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凤台县抗战期间间接人员伤亡

凤台县抗战期间间接人员伤亡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期间凤台县劳工人员死亡1人。本来就是仓促修建的黄河数百里新堤更是千疮百孔,遇到洪水就决堤,每年数惊,从而进一步造成了黄泛区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凤台县1938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间接人员伤亡5539人,灾民达155536人。大批灾民或病死或饿死或逃难死,造成抗战期间全县灾民间接人员伤亡严重。

凤台县抗战期间间接人员伤亡

凤台县1938年至1945年抗战时期间接人员伤亡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抗战期间,凤台县被俘捕2人,灾民5536人,劳工1人,间接伤亡人员共计5539人。

1.被俘捕人员间接伤亡

(1)1938年6月2日,30多名日军到顾桥抢粮食、鸡、猪等,他们抓到国民党乡丁吴学海,在其身上搜到1颗子弹,日军当即把吴学海绑在柱子上活活烧死。

(2)1942年冬,日军到孤山一带“扫荡”,在陈郢子抓到了国民党凤台县政府的谍报员王某,并将他带到“洪部”,严刑逼供,王至死不说,日军残忍地将其杀害。抗战期间凤台县被俘捕人员被日军杀死共2人。

2.劳工人员间接伤亡

1938年6月3日,日军第二次侵占凤台县城。20多天后,日军撤走时抓了一些大山镇的村民,让他们挑抢来的东西往淮河南岸送,临上船时,吴乐德故意走在后面没有上日军的船,想往回跑,被日军发现,打死在河边。抗战期间凤台县劳工人员死亡1人。(www.daowen.com)

3.灾民间接人员伤亡

(1)从前表可以看出,凤台县大批灾民的出现是在1938年。1938年春,日军轰炸凤台县飞机场后,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大部分工商业者纷纷外逃。而大批灾民的形成是在1938年5月8日以后,日军用飞机轰炸县城及沿线的8个乡镇。紧接着日军在1938年6月3日侵占凤台县城,当晚烧毁了凤台县城居民几乎所有的财产。随即,由于日军“三光政策”,社会动荡不安,灾疫连绵不断,百姓纷纷逃难。1938年夏,国民党军队为阻击日军侵略,秘密使黄河花园口决堤,黄河滚滚浊流从花园口和赵口南下,皖北各县尽成泽国。这场人为灾难,使安徽淮水流域18县受灾,据《凤台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六月(1938年夏),国民党军队炸开花园口黄河南堤,造成淮堤溃决,全县淹地223万亩,百姓溺死、病死、饿死不计其数。”黄河改道后,日军飞机为阻击中国军队进入其占据的水东,不时对新黄河进行空袭。本来就是仓促修建的黄河数百里新堤更是千疮百孔,遇到洪水就决堤,每年数惊,从而进一步造成了黄泛区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后9年,黄流多次冲破仓促修建的黄河新堤,黄泛区逐年扩大,使凤台县黄泛区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据统计,凤台县1938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间接人员伤亡5539人,灾民达155536人。[26]尤其是县城居民及周边乡镇、沿线乡镇的村民纷纷外出逃难,流落他乡。大批灾民或病死或饿死或逃难死,造成抗战期间全县灾民间接人员伤亡严重。因为战争期间人员流动频繁,而死人也司空见惯,有很多死亡的难民,不知其姓名,有的甚至都没有收尸,更不用说统计具体数字和姓名了。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各乡镇,特别是城关周边乡镇及沿线乡镇各村都有失踪人员,有的是全家无踪影,现在所统计数字也只能是有记载、有印象的一部分。

(2)抗战期间凤台县人口锐减。在查阅资料中,从《凤台县志》中查到凤台县抗战前后的户数和人口数如下表:

凤台县1919年至1947年户数人口表[2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919年至1934年这15年,凤台县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9328人;而1934年至1940年这6年时间,凤台县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343人,增幅每年平均减少15985人;然而,从1940年至1947年这7年间,人口数反而减少129022人,平均每年减少18431人,人口锐减惊人。当然,这不排除与当时的自然灾害、瘟疫、医疗卫生事业落后有关,但与日军入侵凤台县,发动了炮火连天的战争,确有更大关系。从1938年春至1945年8月,日军对凤台县的侵略所造成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失踪及灾民死亡是凤台县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由于日军的侵略,人民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再加上暗杀等,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常年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加之人民的财产基本被日军烧光、抢光了,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人口增长的条件受到限制,以至出现了人口锐减的现象。据《凤台县城关镇志》记载,抗战期间,仅凤台县城区,人口就锐减近一半,由抗战前的9980人,减少到500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