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民族人民反抗压迫的精神与意志在历史人物传说中有着最为突出的表现。历史人物传说包括虚拟人物传说与实有历史人物传说。壮族群众口头流传的以反抗阶级压迫为主题的虚拟历史人物传说主要是《莫一大王》传说与《金伦》传说。
《莫一大王》传说主要流传于河池地区壮族民间口头,艾伯华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中将该类型传说归纳为“蜂王”型故事,并总结出十一个情节单元。[1]本人依据艾伯华对《莫一大王》传说情节的总结,并参考该传说在广西民众口头流传的情况,介绍《莫一大王》传说的情节如下:
南丹州(今河池市南丹县)有个孤儿,父亲被皇帝杀掉丢到了潭里。孤儿到潭里寻找父亲的尸体,在水下见到一头神牛,神牛给他一颗珠子,并为他起名莫一。莫一把珠子吃进肚里,浑身发热,四肢充满力量。莫一能扛动比房子大的石头,能用伞尖捅出一个山洞。众人拥戴他做首领,称他“莫一大王”。
莫一做首领后,打算用海水造盐,搬山造海。他用伞做赶牛鞭,把一座座山当牛羊赶着走。他妈妈在路边放牛,看到山石滚滚而来,叫喊起来,这些山石便不再滚动了。
皇帝要莫一大王贡献人皮建宫殿。莫一带了一百个后生来到京城,让大家趁热吃放了辣椒的玉米粥,吃得每个毛孔都冒汗。皇帝见了问:“这些人为什么湿淋淋的?”莫一说:“我们的皮肤是漏水的。”皇帝打消了向莫一要人皮造宫殿的念头。
皇帝请莫一到京城做官。莫一有个腾云帽,到京城做官后每晚都乘坐腾云帽回家。妻子怀孕了,为了让婆婆相信莫一每晚都回来,便把他的一只靴子藏起来做凭证。莫一因寻找靴子迟了早朝,把帽子向太阳一挥,升起的太阳又落了下去。然后莫一用泥糊了一只靴子去上朝。皇帝见太阳升起又落下,让国师查是哪个所为,莫一见势不妙,逃回家里。
莫一躲进岩洞里扎草人草马,三十六天不接触生人,草人草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一天,他的母亲突然闯了进来,法术失灵。莫一又在房后种竹子,告诉妻子一根要卖一两银子。竹子被母亲廉价卖掉,竹子当中有拿着刀枪的兵马,只是眼睛还没有睁开。
官兵把莫一围困起来,天上飘来一道彩虹,莫一骑上彩虹,官兵泼来狗血,他摔在地上,头被砍了下来。他提头回村,问妈妈:“头掉下来还能活吗?”妈妈说:“头都割了,怎么还能活呢?”他闻声倒地。莫一的人头对妻子说:“将它放到缸里,七天七夜再打开,七天后会培育出一批兵马。”母亲感到好奇,不到七天就打开来看,见是一缸蛆虫,就用开水泼了进去,法术又一次失败。缸里飞出一群蜜蜂,它们飞到京城,蜇得皇帝抱头鼠窜,封它们为蜂王。
《莫一大王》传说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所遭受的阶级压迫,塑造了莫一大王这样一位百折不挠的反抗英雄的形象。《壮族文学史》的著者指出:“莫一大王在与封建统治者做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百折不挠、宁死不屈、虽死犹生、死而不已的精神,是何等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它形象而鲜明地展现了壮民族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顽强、坚毅的民族性格;它充分地说明了古代壮族人民是不甘心忍受压迫和奴役的,统治阶级的任何高压手段,非但征服不了他们,反而只能激起他们更大的反抗。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莫一大王这个英雄形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莫一大王的时代,就是古代壮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时代。”[2]诚如《壮族文学发展史》的著者所说,莫一大王是一个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莫一大王》传说是对广西各族人民与封建统治者做斗争的历史的浓缩式反映。
