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宜宾市地方志办公室
宜宾茶园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带。地貌以丘陵和低中山地为主,主要类型为山地、丘陵、平坝。四季分配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等特点,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在宜宾,茶树的种植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叙州区、屏山县、筠连县、高县、珙县、长宁县、江安县等沿金沙江、岷江、长江及支流河谷地带海拔500米以下的区域。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环境,宜宾的茶树在全国茶区中发芽早,采期长,其鲜叶嫩度高,芽毫披露,加上采摘及时,制作精良,上市快,因而形成了全国独有的“早,嫩,快,好”四大特色。
2018年,宜宾市种茶农户达到17.4万户,茶园总面积达118.7万亩,全市干茶总产量达7.1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165.2亿元,茶园规模居四川全省第一,干茶产量和综合产值居全省第二,茶叶出口年年保持全省前列。
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宜宾早茶节以“青山绿水好宜宾,绿茶红茶香世界”为主题,突出了宜宾茶叶“早优双绝”的特点。
如今,宜宾已是全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早茶重点区域”和“长江中上游特色出口绿茶”重点区域,有“中国早茶之乡”和“世界著名茶乡”的美誉。
宜宾种茶源远流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和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对此都有明确的记载:宜宾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华阳国志·巴志》还记载,世界茶叶历史上最早的贡茶,是3000多年前僰侯贡于周武王的“僰道贡茶”。
自秦开五尺道以来,宜宾茶的醇香,便循着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马帮驼铃,走进了欧亚大陆,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www.daowen.com)
在宜宾被称为叙州的年代,因为宜宾的茶叶质量好,制茶技术高,故而深受肉食乳饮的少数民族的欢迎。南宋蜀地著名的八大茶马互市,宜宾城和长宁就占了两个。
叙州所辖羁縻州中,尤其是马湖蛮和石门蛮的少数民族多以肉类为主食,而茶带碱性,能解毒去病,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因此,茶叶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自宋以来,茶叶不但是官府与金沙江和岷江上游少数民族之间的大宗交易商品,还是官府与这些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的物质手段。
当时,川、滇、黔结合部少数民族羁縻州所产的马匹,被称为羁縻马,其中以乌蒙马最为有名。《滇南见闻录》载:“滇中之马善走山路,其力最健,乌蒙者尤佳。体质高大,精神力量分外出色,列于凡马内,不啻鹤立鸡群。”少数民族常将乌蒙马运到叙州贩卖,而宋王朝又需大量马匹作军马,于是,“茶马互市”在宜宾城自然形成。
乌蒙马被运到叙州贩卖
宜宾茶园
虽然宜宾以茶易马,最早出现于唐代,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朝初年,内地用铜钱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用来铸造兵器。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在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朝廷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盐等来进行交换。
宜宾城内根据朝廷诏令,对茶叶进行免税限购,老百姓购买茶叶5斤以下供家食者免税。到了南宋后期,政府不再允许民间私自出境销售茶叶,因为这已是朝廷用来与乌蒙地区交换军马的重要物资。叙州地方政府还规定:凡私贩茶叶者,杖一百并受刑三年,拒捕者斩;不准私自贩茶出城,茶叶一律由官府收购后以茶易马。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戎州太守高辉奏明朝廷,在茶马互市的市场上征税,叫作“抽收”。由于马湖、石门等少数民族部落往往是用木船、竹筏将马匹、木材等运至岷江北岸戎州城中进行交易,戎州官府便在岷江北岸江石处布置铁链作为拦截收税之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