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质动态监测成果: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

水质动态监测成果: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河及鄱阳湖水位涨势迅猛,12月12—20日鄱阳湖各站水位涨幅2.20~3.35m,其中14日8时至15日8时康山站水位日涨幅达0.91m,创历史纪录。表2.3-4三次水质监测指标统计表

水质动态监测成果: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

限于目前水质取样条件,水质采集水面水样。监测项目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具体为水温、透明度、p 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六价铬、挥发性酚、总砷、氰化物重金属(汞、铜、锌、铅、铬、锰、铁、硒)、叶绿素21个项目。现场监测水温、透明度、溶解氧和叶绿素等4项,其他项目现场取样送实验室分析,从野外采样到实验室分析全程按质量控制要求作业,确保监测成果质量。

表2.3-2 鄱阳湖断面测量布设一览表

表2.3-3 鄱阳湖湖流水质监测垂线分布表

续表

图2.3-1 鄱阳湖湖流水质监测站点布设图

1.第一次监测期分析

2010年10月9—12日,受长江水位持续下降、各入湖河流来水量减少的双重影响,鄱阳湖水位以平均每日0.23m的速度下降。监测期间,采砂时,星子站最高水位14.71m,最低水位14.02m,平均水位14.38m,较正常年偏低0.85m,其相应的水面面积2152km2,容积47.0亿m3,此时鄱阳湖呈现湖相;由于长江上游蓄水期,五河降水减少,来水量少,拉动鄱阳湖流量下泄,入湖合成流量1429m3/s,湖口站出湖流量7152m3/s。

第一次监测期,在鄱阳湖湖区布设68条垂线以及入湖控制站布设8个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入湖水质优于或符合Ⅲ类水的占94.1%,湖区水质优于或符合Ⅲ类水的占10.6%,出湖水质为Ⅳ类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和总氮。(www.daowen.com)

湖区六价铬、挥发性酚、总砷、氰化物4项指标均小于检出限,均符合Ⅲ类水标准。湖区重金属(汞、铜、锌、铅、铬、硒)6项指标均小于检出限,均符合Ⅲ类水标准。第一次监测指标具体见表2.3-4。

2.第二次监测期分析

2010年12月12日起鄱阳湖禁止采砂,12月19—20日实施第二次湖流与水质监测。12月中旬,江西省中、东部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北部中到大雨,全省平均降雨量95mm。五河及鄱阳湖水位涨势迅猛,12月12—20日鄱阳湖各站水位涨幅2.20~3.35m,其中14日8时至15日8时康山站水位日涨幅达0.91m,创历史纪录。监测期间,星子站最高水位10.71m,最低水位10.37m,平均水位10.54m,较正常年偏高1.26m,其相应的水面面积654km2,容积11.2亿m3,此时鄱阳湖呈现河相;五河及西河、博阳河入湖合成流量3883m3/s,湖口站出湖流量5010m3/s。

第二次监测期,在鄱阳湖湖区布设46条垂线以及入湖控制站布设8个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入湖水质优于或符合Ⅲ类水的占93.4%,湖区水质优于或符合Ⅲ类水的占13.0%,出湖水质为Ⅳ类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和总氮。

六价铬、挥发性酚、总砷、氰化物4项指标均小于检出限,均符合Ⅲ类水标准。重金属(汞、铜、锌、铅、铬、硒)6项指标均小于检出限,均符合Ⅲ类水标准。第二次监测指标具体见表2.3-4。

3.第三次监测期分析

2010年12月28—29日实施第三次湖流与水质监测,监测期间,已停止采砂17d,鄱阳湖水位以每日0.15m的速度消退,星子站最高水位10.46m,最低水位10.31m,平均水位10.39m,较正常年偏高1.28m,其相应的水面面积622km2,容积10.6亿m3,此时鄱阳湖呈现河相;五河及西河、博阳河入湖合成流量1742m3/s,湖口站出湖流量4375m3/s。

第三次监测期,在鄱阳湖湖区布设46条垂线以及入湖控制站布设8个进行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入湖水质优于或符合Ⅲ类水的占91.7%,湖区水质优于或符合Ⅲ类水的占21.4%,出湖水质为Ⅲ类水,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和总氮。

六价铬、挥发性酚、总砷、氰化物4项指标均小于检出限,均符合Ⅲ类水标准。重金属(汞、铜、锌、铅、铬、硒)6项指标均小于检出限,均符合Ⅲ类水标准。第三次监测指标具体见表2.3-4。

表2.3-4 三次水质监测指标统计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