《金伦》传说主要流传于马山、上林、大化等地区,其情节与《莫一大王》传说大同小异,可视为与《莫一大王》传说同一类型的故事。
罗城县仫佬族群众口头流传着《稼》的传说,该传说与《莫一大王》的传说一样,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英雄形象。传说说:稼的父亲被峒头害死,扔进深潭。稼到深潭中寻找父亲的遗骸,遇到一头犀牛,犀牛就是他父亲的化身。犀牛给了稼一根宝毛,稼把这根宝毛缠在牛鞭上便威力无穷。峒头来抢神鞭,稼将神鞭投进地炉。
稼要反峒头、反官府、反皇帝,可他没有兵马、没有武器,他便又去见犀牛,犀牛给他第二根宝毛。稼用石灰在地下画一匹马,由于心急,画成了一匹三脚马。然后,他口含宝毛向大白马喷了一口水,三脚马突地站起,扬蹄奔到京城,闹得京城乱纷纷。皇帝无奈出了告示:谁人捉得三脚马,皇帝让他坐十春。稼赶到京城,捉住三脚马,开弓射下皇榜。箭头正中“十”字,十字变成了千字。皇帝派兵围他,稼骑马回家乡。他天天跑马射箭练武。为了不踩庄稼,他向母亲要了一匹白布,拉在两座山头上当跑道。他用宝毛当弓弦,射出三支箭,一支落在皇城门上,一支落在皇宫房顶上,一支射落在皇冠上。皇帝派兵讨伐。
稼再向犀牛求助,犀牛给了他最后一根宝毛。交代他扎七七四十九天,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草兵,用宝毛洒上水,就会变成真兵。他在牛粪岭扎草兵。峒头将皇兵领到,放火烧山,时辰未够,草兵失灵。稼从大火中突围,骑上大白马冲向敌群,大战三天三夜。大白马中箭身亡,化为白马山。稼用弓戳了一口冷水泉,一头钻了进去。峒头献计,皇兵在泉边打他心爱的黑狗,稼伸头出来看,被皇兵斩下头颅。头刚落地,就滚向泉边,重新接到稼身上。皇兵再次打狗,引稼伸头,砍头后,用铁锅把泉罩住,狗血淋锅,稼的头再也接不上了。皇兵撤走后,稼让母亲把自己的头装到坛里封好,九天九夜后开坛。稼的母亲心急,不到时辰便开坛来看,稼的头变成了一窝黄蜂,三只飞起蜇死了州官,三只飞向京城去蜇皇帝,因为不满时辰,翅膀还嫩,飞到京城就没什么力气了。[3]
在仫佬族群众中还流传着《吴平大王》《木洛大王》《石览王》等传说,这些传说都是《稼》传说的异文。《稼》传说与壮族《莫一大王》传说一样,都是通过一系列的传奇性情节塑造一个反抗英雄的形象,概括地反映骆越先民与中央王朝百折不挠的斗争史。
在《仫佬族文学史》中,稼的形象得到了高度的评价,著者以为:“‘稼’的形象,是‘官逼民反’的形象,也是不屈斗争的形象,其砍头不死,化蜂蜇皇帝,可与汉文古籍《山海经》中的刑天比美。也可与同属骆越后裔的壮族莫一大王、简宜王、吴勉王、林宽王比美。刑天被砍头,以乳为目,舞动兵器‘干戚’,继续战斗,陶渊明有诗赞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稼和莫一大王、简宜王、吴勉王、林宽王等都是砍头不死而继续战斗的,具有‘刑天精神的、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英雄形象’。”[4]笔者以为,正如《仫佬族文学史》的著者所说,稼是一位坚韧不屈的阶级斗争战士的形象,他是古代骆越民族反抗中央王朝统治的不屈意志的象征。
在广西各民族民众口头几乎都流传着一些在主题上与《莫一大王》传说、《稼》传说相似,情节也或多或少有些雷同的传说,在贵港地区汉族民众口头流传的《白马状元报梦》传说也属于这一类传说。该传说说:白马状元在朝廷做官,每天骑一匹日行万里的白马回家,后母不知。妻子怀孕了,婆母以为儿媳伤风败俗,妻子在白马状元睡觉时将他的一只靴子藏起来,留给婆母做凭证,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第二天,白马状元要上早朝,发现少了一只靴子,只得赶制假靴。看到天色已晚,白马状元用扇子把太阳扇了下去。皇帝见天象有异,军师说是白马状元所为,皇上把他斩首。
