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都市公共空间中的铜鼓类审美文化-桂学研究(第5卷)

都市公共空间中的铜鼓类审美文化-桂学研究(第5卷)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与此同时,现代都市公共空间中却出现了一批“新”的铜鼓,它们被频繁地用于装点和美化城市,成为广场雕塑、城市建筑、舞台背景、礼品和装饰品的灵感元素。城市雕塑铜鼓作为符号化铜鼓的众多表现形式之一,出现于广西各大主要城市的广场中,向世人展示了广西优秀的铜鼓文化。众所周知,铜鼓至今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其本身所代表的铜鼓文化也成为壮族人们的文化资本。

广西素来享有“铜鼓之乡”的美称,全国铜鼓数量的三分之二就分布在广西。在壮族民间人们世代都传唱着这样一首歌:天上星星多,地上铜鼓多;星星和铜鼓,给我们安乐。对于壮乡儿女而言,铜鼓如同星星般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和神圣的器物。载歌伴舞、祭祀庆典、显示荣耀等都离不开铜鼓,它是神圣的、权威的、通天的宝物。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普及以及铜鼓铸造技艺的流失,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使用铜鼓了,特别是在经历“文化大革命”之后,铜鼓的数量锐减,铜鼓文化在当代面临消逝的局面。但是与此同时,现代都市公共空间中却出现了一批“新”的铜鼓,它们被频繁地用于装点和美化城市,成为广场雕塑、城市建筑、舞台背景、礼品和装饰品的灵感元素。

一、广场雕塑

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中就曾说过:“与所有其他种类的人工制造物不同,纪念碑从一开始就是人们为了让后代牢记过去而设计的。设计它们是为了纪念,是要世世代代的人铭记过去。”[1]广场雕塑如同纪念碑一样,人们建造它并不是为了使用的目的,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审美的对象供人们欣赏与铭记。城市雕塑铜鼓作为符号化铜鼓的众多表现形式之一,出现于广西各大主要城市的广场中,向世人展示了广西优秀的铜鼓文化。众所周知,铜鼓至今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其本身所代表的铜鼓文化也成为壮族人们的文化资本。但是,随着经济的大发展,人们从乡村移居到城市,离开了稻田、泥土的现代人因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忙于生计的需要而逐渐淡化了自己的族群记忆,也因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了解不够,致使人们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模糊不清。铜鼓雕塑的出现,向生活于钢筋水泥铸成的城市中的人们展示了自己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成为城市的文化象征,也成为广西民族区域的身份象征。南宁市五象广场中央的主象脚下,便踩着一个大铜鼓;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前的纪念碑上也有铜鼓的雕塑。

二、建筑装饰物

正如苏联美学家鲍列夫所言:“人们习惯把建筑称作世界的编年史。当传说和歌曲都已沉寂,已无任何东西能使人们回想一去不复返的古老民族时,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在‘石书’的篇页上记载着人类历史的时代。”[2]富含民族元素的现代建筑,兼具实用与审美双重功效,它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也向世人传达了古老的民族文化精粹,使久已消逝的民族历史一幕幕重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可以说,富含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与美学思想,是现代建筑意识与民族传统相结合的典范。符号化铜鼓成为城市各大主体建筑物中的主题元素,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南宁民族文物院内壮观的铜鼓群雕楼,兼具了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功能,既是酒窖,又向游人展示了古老的壮民族铜鼓文化,其外形的硕大厚重和鼓面纹饰的精美绝伦令人感慨。

桥是一座城市里重要的基础建筑项目之一,要选取何物作为城市的代表物,使之既能突出个性,又能强调地域性,表征民族形象,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而符号化铜鼓正满足了这种要求。

闲时携伴到南宁市的各大公园游玩,走累了却总能在路边遇到供游人小坐休憩的铜鼓石凳,甚是美观、别致。

三、装饰图案与艺术背景(www.daowen.com)

在符号化铜鼓的多样化表现形式中,除了像广场雕塑和建筑装饰物那样引人注目的形式,还有众多的符号化铜鼓是以图案点缀的方式成为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背景元素。

作为装饰图案的符号化铜鼓多见于墙体或地面,建筑师们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元素的符号化铜鼓用于行政机关大门口的题材元素设计上,向世人巧妙地传达了政府的行政职权;除此之外,一些公园和学校的大门口也都不同程度地选择铜鼓作为设计图案。

除了把铜鼓的鼓面纹饰运用于墙面,还有很多的公共建筑物都将符号化的铜鼓元素作为地面装饰物。如五象广场的地面大多为铜鼓的鼓面纹饰,当附近办公楼的上班族们工作劳累下楼散步或者只是临窗眺望之时,都能感受到这五象广场所散发的民族文化气息。

铜鼓的外形和鼓面纹饰的美是不言而喻的,鼓体及鼓面上那精致的太阳纹、翱翔的鹭鸟、划船的羽人等向人们展现了悠久绚烂的铜鼓文化,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了一种原始质朴、充满力量的崇高美感。也正是因为铜鼓的这个特点,舞美工程师们经常将符号化铜鼓作为舞台背景,特别是对南宁这个民族性和地域性较强的城市而言,铜鼓更是展现民族文化、表征民族身份的最好选择。

四、民族工艺品

铜鼓在古时候就成为首领赏赐给有功者的珍贵物品,如《唐书·南蛮传》中记载:“赏有功者以牛马铜鼓。”不仅如此,铜鼓更是富豪权贵们争相购置之物,“富豪争购,即百牛不惜也”(《行边纪闻·蛮记》)。对古人而言,铜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国之重宝”。到了现代社会,铜鼓不再行使传统社会中众多的实用功能,从原生语境中“脱域”出来的铜鼓日益成为现代都市人喜爱的审美对象,它们或者作为富有创意的室内装潢的一部分,或者作为精美绝伦的瓷器,又或者成为旅游商品橱柜中的富含特色的纪念品。不管以何种方式出现,都向人们巧妙地传达了壮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正是通过这些小巧精致的工艺品,地域民族文化事项的特征得到了传播与凸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