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壮锦:多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符号

壮锦:多民族文化精神的审美符号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壮锦的美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将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和所体悟到的感受,通过提炼并强化为一种审美经验、审美感受而绣织于锦上,使其成为饱含人类情感的审美符号。所以,正如朗格所言,壮锦是壮族人们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壮族人们内在生命活动的投射,并经由这种投射而转化为人们可感的物质形式,即壮锦这样一种代表壮族审美情感的生命艺术符号。

一、壮锦:有意味的形式

关于壮锦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壮锦起源于宋代。宋代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大略似苧布,有花纹者谓之花綀。”周去非则在《岭外代答》中说:“邕州左右江峒蛮,有织緂,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城南方之上服也。”这里的“綀”和“緂”就是早期的壮锦。而“壮锦”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柳州府志》:“壮锦,各州出,壮人爱彩,凡衣裙……莫不取五色绒杂线以织布为花鸟状也。”可见,壮锦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壮族儿女而言,壮锦虽历经千年,却风采依旧,依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壮锦是壮族民间土生土长的民族手工艺品,主要以各种彩色丝绒线为纬,原色棉线为经,两者相互交织编制而成。它因图案样式的精美华丽、题材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外部造型的别致美观而成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的美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将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和所体悟到的感受,通过提炼并强化为一种审美经验、审美感受而绣织于锦上,使其成为饱含人类情感的审美符号。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形式富含人类丰富的生命情感,才感动着每一位从生命诞生时就使用背带的壮族儿女们对壮锦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对人们而言,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图案造型工艺品,而更多的是一种饱含深厚情感的民族审美对象。

(一)情感的客观化

卡西尔在他的《人论》中这样说道:“艺术品绝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单纯的模本或模仿品,而是我们内在生命的真正显现。”[1]在卡西尔的眼中,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有生命的,它是人类最真挚感情的再现,是一件艺术品之为艺术品的本质所在。为此,他提出了“构型”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构型”就是指艺术家将自己内心要抒发的强烈情感通过特定的中介物加以客观化、对象化,即把它化为一种直观的,为外人所感知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就是艺术品。苏珊·朗格沿着卡西尔的思想脉络进一步提出了“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她也对艺术品发表过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艺术品”从静观的角度看,它只能归为“物”,而它之所以被归为“品”,是因为人的存在,是人将自身丰富的情感投射到“物”身上,使之转换为“品”。所以,朗格也一再强调艺术是情感的形式,艺术品是经由情感转化成的可听、可见、可感的形式。这里的“形式”当然不是纯粹的、空洞的形式,而是一种有着人类深厚情感的“有意味的形式”,一种黑格尔所言的“生气灌注”的形式,体现了艺术品的“灵魂”所在。为此,朗格在她的《情感与形式》里宣称:艺术(艺术品)是人类内在生命活动的投射。

从卡西尔和朗格对于艺术品的独到见解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艺术品之为艺术品,是因为人类丰富的情感为其赋形,使艺术品具有了人的“生气”,成为一种“活的形象”(席勒语)。而壮锦这个根植于壮族古老丰沃的文化土壤中的民族工艺品,何尝不是人类生命情感的投射物。作为传统的以稻作文化为主的农耕民族,大地就是壮人的母亲,她赐予自然万物生命、丰收的果实、花鸟树木等,一切美好的景象,都成为壮族姑娘们的织锦中所展现的题材。壮族儿女怀着对壮锦的喜爱,将它编织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如头巾、背带、腰带、围裙等。对壮族人而言,它不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审美对象,是壮族姑娘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后,提炼并深化为一种审美经验,最后再通过灵巧的双手编织为可感知的审美符号——壮锦。其实,从壮族的神话故事《一幅壮锦》中就可看出人们对壮锦的喜爱之情:壮锦对于老母亲妲布而言,不仅是心头之爱,更是她的命根子,是她用眼泪(在泪水滴到之处便织起河流、鱼塘)、眼血(眼血滴下之处便织起太阳、花朵)编织而成的;在勒惹为了生病的母亲而冒着生命危险找寻壮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壮锦是他母亲的精神寄托,是壮族人民的财富象征;从最后的红衣仙女被壮锦吸引宁愿放弃天庭的美好生活而甘愿下凡间与勒惹结为夫妻,更可看出人们对壮锦的热爱之情。正是壮族民众对壮锦的无比热爱,才创造出了如此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所以,正如朗格所言,壮锦是壮族人们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壮族人们内在生命活动的投射,并经由这种投射而转化为人们可感的物质形式,即壮锦这样一种代表壮族审美情感的生命艺术符号。

(二)客观世界的主观化

艺术(艺术品)不仅体现在人类生命情感的客观化、对象化的过程中,同时也体现为自然事物的主观化过程。艺术把人的内部主观世界化为外部可感的形象,使除人以外的客观世界也包含了情感内涵。正如朗格所言:“每一件普通的现实物都被染上了一种创造物才该具有的意味。这就是自然的主观化,正是这种主观化,才使得现实本身被转化成为生命和情感符号。”[2]所以,对于朗格而言,现实世界中的一棵树、一朵云彩、一个不规则图案或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都变成了美丽的事物,每一件普通的事物因浸染了丰富的情感而转换成了艺术活力的想象物。壮锦同样如此,对于壮族人而言,花不仅是美丽的代表,更是生育之女神——花婆米洛甲的象征。在壮族的神话故事里,花婆米洛甲是从百花中诞生的,而壮族的少男少女,原本也都是花婆山上一朵朵娇滴滴的鲜花。壮族娃崽的背带上绣满各式各样的鲜花,就象征着花婆米洛甲的怀抱——一个温暖祥和的百花世界。这个世界不仅是花婆米洛甲创造的,也是娃崽母亲的一片爱心,在绣满鲜花的背带背后,正是母亲们用一双双手呵护着娇嫩的娃儿茁壮成长,她们也是壮族儿女心目中的女神。背带中除了花朵题材,还可以看到各种美丽的图案样式,如飞鸟、龙、凤凰、游鱼等,这些事物在壮族人的眼中,都不再是死物,而是一种生气勃勃的、活泼新鲜的、富含生命韵味的“活”的审美对象。