白马状元把头套在颈脖上,骑马回家。他遇到后母,问:“儿子人头落地成不成人?”后母说:“人头落地还成人,成鬼!”白马状元的头掉了下来。白马状元报梦给妻子,把自己的尸骨放进水缸里,每日放些稀粥,将来会生出千军万马。后母把热粥倒进去,烫死了里面生出的幼虫。白马状元又报梦给妻子,把死去的幼虫倒到菜园角落去。妻子照办。不久园里长出一根大竹子。竹叶飘到京城,军师告诉皇帝:“皇上斩了白马状元,他极为不服,要带千军万马杀到京城。”皇帝下旨砍掉竹子。竹子很粗,一天只砍得一小半,第二天又会复原。继母在竹子上抹上狗血,眼看巨竹就要被砍断,白马状元又报梦给妻子,让她在竹子倒地时,连击三下锣,里面就有千军万马出来。妻子击锣时,又被婆婆拦住。[5]
《白马状元报梦》传说大部分情节与《莫一大王》传说大同小异,这说明了广西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白马状元报梦》传说和《莫一大王》传说、《稼》传说一样都是通过传奇性的情节塑造反抗英雄的形象,表现了广西各族人民反抗压迫的意志。
除了虚拟英雄人物传说,在广西各民族群众口头还流传着一些历史上实有其人的起义领袖的传说,这些民间传说更是集中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反抗阶级压迫的斗争,体现了他们不屈于强暴,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志。在广西曾经爆发过多次农民革命,围绕着这些农民革命产生了许多传说,其中以《侬智高》和《吴勉》传说为多。
我们首先向大家介绍《侬智高》传说。侬智高是中国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的壮族首领,曾多次击退交趾入侵,并再三请求归附宋朝,未果后,举兵反宋,以反求附。在壮族历史上,侬智高是受壮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他的传说在广西各民族人民口头广为流传。笔者将《侬智高》传说归纳为侬智高的身世、侬智高的神勇、侬智高的足智多谋、侬智高与神怪和法术、侬智高得人心等主题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侬智高的身世
这一主题的传说主要是说侬智高出生时的神奇或称侬智高是某种精灵转世,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旨在神化传说主人公,表达民众对侬智高的膜拜或崇敬。《出世》传说说:侬智高是修炼千年的仙狐与土司千金所生,母亲怀他三年,他要等到一只大象从母亲面前走过时才出世。[6]《金龙显身》传说说:侬智高是“天地造化之龙子”,在睡梦中显露了真身。[7]《跳蚂舞的传说》说:侬智高死后,尸骨变化作蚂,人们断定侬智高是蚂精转世。[8]《侬智高骑白色神马》传说说:侬智高是黑虎投胎所生,应用白色相济夺天下,所以他的坐骑是一匹白马。[9]
总之,在侬智高的身世这一主题之下的传说或说侬智高出生时的神奇,或说侬智高的真身为非凡之物。这些传说旨在神化侬智高,或是民众出于对侬智高的真心膜拜而形成的口头创作,或是侬智高及其部属制造的神化侬智高的舆论。
(二)侬智高的神勇
在这一主题下的传说中,广大壮族民众满怀热情地歌颂侬智高的英勇神武,表达对他的崇敬与膜拜。《送信掌权》传说说:侬存福让儿子们把一封信送到县衙,大儿子、二儿子都因畏怯中途而返,只有侬智高逢山过山,逢河涉水,把信送到了县衙。[10]《侬智高的箭可穿山》传说说:侬智高射出的箭把对面的山射出了一个大窟窿。[11]《挥辫削山》传说说:侬智高将脑后的长辫用力一甩,周围的群山被削得平平整整,把山下敌军一个个砸成了肉酱。[12]人民群众总是喜欢用传奇的手法塑造心目中的英雄,赋予他们凡人所不具备的神力或武功。在《侬智高》传说中,人民大众通过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歌颂侬智高的神勇与威猛。
