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鄱阳湖水质以Ⅰ、Ⅱ类水为主,平均占85%,Ⅲ类水占15%,呈缓慢下降趋势;90年代仍以Ⅰ、Ⅱ类水为主,平均占70%,Ⅲ类水占30%,下降趋势加快;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后,Ⅰ、Ⅱ类水只占50%,Ⅲ类水占32%,劣Ⅲ类水占18%,下降趋势明显,维持中营养状态,且呈现上升趋势。自2007年9月,每月开展一次鄱阳湖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范围为五河控制站及环湖区域的2.5万km2,每次监测站达到40~50处,同时开展水位、流速、流向、水量、水质监测。据监测成果分析:2008—2011年间鄱阳湖水质全年优于或符合Ⅲ类水占37.4%~59.5%之间,其中丰水期占50.0%~77.4%,枯水期占18.4%~39.4%,丰水期水质明显好于枯水期,湖区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总磷,特别是总磷超标范围比较大。由此可见,鄱阳湖湖区水质的好坏与其水位、水面面积、水量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三次水质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第一次监测期间,星子站平均水位14.38m,为退水期,其相应的水面面积2152km2,容积47.0亿m3,入湖合成流量为1429m3/s,湖口站出湖流量为7152m3/s;第二次监测期间,星子站平均水位10.54m,为涨水期,自12月12日五河及湖区停止采砂作业,其相应的水面面积654km2,容积11.2亿m3,入湖合成流量为3883m3/s,湖口站出湖流量为5010m3/s;第三次监测期间,星子站平均水位10.39m,为平水期,采砂停止作业,其相应的水面面积622km2,容积10.6亿m3,入湖合成流量为1742m3/s,湖口站出湖流量为4375m3/s。评价结果表明:入湖河流水质三次监测水质良好,优于或符合Ⅲ类水标准的占91.7%~94.1%;湖区水质总磷、总氮参评时,湖区水质符合Ⅲ类水标准的占10.6%~21.4%,水质最好的是第三次监测,最差的是第一次监测;总磷、总氮不参评时,湖区水质符合Ⅲ类水标准的占92.9%~95.5%,水质最好的是第一次监测,最差的是第三次监测。出湖水质总磷、总氮参评时,第一次、第二次监测均为Ⅳ类水,第三次监测为Ⅲ类水;总磷、总氮不参评时,出湖水质为Ⅱ类和Ⅲ类水。(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