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贵阳见证七十年:黔陶乡苗族村寨的变迁

贵阳见证七十年:黔陶乡苗族村寨的变迁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开舟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黔陶乡成了我区振兴民族乡村旅游的亮点。老鸦山原是黔陶乡最偏远的一个自然村寨,位于花溪区最高峰登帝坡南麓,与高坡乡接壤。

贵阳见证七十年:黔陶乡苗族村寨的变迁

赵开舟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黔陶布依苗族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黔陶乡成了我区振兴民族乡村旅游的亮点。黔陶乡位于花溪区南部,距贵阳市29公里,总面积约74.9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10902人,居住着汉、布依、苗、仡佬等10多个民族,黔陶乡是承接青岩——高坡南部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辖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桐埜书屋、鬼架桥、老榜河等旅游景点。这些景点、景区均是休闲度假,养生避暑的好地方。20世纪90年代从老鸦山上易地搬迁到骑龙村罗依的23户苗族同胞,现在又怎样了呢?这要追溯到那年那月的乡愁……

老鸦山原是黔陶乡最偏远的一个自然村寨,位于花溪区最高峰登帝坡南麓,与高坡乡接壤。那里是大山深处,坡陡谷深,海拔较高,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交通闭塞,长期水、电、路都不通。1995年以前,老鸦山居住着一支苗族同胞,23户人家,109人,据说其先祖是避难迁于此地。当时寨里的人过着几近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常年住在残破的茅草房里。“白天泥塘饮水,夜晚松枝照明。”吃的是玉米荞麦饭,杂粮充饥。当地没有学校,没有商店,更谈不上医院。寨里的人很少与外界来往,小伙子大姑娘没见过汽车,大部分人不懂汉话,“唯一知道外界信息的,就是杀猪匠那台老掉牙的半导体收音机……”那年,市、区新闻报道说,老鸦山苗寨,人均收入就200来元,过着靠政府救济的穷苦日子。那年,花溪区委区政府经过多次调研,确定老鸦山属不适合人居住环境,于是向省委、市委报告,得到省、市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决定整个村寨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1994年,在骑龙村一个叫罗依山的地方,政府为23户人家修建了25栋统一在屋后配套有猪牛圈的砖木结构瓦房,水、电、路“三通”,建成罗依新寨,并调拨了数十亩荒地,供村民发展生产用。

1995年春节,23户人家,在各自分到的新居里,过上了幸福的新年生活,村民们百感交集,为他们能住上新居而感慨。这都是党和政府给他们带来的好时光,好日子。(www.daowen.com)

23户人家积极发展生产,那一年,罗依新寨的人均纯收入,比在老鸦山上的1993年净增了500元。那时,通过“移民搬迁扶贫”的罗依新寨,在全国都是个新鲜事贵州省作家协会李刚英,在1996年初专门到黔陶乡罗依新寨采访,写了“老鸦山下罗依寨”,把移民搬迁扶贫经验推向省内外。199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罗依新寨视察,易地扶贫搬迁给予肯定。而今天,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寨数不胜数,仅2013年至2017年,5年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就达830万人,仅贵州就搬了173.6万人,占全国搬迁人数的五分之一还多。现在的罗依新寨,再不是1995年时期的新寨了,更不是以前的老鸦山了,砖木结构的房子大多变成了小洋楼,还有休闲小广场,小孩就近读书,群众就医方便。过去罗依新寨的全部年轻人只有二三部自行车,现在却变成了小车、农用车,全寨34户人家就有8辆小车,年轻人都把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寨子从当年的23户人家发展到34户。这些年,寨子人家收入,主要是靠种植香葱蔬菜和发展养殖,人们学会了种养殖的新技术,有了种养殖的新理念,人均收入成倍翻番。

寨子里边有水塘、小河,绿树成荫,寨子后面的山顶上还有个清代的古营盘。是休闲旅游的好地方,已成为黔陶乡乡村旅游推进的一个亮点,它展现了改革开放、扶贫开发的成就,从23户苗族同胞搬到罗依新寨的昨天、今天来看和比较,我们坚信,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花溪区委、区政府和黔陶乡党委、政府领导下,罗依新寨会更加美丽,罗依新寨苗族同胞的日子会更加美好,越过越香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