(三)侬智高足智多谋
在民间传说中,侬智高不仅英勇神武,还足智多谋。他屡屡凭借机智脱离险境或带领义军摆脱宋军的围困。《巧计脱身》传说说:侬智高越狱逃到一个亲戚家里,他发现亲戚不可靠,就拿一根木棍拄着一只南瓜,盖上自己的帽子,立在窗口上,自己则从后门溜走了。[13]《妙计》传说说:侬智高把公鸡放在鼓面上,鼓上放米,鸡啄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借着鼓声侬军悄悄撤离。[14]《侬智高兵困凤楼山》传说说:侬智高兵败被困,他编了好多双一尺来宽、三尺来长的草鞋,挖了好多能装三十斤米饭的木碗,官军见了大草鞋、大木碗,以为侬军都是巨人,吓得打摆子。[15]人民群众总是在传说中满怀热情地讴歌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刻画英雄豪杰们智勇兼备的形象。壮族民众正是通过一系列的传说来表现侬智高的足智多谋。
(四)侬智高与神怪和法术
在这些传说中侬智高时常会得到神怪的帮助,这些神怪有仙翁、蟒仙和猴王等。在神怪的帮助下,侬智高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法宝、法术。在这一主题下的传说中,侬智高能够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有变化之能,甚至可以撒豆成兵……该主题下的传说中的侬智高的形象有着浓郁的幻想性色彩。《侬智高力射猴王箭》传说说:侬智高从猴王那里得到神弓神箭,猴王告诉他何时发箭可以射杀皇帝,夺取天下,侬智高心急,过早发箭,没有射中皇帝。[16]《墨线山》传说说:侬智高有个墨斗,只要用温泉里的水做墨斗水,便可用墨线将山弹掉。某地石山林立,侬智高想将这里的山削平做根据地,但因人破坏,墨斗失灵,仅在山上留下一道墨线。[17]《特磨道痛失神兵》传说说:侬智高兵败后想东山再起,苦于兵少将寡,一位神仙爷爷给他一根竹杖,让他栽下,并告诉他,竹杖会长成竹林,每根竹节里都会孕育一个勇士,九九八十一天后破竹而出。最终,这个秘密被宋军探子发现,竹林遭焚毁。[18](www.daowen.com)
在“侬智高与神怪和法术”这一主题下的传说中,尽管侬智高法力无边,变化莫测,但最终都因某种偶然的原因而导致法术失灵。壮族民众往往以此作为侬智高起义失败的原因,该主题的传说既表现了传统社会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也表达了人们对侬智高起义失败的遗憾之情。
(五)侬智高得人心
在“侬智高得人心”主题下的传说中,侬智高是壮家人的希望,他的起义大业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将士愿意为其拼命,百姓愿意舍身相助。侬智高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壮族民众一直怀念他。
《伍赫利血洒厄果茶山崖》传说说:侬军大将伍赫利为掩护主力撤退而兵败被俘,面对宋军的威胁利诱,他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宋军杀害了伍赫利,他的鲜血染红了悬崖。[19]《南垂侬姓为何不兴贴门神》传说说:侬智高率残部依附大理王,宋军扬言要血洗大理,派兵来攻,大理王先让守门大将把侬智高藏起来,又让他向宋军告密出卖侬智高。人们恨透了大理国王,也痛恨守门大将,于是春节不贴门神。[20]
以上,我们把侬智高的传说分为侬智高的身世、侬智高的神勇、侬智高足智多谋、侬智高与神怪和法术、侬智高得人心等五大主题做了具体介绍。
