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贵阳故事:解放七十周年,见证青春天路

贵阳故事:解放七十周年,见证青春天路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两路”建成通车后,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参加川藏公路建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第一、第二工程处及西南交通部干校这批生力军来到贵州支援公路建设,将“两路”精神在贵州不断延续传承,在贵州交通系统生根发芽。日前,贵州宏阳公路机械有限公司工会邀请了部分当年参与进藏公路建设的退休老职工,与笔者进行了座谈。

贵阳故事:解放七十周年,见证青春天路

陆应霞

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解放西藏,决定修筑从四川和青海通达拉萨及其他重要地区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西南地区公路建设者,组成了十余万公路建设大军,承担了这一极其艰苦而光荣的使命。这些筑路英雄中也有我们贵阳的开路先锋,他们为国家,为西藏人民所建立的功勋永存青史。参建军民在崇山峻岭,急流险滩,冰天雪地中,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中“革命加拼命”地忘我拼搏。没有公路和交通工具,就凭人背马驮,翻山越岭运送器材和设备。在西藏反革命土匪武装组织的干扰下,他们一面剿灭匪帮,一面扎营修路,凭着汗水和鲜血,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逢山打洞,遇水架桥,终于让两条彩带飘进了西藏高原的险山恶水之间,结束了西藏自古以来没有公路的历史,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他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创造的“不怕苦、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铺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成为一笔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到如今,已经成为交通人乃至全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1954年“两路”建成通车后,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参加川藏公路建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第一、第二工程处及西南交通部干校这批生力军来到贵州支援公路建设,将“两路”精神在贵州不断延续传承,在贵州交通系统生根发芽。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从册(亨)三(江)公路开始,贵州公路人以“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踏碎了云朵,踢倒了山尖,任你车马来多快,总在我后边”的豪迈气概,陆续修建了境内多条国、省干线公路,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贵州宏阳公路机械有限公司工会邀请了部分当年参与进藏公路建设的退休老职工,与笔者进行了座谈。这些当年建设进藏公路的老英雄,兴致勃勃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回忆起60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那些惊天动地的亲身经历。他们的故事,带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还注入了几份浪漫,启示着今天,启示着未来……我们且将几位川藏公路建设者的座谈发言实录如次下——

讲述人钟声明,1934年生,川藏公路建设者,曾荣获通车纪念章一枚、慰问纪念章三枚。

他说:“1952年成渝铁路完工后,我们就被派遣到了川藏公路战线,参与了这条宏伟的进藏公路建设。”

“其实早在1950年4月,自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全长2416公里的康藏公路就已经动工,沿途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等14座大山,跨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帕隆藏布江、拉萨河等10多条河流,还要经过冰川、森林、流沙泥石流、地震区等特殊地带。在那个年代,这一巨大工程的艰难,举世闻名。在1952年又一批建设者进场后,这条公路的建设进入了热火朝天的新高潮。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用于公路建设的机械设备简单而笨重,沒有现成的公路运送,全靠先开出便道,用人拉、肩扛、敲抬,两脚泥浆一身汗水,一步一步运进去。我记得我们这支人马分为5个大队,我在2大队,大约有2万多人,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

“时光已经过去了60多年,好多事情我都记不清了,我只记得那时候的条件,刻骨铭心就是一个“苦”字!特别是在1953年以前,我们每天吃的菜基本上就是洋芋和黄豆,用石头支一口大锅,烧着柴火稀里糊涂地煮上一大锅。“火头军”在每人饭缽里舀上一瓢菜糊糊,大家就着米饭几大口就倒下了肚,也不管它肚子接受不接受。偶尔遇上一块干腊肉咸鱼,那我们都要高兴老半天。

“有一回,工地断水108天,大家就用洋铲铲上一铲干净的雪,等它融化了来喝,或者将雪倒进锅里,煮开后放凉了喝。冬天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一晚上下的雪有一米多深,工地的周围,总是冰天雪地,土地和冰雪牢牢地冻在一起,我们用钢钎打孔,大锤子一锤打下去,地面上就只有一个白点,打了一下午也打不进多少几寸。

这是钟生明同志20世纪50年代20岁左右在参建两路建设中获得通车纪念章一枚、慰问纪念章三枚,另在西藏时和同事们一起时的合影。(左一是钟生明同志)。
他年轻时就投入到我国两藏公路建设之中,不畏艰难限阻,两路不通,誓不罢休的革命精神!为我们现代工路人做出了榜样!我们一定要学习他这种大无畏的工作精神!

