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贵阳见证解放七十周年:两弹一星的伟大贡献

贵阳见证解放七十周年:两弹一星的伟大贡献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阳作为国家战略复地、“大三线”建设重地,对国家“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应有的重大贡献,也将载入贵阳史册。历史证明,“大三线”建设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作出了特殊的重大贡献。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的“总总工程师”任新民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并合影。我追述的这个小故事,只是 “两弹一星”贵阳贡献的沧海一粟。

赵宗哲

回顾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出中国自己的“两弹一星”,这是令海内外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使全世界震惊的重大成就,为新中国留下了永恒的财富,将永载共和国史册。贵阳作为国家战略复地、“大三线”建设重地,对国家“两弹一星”工程作出了应有的重大贡献,也将载入贵阳史册。

“两弹一星”是指导弹火箭)、核弹(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工业、国防实力的标志,是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大国的基石。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同时又面对着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依据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垄断、粉碎核讹诈、保护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坚决作出发展我国自己“两弹一星”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20世纪60年代国际风云突变,中苏关系破裂,我国面临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势力的严重挑战。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1964年作出了实施“大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包括贵州在内的13个省、自治区开展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建设。历史证明,“大三线”建设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作出了特殊的重大贡献。

贵州省和贵阳市作为国家“大三线”建设重点区域,在“大三线”建设时期(1964-1978年)由国家安排建设(内迁)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电子、仪表仪器、军用特种汽车、军用工程机械、军用动力机械、军用液压传动机械等国防科技装备制造项目,调配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当时流传的口号是:好人(高水平人才)、好马(高端装备)上“三线”,为支持国家“两弹一星”工程建设奠定了极其重要的人才、技术、装备基础。“两弹一星”是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由国家统筹安排,在贵阳布局定点生产的“两单一星”配套产品主要有:东风(DF)系列导弹(火箭)道路运输专用车、头部(核弹)调温结合(对接)道路运输专用车、核材料道路运输专用车、“两弹一星”专用电子元器件、核潜艇潜望镜及军用柴油发电机组、军用轮式液压挖掘机等,有十余家工厂、科研单位参与研制和生产,成为国家“两弹一星”工程配套产品重要研制生产基地,为“两弹一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企业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嘉奖。(www.daowen.com)

我1967年大学毕业,学的是汽车工程专业,当时正值国家“大三线”建设,由遥远的东北分配到地处大西南的贵州专用汽车制造厂(前身为贵州汽车制造厂改装分厂)工作。该厂为国家投资新建的军用特种车辆定点生产工厂,我有幸亲见亲历了东风(DF)系列导弹(火箭)地面运输专用车辆的研制、实验过程,一些往事历历在目,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我记得,进厂报到后刚走进车间就被在总装的导弹地面运输专用车辆之威武而庞大震撼,被热火朝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场景所感染,当了解到许多工人师傅和来自北京国家七机部第一研究院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抢研制进度而连续二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时,我内心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记得,在车间劳动实习时被分配到底盘班,带我的周师傅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从事军械修理的退伍老兵,他制作装配每一个零部件总是精益求精,在试制中发挥自己军械修理的经验,主动向设计人员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并加班加点地赶制样品,通过设计人员认可、驻厂代表检验后,修改设计、定型生产,他的这种军工人爱岗敬业精神另我深受感动。我记得,1969年4月我参加产品路试,由于汽车发动机故障在清镇与黔西交界的公路上抛锚;连夜进行抢修,在我们饥渴交迫的时候,路过的老百姓主动到附近的村寨给我们找来干粮和饮水;1970年9月我参加DF调温结合车底盘道路磨合试验,在通往重庆赶水路段,由于大雨后路面湿滑汽车发生侧滑右侧车轮落到了路边排水沟,附近村民闻讯而来自愿帮助我们抢险,用了大半天功夫,填平了20余米排水沟,使车辆顺利通过。这些感人的事迹令我至今难忘。我记得,研制东风(DF)系列地面运输装备要全部国产化,要采用当时国内研发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涉及全国几十个协作厂家,大家都为一个尽早研制出我国自己的“两弹一星”的共同目标大力协同、有求必应,优先为主机厂提供高质量的配套产品和技术服务,这些事例举不胜举。其中有一件事令我难忘,为了调试XD250V型12缸柴油发动机喷射泵和喷油器,我们向当时省内柴油汽车最集中的省汽车三场求援,企业高度重视,派来正在生病在家休息的高级技师杨师傅,他带着仪器和一班人连夜赶来,无偿地进行调试直到天明。我还记得,1982年6月国防科工委到杭州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地面设备第一届年会,会前向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征集论文,厂总工程师动员我写一篇,争取代表工厂在会上进行交流。我酝酿了几天,结合工作实际选择了“车载调温系统优化设计”题目,由于当时文献资料十分缺乏,又无电脑,白天还要上班,困难很大。面对种种困难,在企业十余年磨炼形成的责任感驱使我奋力前行,用计算尺拉出了数百个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案,如期完成了论文。使我意想不到的是,论文竟被年会采用,邀我在会上交流。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的“总总工程师”任新民接见了全体与会代表并合影。我追述的这个小故事,只是 “两弹一星”贵阳贡献的沧海一粟。

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功,大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功,更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勇往直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