侬智高是历史上实有的历史人物,但是,在传说中他具有了幻想性人物的特点,他屡获神怪帮助,从而获得法宝或掌握法术,有变化莫测之能,能够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挽弓可以远隔万里,射达京城,用鸡蛋、竹子都可以孵化或孕育出士兵。总之,侬智高传说不仅具有一般传说具有的传奇性特点,也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笔者以为这一方面与壮族人民对侬智高的情感有关,壮族人民出于对他们爱戴的英雄人物的崇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塑造成了神;另一方面与传统社会里壮族人民的观念意识有关,在壮族地区,广西人民普遍信仰巫、麽公、师公、道公等,民间信仰影响到他们在口头创作中的想象与幻想。
侬智高的传说内容丰富多彩,全面展示了他充满传奇的人生。传说说他出生奇异,前身是黑虎精或蚂精,又称他是真龙天子降世。人民群众在民间传说中热情地歌颂了侬智高的神勇与多谋,赞扬侬军的英勇善战与不畏牺牲。表达了人们对起义英雄的怀念与同情。
吴勉是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领袖,分别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和十八年(1345年)两次率领侗、苗民众起义,最后被俘身亡,但是他的英雄事迹为广西、贵州等地的侗族人民代代相传,至今在民众口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传说。朱芹在《侗族吴勉传说的文化研究》一文中将吴勉传说分解为十六个情节因素,归纳为成长主题、反抗主题、风物主题三大主题向人们展示《吴勉》传说的全貌。[21]今将《吴勉》传说归纳为出生、生产与改造自然、反抗斗争等主题,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出生主题
这一主题的传说主要包括《紫薇星转世》[22]《小时候的吴勉》[23]等。该主题传说主要说吴勉神奇的出生,讲他出生时,雀子歇他家屋顶上,红光绕着房屋。他生来带着两件宝物:左手拿着书、右手拿着鞭子。又讲他生来就会说话,五岁就能放牛,十几岁就能挑起千斤担子。总之,出生主题的传说主要渲染吴勉不平凡的出生及其出生后的不平常的表现,以此说明吴勉并非常人,而是天上的星宿或来人间干大事的人。
(二)生产与改造自然主题
这一主题的传说主要包括《圈地养牛》[24]《睡河断水》[25]《赶山鞭》[26]《信洞的由来》[27]等。这一主题的传说,说吴勉在生产劳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显示的奇异。说他在放牛时用手画个圈,便有一道城墙把牛围了起来;他去捉鱼,往河面上一躺,便形成了一道拦河坝;他要把和里、南寨造成盆地,用百节神鞭赶山填谷;侗乡发生了旱灾,吴勉用棍子把岩山一捅,就打通了管团湖,水就流来侗寨……总之,这一类主题的《吴勉》传说都是表现吴勉在生产和改造自然活动中的神奇表现,主要体现人类征服、支配自然的愿望。
(三)反抗斗争主题
这一主题的传说主要包括《铁杵穿山》[28]《三支箭》[29]《倒栽松》[30]《神助的纸兵马》[31]《杀不死的吴勉》[32]等。该主题的传说一方面歌颂吴勉在反抗斗争中的坚毅顽强,一方面渲染吴勉神奇的斗争手段。《铁杵穿山》传说说:吴勉以铁杵穿过五座山七道岭,以此向世人宣布他要继承父亲的事业,领着大家铲平官府,杀死皇帝,让大家过上好生活。《三支箭》传说说:吴勉造了三支箭,要在皇帝上朝时射死他,因为提前射出而失败。《倒栽松》传说说:一次义军受挫,吴勉说,他把松树倒栽,如果能活,侗家就有人称王。于是他便将松树倒栽,松树果然发根长叶,生机勃勃,义军士气大增。《神助的纸兵马》传说说:神仙教吴勉剪纸为兵马,剪了七天七夜,到了第八天,神仙对着纸兵马施法,它们变成了真正的将士。《杀不死的吴勉》传说说:吴勉被敌人砍头,母亲把他的头放在他的颈上,连喊了三声“我的好儿子吴勉”,吴勉就又活了过来。这一主题的传说以幻想的手法表现了吴勉反抗中央王朝的斗争,表现了侗族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以上,我们将《吴勉》传说分出生、生产与改造自然、反抗斗争三大主题向大家做了介绍。