客观世界(自然事物)的主观化,从某一角度可理解为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和艺术世界的肯定,人类可以从自己所创造的事物中体验到人类自己的主观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或体悟。其实,这有点类似里普斯的“移情说”,他认为:“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件的类比,去看待在我们身外发生的事件。”[3]通过这样一种以己度物式的类比法,人才能感觉到外部世界仿佛和自己一样。即人把自身的情感、意欲移植到客观事物上,使事物也具有了人的感情色彩。在里普斯的眼中,主体和客体须由对立转换为统一的关系,审美对象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体现为受到主体“灌注生命”的有活力、有力量的形象。因此,艺术品是一种精神内涵的象征,它巧妙地传达了人的思想、情感和生命。壮锦作为壮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不仅是智慧的象征,心灵手巧的体现,对于壮族人而言,它更是一种贝尔所言的“有意味的形式”。壮人把最炽热的感情都编织进了壮锦中,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追求。如寓意为“万象更新”“前程似锦”的壮锦壁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祝愿。(www.daowen.com)

二、作为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

“要有别人,我们才能给自己界定身份。”[4]亨廷顿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相处,首先应界定自己的身份与特性,明确自己与别人的相同之处(同一性)或差异(差异性)之处。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位女性教师与一群男性教师在一起时,她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位女性;但当这位女教师与一群不从事教师岗位妇女在一起时,她却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位教师。所以,只有确定自己与“他者”的差别,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界定自己,确定自己的文化属性和民族身份。壮锦作为壮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是在粤西地区这片丰沃的土壤上培育起来的一朵艺术之花,它的艳丽多彩,成为壮民族的骄傲。壮锦与宋锦、蜀锦云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同为中国艺苑中最骄傲的民族文化,它们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差异之处,只有厘清各自的特点,才能进一步了解本民族深厚的文化蕴含,增强民族的自觉性和凝聚力。

壮锦的图案花样美观别致,色泽艳丽多彩却又华而不俗,题材选取丰富广泛,从富于地域色彩的神话传说到花草树木等都可以成为壮族姑娘心中的灵感元素。壮锦质地结实耐用,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壮锦的图案构成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编织法,把单个几何形图案连接并组成多个几何形图案,此时的几何形图案给人以整齐有序且明快、清晰之感;第二,以各种几何纹饰为底,再于其上饰以动物植物等生动的造型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第三,多种几何纹相互穿插组合,形成复合几何纹饰,观之繁而不乱。在壮锦的图案纹样中,以几何纹和动植物纹居多,前者主要有云纹、雷纹、羽状纹、水波纹等,后者以现实自然界中动植物为题材,如鱼、鸡、鸟、鲜花等,也有根据神话故事中出现的动物为造型图案,如龙、凤凰、麒麟等。由于壮锦使用的丝绒线和棉线较粗,图案造型不易做精细刻画,且在织物上也易受经纬线规律的限制,但聪慧的壮族妇女不仅能克服这样的限制,还能熟练掌握运用它,从而编织出形象生动、千变万化的图案。

宋锦起源于宋代,以苏州为其原产地,故称苏州宋锦。宋锦以两种金纱、三种色纬、三枚斜纹组织编制而成,通常在格子藻井似的几何边框中加入折枝小花为主,古雅而富于韵味。宋锦分大锦、小锦和匣锦三类,大锦以金银丝编织而成,图案美观且质地厚重,多用于各种书画装饰品的制作;小锦以天然的细蚕丝制作而成,柔软细腻却又不乏坚固耐用,以服饰织造为主,尽显雍容华贵;匣锦以制造名人书画装潢、仿古屏风为主,显得古典雅致。

蜀锦特指四川成都市出产的彩锦,起源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蜀地的桑蚕业种植技术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应用天然植物色素的习惯也由来已久,所以其染织工艺自成一套体系,色谱、色素比较齐全。也因人们普遍钟爱染红色,所以蜀锦也可称为蜀红锦,颜色鲜艳如血,经久不褪。蜀锦图案内容取材丰富、广泛,一般以地方特色题材为主,且以动植物居多,其形象惟妙惟肖、立体感强。寓合纹(又称为吉祥图案)为蜀锦的传统经典纹样之一,因其常含有多福、多寿、吉祥、如意、喜庆等美好寓意,所以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钟情。

南京云锦因其形状如天上的彩云般瑰丽而得名为云锦,因图案纹饰优美浑厚、色彩浓艳瑰丽、质地结实耐用等成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云锦分妆花、库缎、库锦三大类,图案样式着重写实,古时多为帝王将相和后宫嫔妃的御用高级织物,所以色彩装饰尽显高贵典雅,庄重富丽,且多注重美好吉祥寓意的表达,如“福、禄、寿、权、财、囍”等成为设计的主题思想。云锦多以花类题材为主,注重润色的点染。

中国的四大名锦,各有其特色,各有其风采,各有其魅力。从这些差异性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本民族文化,了解壮锦的独特之处以及壮族文化的丰厚内涵,从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民族凝聚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