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动植物崇拜,即在原始社会,古人类由于在生产、生活中对某些动植物的依赖,或仰慕其某方面的超强能力,而对其形成崇敬心理,进而对其膜拜或讨好。就民间文学来看,在广西各民族群众中比较广泛存在动植物崇拜的现象。布依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在远古黑羊大地的时候,布依族先人们没有庄稼,是一条狗跑到掌握种子的神那里,在五谷种子上打了几个滚,才在尾巴底下的毛上粘了几粒种子回来,经过先人们的精心培育,才有了庄稼,因此,狗是布依族的恩人,不能杀狗,否则先人会发怒。布依族不仅有此传说,而且有相应的风俗。在吃新时,布依族都是先给狗吃,再祭祀祖先,最后才是人吃。[9]
在仫佬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很久以前,牛是在天上守仓库的,凡间的人,每年都要把收获的谷子的大部分交到天上。有一年大旱,农民颗粒无收,牛发现凡人没送粮便觉得奇怪,就伸头往凡间看,才知凡间灾情惨重。牛想帮助人们,它趁着下雨,把天仓的谷子倒出来,夹在雨中落到人间。为这件事,牛犯了天规,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人们世世代代不忘牛的恩情,把牛向人间撒谷子的那天叫作“谷雨节”。仫佬族民间流行对牛的崇拜。
在壮族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则《马鹿救人》的传说:官兵首领以壮族群众嘲笑其小脚夫人为借口,发兵来捕杀壮人。村寨里的妇幼老人都被杀害,血流成河,只逃出一个壮人。这个壮人正要奔上崖顶时,忽见荆棘丛中有一只马鹿躺着。马鹿见到壮人,不慌不忙地避开。壮人过后,它又回原地躺着。气势汹汹的士兵赶到时,马鹿才朝着壮人逃走的相反方向逃走,引走了追来的官兵。得救的壮人为了表示不忘马鹿救命之恩,将其子孙定为鹿姓。[10]这则传说无疑反映了鹿姓壮人对马鹿这一动物的崇拜。
出于对某类动植物的崇拜,一些民族认定某种动植物与本民族有血缘关系,这一类动植物崇拜便具有了图腾崇拜的性质。
在壮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着“花生人”的神话,《姆洛甲出世》的神话说:古时候天地还没有分家,空气中旋转着一团大气,越转越急,越转越快,转成了一个蛋的样子。这个蛋里有三个蛋黄。这个蛋由一个拱屎虫推动它旋转。还有一个螟蛉子爬到上面钻洞,天天都来钻,有一天钻出一个洞来,这个蛋就爆开来,分为三片。一片飞到上边成为天,一片飞到下边成为水,留在中间的一片,就成为我们中界的大地。中界的大地上,天天风吹雨打,长出许多草。有一棵草开出一朵花,这朵花里长出一个女人来。这个女人就是人的老祖宗。她披头散发,满身长毛,很聪明,后世人叫她姆洛甲。
这则神话说,世界上第一个人是姆洛甲,姆洛甲是从花中诞生的。在壮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不但以为花生育了姆洛甲,还认为每个人都是姆洛甲后花园的一朵花。就此,我们以为,在传统社会里,许多壮族民众是把“花”作为本民族的图腾的。
就壮族学者研究的成果来看,竹、蛙、牛等都曾被壮族先民视为图腾。《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11](www.daowen.com)
针对这则神话,萧兵说:“竹王故事也有感孕因素,竹管或说象征母腹,或说象征男阴,竹入足间是性接的‘隐语’,而‘以竹为姓’明白地是竹图腾意识。”[12]夜郎国包括广西的一些地区,就萧兵所说来看,古代广西地区以壮族为主的各民族的先民有相当一部分曾经以竹为图腾。
壮族群众一直敬牛、爱牛,有单独的敬牛的节日,还有敬牛的仪式。就民间文学来看,一些壮族民众对牛的崇敬或膜拜属于动物崇拜的范畴,也有部分壮族群众对牛的崇敬或膜拜已经不属于一般的动物崇拜,而是具有图腾崇拜的性质了。《神牛的儿子莫一大王》的传说中说:莫一的父亲做头人,皇帝派钦差来要人皮,莫一的父亲不从被斩首,尸首被丢到一个深潭里去了。莫一跳进深潭去寻找父亲的尸体,水底洞里住着一头神牛,神牛耍弄着一颗珠子。神牛告诉莫一自己是他的父亲,给了他那颗珠子。珠子跳进莫一嘴巴,滑进肚里,他顿时觉得浑身发热,四肢充满力气。[13]有学者就此认为,莫一大王的父亲死后化作了牛,这说明壮族中的莫姓氏族是以牛为图腾的。[14]
广西瑶族民众则是以狗为图腾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中有神话说:“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着独力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槃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班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15]
该神话说,“蛮夷”,即今之瑶族,是高辛氏所养神犬与其小女儿的后人,比较明确地告诉我们犬是瑶族的图腾。
总之,在广西各民族群众中普遍流行着包括图腾崇拜在内的动植物崇拜,这种动植物崇拜不仅流行于古代,其中一部分一直传承到现代社会,如一些地区的壮、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的群众中有敬牛的节日,有的地方叫“牛魂节”,有的地方叫“牛王节”或“脱轭节”,等等,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是日,农家给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户把牛栏修整一新。村里老人们对全村的牛评头品足,并告诫各家要爱护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米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这一天,各家各户先把牛喂饱,然后全家人才吃节饭。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牛王节中的敬牛神色彩才日渐淡薄,但各民族中敬牛护牛之风犹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