《吴勉》传说具有幻想的色彩,采用了超人间的形式。朱芹以为:“侗族地区盛行巫俗,吴勉作为历史英雄人物,在楚越文化巫俗信仰的浸染下,必然带上浓重的巫色彩。巫是通神的,神秘的巫可以做到凡人做不到的事情。吴勉在这类传说中化身为巫的代表,做出许多只有他一人才能做到的事,传说正是以此体现吴勉才是真正的英雄。”[33]正如朱芹所说,《吴勉》传说正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他们对吴勉这位起义领袖的热爱和拥戴,赞颂可歌可泣的抗争行为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侗族及岭南各民族先民不屈于民族压迫与阶级压迫的意志。
岭南骆越先民的反抗斗争除了在英雄人物传说中有集中的反映,在广西各民族人民口头流传的山水传说、植物传说、节日传说中也往往有所反映。不同的是,这些传说往往不是反映各民族人民大规模的反抗斗争,而主要是反映人们自发地、零星地同土司、流官、土豪等各种恶势力做斗争。
流传于宜州地区壮族群众口头的《草帽山》传说说:一位被大家叫作“草帽哥”的壮族青年上山打柴时,途中遇到土司指挥打手抢一个姑娘。草帽哥举着扁担把打手打翻在地,拉起姑娘就跑。土司带领打手追来,草帽哥叫姑娘快走,自己抵挡打手。土司和打手们追上来,眼看姑娘就要再次落入狼群,小伙子焦急万分,希望自己变成一座大山,把这些吃人的豺狼压在下面。草帽哥真的变成了一座又高又大的像草帽一样的山,压住了土司和打手。[34]这则传说中的主人公草帽哥,在路遇不平时,面对人多势众、气焰嚣张的恶势力,毫不畏惧,大义凛然,抱着必死之心拔刀相助,最终与恶人同归于尽,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公理与正义,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流传于广西各民族群众口头的《血化稔果救援侬军》传说说:义军被官兵困在山上,传说主人公莎英的嫂子用自己的乳汁喂伤员,尚未出嫁的莎英也躲到一旁挤自己的乳房,挤出的全是鲜血。鲜血滴落处长出一棵棵结着甜果的小树,人们摘下这种果实,救活了许多伤员。为了救活全军,莎英用剑砍去乳头,鲜血洒满了大地,漫山遍野都长出了这种浆果。士兵们吃果后力气大增,突出了重围。[35]这则传说的女性主人公不惜让自己的鲜血化作供义军食用的军粮,为了群体利益或正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血化稔果救援侬军》传说以各种不同的译文广泛流传于广西多个少数民族群众的口头,笔者在《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一书中将其归纳为“逃军粮型”传说。[36]该传说是一首歌颂英雄主义精神的绝唱,在许多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著作中,对它的思想价值都有高度评价。周作秋等编著的《壮族文学发展史》中指出该传说“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突出地表现了”传说主人公“舍己为公、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和坚强性格……也表现了民族间的战斗团结,相互援助,共同御侮的精神”。[37]
西林、田林、马山等地的壮族群众每年农历七月十七至二十一过“达汪节”,围绕这个节日有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从前,有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名叫达汪。有一次,她绣了一只麻雀,最后绣麻雀的眼睛时,不小心被针戳破了指头,一滴血滴下来,恰好滴到要绣麻雀眼睛的地方,突然,那麻雀的眼睛带着血丝,竟“骨碌碌”地转动起来,不一会儿,那麻雀扑打着翅膀飞走了。