“在工地,塌方是很常见的事情,有时候一段路是边修边塌。那个时候用的是黑炸药,震不开石头,砌堡坎用的石头只能靠钢钎打,一路走一路打。石头一块一块地打出来了,钢钎却不知不觉被打短了!使人想起“铁棒磨成针”。

“沒有机械化,工地上是一派“人海战术”的景象,干活的方式只好是“蚂蚁搬家”“蚂蚁啃骨头”。管他三七二十一,咱遇到泥沙就挖,遇到石头就打眼放炮。最主要的工具,是铁锤、钢钎、镐头、洋铲……

“最初的便道只能通过一个人或者一匹马,再以此为基础,一尺一寸地扩张和延伸。就这样,原本只有一尺来宽的便道硬是被修成了能过一辆车的公路,大约有四五米宽,汽车刚好能小心翼翼地碾过。到了1954年12月25日,成形的公路终于通车了。再后来我又去了灵芝地区,参加拓宽公路的建设,一直到了1957年左右,路面才扩到了7.5米宽。”

讲述人杜荣之,1934年生,川藏公路建设者,荣获过多次二等、三等劳模奖项,多枚奖章纪念章及立功证书,由交通部、西藏公路工程局等颁发。

他说:“20世纪50年代我参加了成渝铁路建设,后来,国家把朝鲜和西藏当作战略重点,决定在这两地修路。到了1952年,西南交通部接手了川藏公路的修建任务,我就和战友们一起被派遣到了川藏公路修筑战线上。”

“那时我们住的是大帐篷,每个帐篷住25人。我记得当时条件很差,特别是在二郎山工地的周围,初春的川藏线上风急雪飞,夜晚帐篷常常被大风吹翻。黑灯瞎火的,要想再重新架起帐蓬,几乎是不可能的。气温很低,雪不会溶,我们就几个人挤在一起,雪当铺盖地当床,任雪呼呼地下,又累又困的我们呼噜呼噜地睡到大天亮。(www.daowen.com)

“至于吃的东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寒菜和荞麦。当时的工地一直顺着道路向前延伸,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茶水站。我们可以在那里休息一会儿,喝茶解解渴,这已经让我们感到很满足了。我所在的单位是1分队,共有50位战友,有时候改善伙食,一个分队就分到1筒罐头,僧多粥少怎么办?有办法,同志们就在休息时间去打一种野味叫“血猪儿”,再把罐头参和在“血猪儿”肉中,这样50个人就每人分到一份了。因为有理想在心中,好像不知道累不知道饿似的,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都能挺得住。心里想的是,少睡觉,吃不好是小事,要是完成不好任务,影响工程进度,那就比睡不好,吃不饱还难过。

“在康藏公路东段,有几个地方相当险要。那就是:雀儿山、达马拉、怒江、然乌沟和帕隆峡谷。雀儿山工程是要在海拔5000多米高处凿石开路,悬崖上容不下人的一双脚,脚下就是波涛滚滚的雅鲁藏布江。巨大的水声,轰得人心惊胆战。我们就只能在悬崖边上搭人梯上下,身上拴着安全带,放炮撬石。好在这个地方好像认得到我,没有把我摔到雅鲁藏不江去喂鱼。这些“鬼地方”一个比一个凶险,但都被我们一个又一个地征服而变成通天大道。

“不得不说的是,我们的筑路大军征服这些凶险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牺牲了很多同志!很多人产生严重的高原反应,最严重的是引发了肺水肿。当时这个病没有办法医治,完全凭个人身体素质去抵抗,很多人倒下了再也没能起来。有些从悬崖峭壁上掉下身亡,有些在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中丧失了生命,可以说川藏线上每一米都有战友们付出的鲜血。

