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贵钢钎钢发展:历经坎坷,取得新成果

贵钢钎钢发展:历经坎坷,取得新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钢钎钢产品的发展路,从1964年到1966年经历了两年的顺境,随着1966年文革“5.16”通知的下发,贵钢的钎钢发展逐渐步入困境。经过一段时期,黎炳雄向试验小组提出了一份五万字的《国外钎钢发展分析与国内钎钢发展的道路》的论文。冶金部非常重视贵钢的报告,批准成立贵钢钎钢研究所。标志贵钢钎钢试验工作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之后,贵钢的钎钢新品种试验又不断取得更新更大的成果。

贵钢钎钢发展:历经坎坷,取得新成果

贵钢钎钢产品的发展路,从1964年到1966年经历了两年的顺境,随着1966年文革“5.16”通知的下发,贵钢的钎钢发展逐渐步入困境。

贵钢作家吕茂廷有一篇纪实性文章讲叙了这段历史。吕茂廷写到:1964年发展钎钢品种的决定不胫而走,成了贵钢职工街谈巷议的话题。一些人对新厂长商宝书感到失望,铁一样的事实摆在面前,贵钢无生产钎钢的技术,无生产钎钢的设备,无生产钎钢的图纸,在国内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样板,一句话,“贵钢四无。”这时,议论、议论,全厂像开了锅的水。不少车间主任也持怀疑态度,“爱放炮的”还在会上当面锣对面鼓的向商宝书猛敲打。商宝书没有责难提意见的人,他指着脚下平坦的厂区大道说:“这里原本是荒坡沼泽。并没有平坦的水泥路吧!但走的人多了就踩出了路。如果谁也不想走第一步,道路,永远不会出来!”

很快,贵钢双管齐下。炼钢车间主任潘学荣、轧钢车间主任王景贵,分别带领队伍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陈泓他们这帮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则废寝忘食地开展技术方面的工作。一场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为国分优解难挑重担的战斗在贵钢如火如荼地打响了。

吕茂廷写到:“1966年6月贵钢已经能够生产圆形、六棱、八棱等多个品种的钎子钢半成品,经过锻钎设备加工以后,这些钎子钢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受到欢迎。”那年,贵钢一举摘掉建厂以来一直亏损的帽子。然而,一张“打倒三反分子商宝书”的大字报,扰乱了贵钢难得的风和日丽。商宝书被迫退出了贵钢舞台,他直接领导和组织的钎钢试验工作,也被淹没在两派斗争的“内乱”之中。

可是,被打成商宝书“修正主义黑苗子”的陈泓、施恩等人既在漩涡中心又在漩涡之外。所谓漩涡中心指的是,当时贵钢的造反派正在批判他们,要求他们参加各种学习会、批判会,还有写不完的检查。所谓漩涡之外,则是他们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还在不遗余力地继续着钎钢产品的试验。

新一轮的试验是前面钎子钢半成品基础上的升级试验,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圆形、六棱、八棱等钎子钢半成品的层面上……新的蓝图并不清晰,新的目标在哪里?在那个时代,没有组织和领导的支持,完全靠试验小组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寻找新目标,绘制新蓝图,难度很大。好在,那个时代还有一句特别响亮的口号叫“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试验小组的这些骨干,基本都来自北钢院,钢铁工艺理论扎实,他们分别去找资料,陈泓将他收集到的资料统统与试验小组共享,其中不少是外文资料。当时没有复印机,没有电脑,试验小组的同志没日没夜地手抄资料,一字一句地翻阅字典,靠蚂蚁啃骨头般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几十万字的资料翻译。

笔者见到一份1991年的贵钢文件,其中有试验小组成员黎炳雄这一时期的工作记录。那时,黎炳雄的工作岗位是贵钢检化验室。检化验室的小楼被造反派贴满了大字报。造反派要身体健壮的黎炳雄与他们一道去“造反”,被沉默寡言予以应对。黎炳雄上班每天都是“窝”在试验室里面,一直“窝”到下班。下班后,他在两个平方厨房中灶台旁的小凳上经常通宵达旦工作。经过一段时期,黎炳雄向试验小组提出了一份五万字的《国外钎钢发展分析与国内钎钢发展的道路》的论文。论文对国外钎钢的发展有观点有数据有分析,对国内钎钢前景有思考有措施有建议。黎炳雄说这段时期他收获满满,既巩固了俄语(那时学校主要学习的外语是俄语),自学了英语日语,还阅读了当时能够找到的所有外文资料并写出了这份论文。

黎炳雄的这篇论文可谓是用心血写成,但不能署名,不能发表,也不能宣传。其他人拿它当废纸,只有试验小组的人拿它当宝贝,将它视为钎钢试验工作的指南,视为理论指导实践的利器。

试验小组按照论文形成的观点不断地进行新的实践,又用新实践来修正新论文。贵钢钎钢试验工作一点一点的取得进步。(www.daowen.com)

1970年捷报从河北铜矿传来,贵钢生产的钎钢产品与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产品,进行同样条件下的凿岩试验。贵钢60%以上的产品接近了日本的水平,超过前苏联、西德、加拿大等国的凿岩进度。捷报传到贵钢,贵钢不仅没有庆祝,试验小组的一些同志,反而被冠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

世界总是好人多。那时的贵钢军代表过问了这件事。军代表中的老政委来到隔离室,握着洪达灵的手,亲切地说:“年轻人,好样的!你们会成功的!”

老政委的这句话看似“语焉不详”,但不仅让洪达灵心灵得到安慰,也让试验小组的其他人看到光明。他们被从“专政对象”降格为“再教育对象”,试验小组被解散,小组成员回到了各自的车间。回到车间的这些年轻人,每天与工人们一道在艰苦的环境中干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仍然执着,他们在车间的新环境中,顽强地让《国外钎钢发展分析与国内钎钢发展的道路》的这篇论文,又不断接受新的实践。1970年底,陈泓、叶庶德与工人们一道革新成功的气动锻钎机在贵钢诞生了。同年,黎炳雄、洪达灵也拿出了新的钎钢工艺流程设计和热处理自动化流程设计的初稿。

1972年贵钢向冶金部的报告是结论性的:“贵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钎钢研究和生产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中,最主要的就是发明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硅锰钼系中空合金钢种和合金铸管法生产工艺。”

这一报告将钎钢的钢种冶炼成果和成品钎的制作成果高度概括,强调,钎钢的硅锰钼系中空钢钢种——贵钢拥有发明权。

冶金部非常重视贵钢的报告,批准成立贵钢钎钢研究所。标志贵钢钎钢试验工作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贵钢钎钢试验小组受到极大的鼓舞。之后,贵钢的钎钢新品种试验又不断取得更新更大的成果。

1977年4月,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贵钢党委书记高文林接受了记者对贵钢钎钢试验工作的采访。同年9月,全国第一次钎钢工作会议在贵钢召开。1978年国家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贵钢的两项科技成果,“硅锰钼系中空合金钎钢及生产新工艺”和“基体钢012AL”,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以后又分别获得冶金部和贵州省科学大会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