此后,达汪每天绣花时,那红眼睛的麻雀总是跳跃在窗外与她做伴。有次她正绣一朵花,绣得不称心,那麻雀在窗外啾啾地直叫,叫得她心烦了,就出来撵它,把它撵到一座高墙大院里去了。达汪听见高墙里弓弦一响,麻雀啾啾吱吱地哀鸣着,掉在她的跟前,她急忙把它捧起来,又拿出白手巾给麻雀包扎。这时有两个家丁向达汪走过来,走到达汪面前问:“刚才是你捡到我家老爷打下的麻雀吗?”说着,就把手巾包抢了过去。这时土司老爷来了,问找到麻雀没有。家丁把白手巾包献上说:“被这个姑娘捡去了。”土司把白手巾包打开来一看,哪里有什么麻雀?原来是绣着一只麻雀的白手巾。达汪赶紧低着头跑回家去了。达汪回到家把手巾包打开,那只麻雀突然又活了过来,扑棱一下,又展开翅膀飞了。
再说那土司老爷,见到这个长得很标致的姑娘,就打起坏主意来,马上派人去说媒,要讨达汪做小老婆。达汪死也不答应。媒人没办法,只好怏怏地回禀土司老爷去了。
土司老爷知道硬逼不行,便准备挖陷坑。那年正是大旱,田里禾苗枯焦。照壮族习惯,凡逢旱年,就要祭雷王。据说雷王和蚂有仇,所以祭雷王时要蚂,而且一定要一双童男童女陪祭。土司老爷勾通师公、巫婆,指定要达汪当童女。达汪的父母苦苦哀求,土司老爷便传下话来:不当童女可以,一定得当老爷的姨太太。达汪知道了,情愿死,也不愿当土司老爷的小老婆。于是,决定去当童女。
童男童女斋戒过后,就来到祭台面前跪着。师公、巫婆们就敲起皮鼓,跳起舞来。旱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上,晒得人像在蒸笼里一样,汗直往下淌。不久那童男就昏死过去了。达汪眼巴巴地一心盼着下雨,可是天上连一片云彩也没有。夜晚,祭坛里点着香火,引得干渴的鸟群都往这里飞来,抢吃桌上的供品。陪祭的童男童女,本来要保护供品,驱赶鸟兽,达汪见这些鸟都饿得有气无力,咕咕叫着,很可怜它们,便说:“吃吧!吃吧!”第二天,大家发现供品全没了,便去向土司禀报。土司老爷说:“一定是陪祭的人偷吃了。”达汪不承认,土司就说:“哼!那就剖开肚皮,看看里面有没有渣!”许多人替达汪求情说:“剖了肚皮还能活吗?求老爷开恩。”土司老爷便又说:“只要达汪愿嫁过来做姨太太,就不必剖肚皮了。”达汪宁死不愿当他的小老婆。
就这样,达汪被土司老爷的家丁剖了腹。就在这时,忽然飞沙走石,刮起了一场暴风雨。等到风停雨住,达汪的尸体不见了!被鸟群抬着飞上天去了。一直飞到月亮上,把达汪葬在月宫里。
直到现在,壮族农村里,每年七月二十日,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祭奠达汪姑娘。鸡腿和鸭腿要留给孩子们在月亮下吃。这就是过“达汪节”。[38]
《达汪》传说凄婉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韦苏文在《壮族悲文化》一书中指出:“(达汪)虽身单力薄,意志却不薄,她站起来了,以自己的满腔悲愤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她虽然被统治者夺去了美好的青春,夺去了对生的追求,但她不屈的魂魄是永恒的。”[39]正如韦苏文所说,达汪具有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她虽然最终被恶势力所吞噬,但她的反抗意志却永远光照后人!
综上所述,民间传说是广西各族人民反压迫意志的突出反映。流传于广西各民族群众口头的民间传说热情地讴歌率领人民反抗暴政的起义领袖,赞扬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及他们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也褒扬了那些面对黑暗势力时威武不屈、刚毅坚强的小人物。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顽强不屈的反抗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