“有一个晚上,一个编队的20多名年轻人就因地质灾害而牺牲在路上。面对他们牺牲的战友,我们通常就在营地边上挖一个深坑,含泪将他们掩埋。当年牺牲的战友中,有的连名字都没法辩认,成为无名英雄。我的战友张兴世(音)正在清理塌方的时候,“轰”的一声巨响,塌方的石头垮塌了,他就被埋在了石头堆里。他还没来得及说出一个字,就和我们永别了,真让人流泪,我只记得那一天,天很蓝。

“在有些地段,我们几乎每推进一米,都要造成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施工的第一年就有不少于2000名战士、工人和民工为此献出了生命。有一年365天中,牺牲人数最少的一天是5人。仅雀儿山一个山头,我们就牺牲了300多人。修整个川藏公路,我们总共牺牲3000多人。如果要算出一个平均数的话,每公里牺牲的人数至少是1.5人。我们能活下来,真算是幸运。

“川藏公路的修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何等的重视,我们的民族策是何等的英明。3000多位英雄在川藏公路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却换来了百万农奴的翻身解放,換来了西藏人民一条金光灿灿的社会主义幸福大道!”

讲述人杨传成,1933年生,川藏公路建设者,曾荣获西藏先进生产者奖章一枚、西藏通车纪念章二枚。

“他说:“虽然时间过去了60多年,但直到现在,我心中只有一个理念:只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才会深切感受到党的伟大。解放前,成渝铁路搞了40多年都没修成,解放后,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铁路就通车了!”

“我还记得,在铁路修建完工后,我们在一个小镇修整,文工团天天来放电影,搞演出,伙食也很好,大家都很欢快。在旧社会,我们家穷的不得了,我很幸运,能加入交通系统工作,在这个温暖的家,我的感受只有幸福。

“在川藏公路建设中,和我们一起奋斗的战友,除了我们交通战线的同事,还有部队。那时候的部队首长,真的和我们一样,我们扛60斤的包,他们也扛60斤的包,跑的比我们还快。有的同事生病了,首长就亲自端着稀饭来慰问,说句实话,这都弄得我们不好意思再休息了。

“这么大一个工程,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干成功,我认为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出这种奇迹。因为在党的带领下,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新一代建设者,个个都爱国爱民,都有为国为民拼搏奉献的英雄主义情结。那时候的我们没有工资,没有报酬,住帐篷,吃野菜,凭什么还能坚持?我认为,这主要是共产党是真正为老百姓干事的党。在这样的党带领下,我们觉得干好这个工程是很光荣很自豪的。

这是杜荣芝同志20岁左右参建西藏、青藏两路建设中获得多次二等、三等劳模奖项,多枚奖章、纪念章及立功证书。
1、五四纪念章-枚。(中央交通部颁发)
2、奖章(中央交通部颁发的三等劳模奖)
3、毛主席纪念章(56年入党时发的)
4、拉萨电站通电纪念章。
5、西藏公路工程局发的立功证书。
6、工会积极份子。贵州省公路运输工会发的。以上事迹足以说明杜荣芝同志当年在两路建设中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心为两路通车而努力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先进事迹!他那两路精神是我们后代道路人学习的好榜样。

“今天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认为党的优良传统仍然没有变,党也没忘记我们这些为川藏公路建设做出过贡献的人,给予了我们许多帮助和关怀。三个代表中,就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亲民、为民、惠民的人民情怀,深得民心。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一点,真的很让我们这些老兵感动。

“修川藏公路就是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了解救西藏人民所办的一件大事,这是十分壮丽的事业。我们流血牺牲,是在实践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十分光荣自豪的。是党的培养教育铸就了我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那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还时常想起当年在工地上唱的一首歌:‘二郎山上仰雄风,雪涛冰柱实难溶。羊肠小道难行走,满天飞雪笑西风’……这就是我们的英雄主义情怀。”

60多年过去了,一条“天路”如彩带一直飘在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之间,它凝结着党对西藏人民深切的关爱,它铺撒着十余万筑路英雄的汗水、热血、青春和忠诚,其中也有我们贵阳公路建设者无怨无悔的奉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