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常青
今年是贵阳解放七十周年,作为一个年逾六旬的电影工作者,回忆贵阳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贵阳电影院的变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出生在一个电影世家,小时候听父母讲过,贵阳刚解放时只有贵州、贵阳、群新、新华四家电影院,都是解放前资本家建的,解放后,电影院的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过程。1952年3月后,贵州、贵阳、群新、新华电影院相继改为国营,1955年2月,贵阳市文化局设电影科,四家电影院由省文化局移交市文化局管理。1958年5月20日,云岩电影院建成开业,1972年5月,南明电影院落成,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朝鲜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 是全省第一家放映宽银幕电影的影院。与此同时,在贵州电影院的原址上改建成了贵州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贵阳分公司,后来更名为贵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老影院的辉煌年代,是贵阳电影业的发展期。那时,街上随处都可遇到去影院看电影的人,每上映一部新片,影院门前都挤满了观众,络绎不绝。对那时的人来说,电影就是外面的世界,有电影的日子就是节日。
“文革时期”,贵阳的电影院与全国电影院一样遭受到极大的伤害,封存了解放以来拍摄的所有影片,革命样板戏电影开始登场。只允许放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海港》等八部革命样板戏电影,《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看不见的战线》等少量的朝鲜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伏击战》等阿尔巴尼亚电影以及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日本大海战》《啊!海军》《军阀》等。由于电影院急剧减少,影片种类缺乏,当年有人进行过精辟的归纳:“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阳的电影院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恢复发行放映了那些被封存的影片。一大批具有现实意义的新片陆续与观众见面,昔日“门可罗雀”的电影院又变得“门庭若市”。除贵阳、群新、新华、云岩、南明、甘荫塘等专业电影院外,一些剧场也开始放映电影,如省人民剧场、河滨剧场;20世纪80年代又新建了朝阳、北京路、百花三家影剧院,既可以演戏,又可以放映电影;花溪、乌当、白云三个郊区的电影院也恢复放映;云岩、南明两城区也把区属会场改成合群、新路口两家影剧院;对内使用的省委会场、市人民会场也开始对外放映电影;一些大型厂矿企业如贵钢、贵铁分局、省运输公司、铁五局、矿山厂、贵汽、贵铝等的俱乐部也纷纷开始对外放映电影。(www.daowen.com)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既是中国电影黄金年代,也是贵阳电影业的难忘岁月,贵阳电影业进入鼎盛期。那时进电影院是人们休闲、教育、恋爱的最佳场所,老老少少没有不爱看电影的;那时的电影院现在看来条件都比较简陋,一个小窗口下排满了数千名观众,但是电影临开映前10分钟都竟能卖出一千多张票;那时的影迷几乎都有跑过几家影院才买到电影票的辛苦经历,也因此“黑市电影票”悄然兴起;那时的观众都“不挑食”,电影院里放什么,观众就看什么,而且看一遍不过瘾, 还要看三四遍。最疯狂的是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1979年在贵阳18家影院通宵上映了两周,当时家家影院几乎都场场爆满,电影票价才0.25元,尽管买票的队伍排得很长,但是观众的热情却丝毫不减,有的观众甚至连买七八场票连着看,创下了当时票房100 余万元的奇迹。1982年上映的《少林寺》,让李连杰成为贵阳年轻人心目中的功夫明星,该片在贵阳上映了一个月,因为太火爆,0.4元的票价竟炒到了1元,创下了200多万元的票房佳绩,观众人次达到500余万,就拿位于筑筒街内的群新电影院来说,门口的巷子里全是人,那真是难得一见的盛况。有的人天没亮就去电影院票房排队,不吃不喝地守着,等售票口的小窗一开,全部涌过去,人挤人、人踩人,鞋被踩掉了、辫子被弄散了,就为了一张电影票。还有日本电影《望乡》《追捕》的票更是让人抢得打破了脑袋,栗原小卷的美貌不知让多少青年着迷,高仓健和中野良子更不知成了多少年轻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贵州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由于思想不解放,又不准各地市电影院自己“找米下锅”,造成全省电影院因无片可放而大部分停映。1994年12月,贵阳市电影公司与中影公司、贵州省电影公司及省内8家地市电影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贵州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进口大片”,让贵阳观众看到了久违的进口大片,贵阳电影院又热闹了起来。但好景不长,受电视的严重冲击,伴随着电影体制改革,加上人们娱乐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国内大量的电影观众流失,而贵阳的这些老字号电影院,由于长期以来墨守成规、不思改革发展,最终亦难逃厄运。90年代中期,《红番区》《亡命天涯》《拯救大兵瑞恩》《泰坦尼克号》等进口影片的上映使贵阳电影业重现了短暂的辉煌,但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由于大多数影院设施陈旧,冬天冷得跺脚、夏天热得冒汗,越来越多观众都远离了电影院。和80年代中期电影院的火热相比,90年代末的筑城电影市场真正跌至“冰点”,贵阳市电影院惟有“百花”一枝独秀。2000年,云岩电影院因服从贵阳市整体规划而被拆除,改建成云岩广场,2002年南明电影院因政府规划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贵阳大剧院,2006年百花剧场被拆除,修建起文化广场。至此,陪伴贵阳人25年之久的国营电影院黯然淡出。
2015年4月27日,贵州星空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成立,授牌仪式在贵阳举行,中国的第48条院线诞生了,在众多的电影院线品牌中,第一次增加了“星空”的名字,贵州省也终于有了自己的电影院线。贵州星空影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是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省管大二型国有文化企业,肩负着省委、省政府建设贵州省本土电影院线和建设县级城镇数字影城的重要使命。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星空公司在全省建设了17家影城,并以电影院线的成立为契机,按照公司制定的“三影战略”和“市州影城建设模式”,全力推进我省数字化影城建设进程。同时,采取并购、重组、加盟等方式不断扩大影院经营规模,力争早日上市。
“电影始终是我们儿时的梦境,是我们成年后梦想的避风港,或许也会成为我们年老后梦的家园。影院作为盛梦的容器,对我们来说既神秘莫测,又充满诱惑。每当我们回忆儿时看过的电影时,当时影院幽暗又神秘的环境和空间,充满特殊气味和声音的场景都会即刻浮现。电影,也许只有在影院中才能真正发挥它无穷的魅力。但愿,我们中的每个人都能一直保有儿时对电影的热爱和对影院的向往。”就用《美国影院建筑发展史》中的这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