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敬文指出:“民间歌谣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间歌谣所涉及的生活面愈来愈广,而它的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在阶级社会里,民歌不但是劳动人民同统治阶级进行斗争的武器,而且具有调节劳动、举行仪式、表达爱情、教育子弟、裁决是非、交流经验、开展娱乐等多种社会作用。”[36]诚如钟氏所说,民歌有着多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广西各民族民众中也是如此。概括起来,广西各民族民歌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配合宗教仪式方面的功能、服务于民间各种礼俗的功能、恋爱交友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传承历史的功能、抒发情感的功能、法律条文的功能、审美娱乐的功能等。以下,我们将就这几方面的功能作一一说明。
一、配合宗教仪式方面的功能
广西各民族神灵崇拜特别广泛,从盘王、雷王、布洛陀、姆洛甲、密洛陀、甘王、狗王、龙母到莫一大王、陈宏谋大将军、冯大老爷、白马三娘子、伏波将军等皆在祭祀范围之内,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常常要配合以歌谣。此外,壮族民间社会为了祈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庭和睦、福寿绵延,还经常请麽公、师公、道公等举行各种形式的祈祷仪式,其间要念诵经文以配合,如《赎谷魂经》《赎猪魂经》《赎鱼魂经》《解婆媳怨经》《解母女怨经》《祝寿经》等。在这些宗教仪式上,民众通过专职或兼职的宗教人员的吟唱,了解各种民间信仰的意义,表达人畜平安、年瑞人寿的愿望,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有关民族历史、生产生活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二、服务于民间各种礼仪的功能
广西各民族群众的礼俗活动大都脱离不了诗歌。婚礼上要唱歌、孩子诞生要唱歌、丧礼上要唱歌、为老人祝寿要唱歌、客人来了要唱歌、请客人饮酒要唱歌、客人走时也要唱歌。覃德清指出:“壮族习俗,以歌为主旋律,人逢出生时唱歌;谈情说爱、婚姻嫁娶,更少不了唱歌;祝寿时唱歌;死了之后,人们以歌开路,以歌超度灵魂。可谓‘出门用歌来走路’‘睡觉用歌当枕头’‘结婚用歌当彩礼’。若不唱歌,就会被耻笑。”[37]正如覃氏所说,广西各民族群众的所有礼俗仪式上都有民歌唱和,尤其是娶妻或嫁女儿的时候,往往歌声缭绕,昼夜不息,此种情势往往持续数日。
三、恋爱交友功能
“苗家山歌万万千,苗歌就是小姻缘,恋爱不把苗歌唱,短棍打蛇难拢边。”[38]正如苗族民歌所唱,广西各民族群众中流行着倚歌择配的风俗。壮族歌圩上“以歌交情”是一个主要内容,男女青年在歌圩上唱歌求偶,唱见面歌、求歌、接歌、对歌、交情歌、定情歌、誓盟歌、思恋歌、离别歌等。
瑶族谈婚的主要方式是“讴莎瑶”,即通过对歌选择自己的心上人。唱歌谈婚,或在节日时进行,或在劳动时进行,最盛行的是晚上到女方家窗前对歌。瑶家女子长到十八岁左右,即有男青年在晚上上门歌唱,有时是一个男青年单独邀姑娘唱,有时是几个男青年与姑娘轮流对唱。在众多求婚者中,姑娘会选出一个意中人。
四、自我教育的功能
刘守华说:“民间经常的道德教育也是通过民间文学进行的。人民的是非观念、爱憎好恶就在这讲故事、唱民歌、说谚语的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潜移默化,深入人心。”[39]广西各民族群众中流传的民歌也往往具有自我教育的意义与功能。像壮族的《行孝歌》,利用丧场这一特定环境,告诉人们什么是孝,怎样做才符合孝道,一个孝子应当如何孝敬父母,借助社会舆论倡导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行孝歌》无疑具有道德教科书的作用。壮族的《传扬歌》更是分“调子”“善良”“交友”“孝敬”“睦邻”“为妻”“分家”等多个条目,教人做人的道理,培养人的道德观。
五、传承历史的功能
从古至今,民间文学总是独特地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从未间断过。它是人类历史最生动、最真实、最公正的记录。各民族的史诗、古歌,被本民族群众视为民族的“根谱”。他们说,“老人不讲古,后生失了谱”。在重大节日或举行庆典时由专人传唱,向后代讲述本民族的起源和祖先们艰苦创业的伟绩。像侗族古歌《人类起源歌》、壮族古歌《布洛陀》、瑶族古歌《密洛陀》都有此类历史意义。(www.daowen.com)
一些民歌记录了本民族或者是对本民族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或事件的传说,像壮族的《歌仙刘三姐》《莫一大王歌》,侗族的《林王古歌》《元发歌》等,其中涉及的人和事无论真假,这些民歌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历史价值。
六、抒发情感的功能
在漫长的阶级社会里,广西各族人民深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一些地方,封建土司的统治一直延至二十世纪初,可以说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史是一部苦难史。加之,广西在接纳汉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来自中原地区的封建礼教,给广大广西各民族妇女套上了精神枷锁。苦难的生活遭遇,激发了人们借民歌抒发悲情的冲动。因而,在广西抒发苦情的歌很多,像《长工苦歌》《孤儿苦歌》《童养媳苦歌》等。不仅有抒情短歌,还有一些长篇苦歌,如壮族的《特华之歌》《达备之歌》,瑶族的《珠洒露》等都是长篇抒情歌。
这些抒情歌揭露社会黑暗,控诉封建礼教,表达对剥削压迫者的愤懑和不满,抒发人生感慨,反映各民族人民的心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七、法律条文的功能
在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古朴的道德规范,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常用民间韵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瑶族的石牌话、苗族的理词、侗族的款词等,都属于这类特殊的民歌。它们具有法律条文的作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是排解纠纷、处置事端的依据。一位民间文学工作者曾说:“我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了近二十年,许多少数民族确实做到了夜不闭户,他们的谷仓不是在家里,而是在田边、山上。他们没有明文的法律,就是靠这些宣传道德、伦理的民间文学互相约束。”[40]
八、审美娱乐的功能
恩格斯曾说民间文学有这样的功能:“一个农人晚间从辛劳的劳动中疲乏地回来时,使他得到安慰,感到快乐,使他恢复精神,忘掉繁重的劳动。”[41]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也具有这样的娱乐功能。歌唱可以解忧解愁,在一些“歌头”里就有表白,如“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世上解忧愁,三天不把歌来唱,三岁孩儿白了头”。[42]
清《怀远县志》载:“侗人之歌,与苗、瑶、壮少异,歌以乐,侗男弹壶琴吹六管。歌时闭目、携手、摇足以舞。”[43]《怀远县志》著者的描述是何等的传神,“歌时闭目、携手、摇足以舞”,可以想象得到,侗族群众在唱歌时该是何等的陶醉呢!
综上所述,我们从配合宗教仪式、服务于民间各种礼俗、恋爱交友、自我教育、传承历史、抒发情感、法律条文、审美娱乐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广西各民族民歌的社会价值和实用功能,总之,民歌在广西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广泛地发挥着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