.叶绿素

第一次湖区叶绿素为1.8~37.9μg/L,均值为8.0μg/L;第二次叶绿素为0.3~30.5μg/L,均值为4.8μg/L;第三次叶绿素为0.8~9.7μg/L,均值为4.0μg/L。叶绿素随季节变化较明显,且与流速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流速越大叶绿素越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