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路北起北京路交叉路口,南至大南门交叉路口,包括中华北路、中华中路、中华南路,全长3276米,是贵阳市南北向的主轴,是历史形成的商业大街。
贵阳市于1949年11月15日解放,获得了新生。从那时起到1986年国务院对贵阳市总体规划做出批复,这30多年时间里,虽然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的摧残和破坏,但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全市工业总产值从1950年的1073万元,发展到1986年的31.6亿元,增长了310倍。1950年的财政收入140万元,到1986年已达到6.6亿元,增长了470倍。贵阳市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有了一定的基础。(www.daowen.com)
贵阳市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毕竟是基础差、底子薄,在城市建设发展上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就拿中华路当时情况来说,沿街店铺云集,商业金融中心密集,是全市人民购物、休闲、交往的中心,是贵阳市的窗口;另一方面低层建筑多,布局杂乱无章,很多建筑已很陈旧,个别建筑甚至很破烂。我曾在中华中路同济堂药店对面的团省委宿舍居住过。这个“大十字”的中心地段,入夜,大街小巷散乱地堆积着居民倒出的垃圾,每日天刚放亮,清运粪便和垃圾的车辆过处,粪水滴漏气味弥漫,当人们匆忙上班时,环卫工人才算给这个市中心“洗完了脸”。市规划局归纳了当时中华路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1)住宅用地占43.57%,商业用地仅占15.5%,对商业中心来说是很不合理的;(2)作为商业中心,缺少设施先进的大型综合及专业的经营商场;(3)缺少全国和全省性的信息贸易“窗口”;(4)缺少安全、舒适、方便的购物环境,优美的公用活动中心和相应的配套设施;(5)占道设摊和市场混乱,严重影响交通、消防和市容;(6)商业缺乏纵深布局和多层次的诱导,对提高经济效益,方便顾客,增进购物环境和观光情趣,分散人流,减少交通拥挤极为不利。这种状况表明经济的高速发展,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都要求我们抓好中华路的改造和建设。中华路的改造建设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