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明生
新津南河
家乡新津山清水秀,有岷江支流的五条河流过,五水在新津城东南汇合成为岷江正流后,浩浩荡荡直泻眉嘉平原,再入长江。王勃诗所谓“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按已故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的说法,相传这里就是“五津”所在地。
家乡的河除了偶尔使使性子发发大水之外,平常是极温顺的。尤其是那条挨着城墙根缓缓流过的南河,清凌凌的,轻柔得就像拂动着的绸缎。儿时,我最爱立在南河边看打鱼。那时,七八只悠悠的渔船在清波中跳荡,打鱼人边用竹篙把河水拍得泼剌剌地响,边发出“呀——呜——哦——”这样唱歌般的吆喝声,浑身黑亮的鱼鹰便在水里钻上钻下地忙碌。网愈缩愈小,水紧鱼跳,无数的鲤鱼鲢鱼在浪花里翻腾,看得人眼花缭乱。
南河这般平静宽阔,似乎天生就是为划龙船预备的。过去,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这天,方圆十几个县,只有新津才年年划龙船。因此,远远近近赶来看热闹的人特别多,沿河四五里的河岸上,河对岸的山坡上,河里的彩船上,还有临水的古城墙上、楼顶上,总是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打扮入时的人。
端午节划龙船,据说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人民为了纪念他,历代相袭成俗。新津划龙船的习俗相传始于唐代,仅存的最早一部《新津县志》,是清道光七年(1827年)版的。其上载:“五月五日包角黍,悬蒲剑艾虎于门,饮雄黄酒,城南竞渡。”由此可以佐证,新津老早就有端阳划龙船的习俗了。
龙舟游江的时候,几十只龙舟特意跟数万观众近距离接触,围绕着南河的南北两岸鱼贯游江,边划船边吆喝游江号子,即便在没有扩音设备的过去,河面上也热闹非凡。每只龙舟全凭着吆喝龙舟号子来鼓舞士气,张扬实力,协调划桨动作。随着前领江吼出的号子声或口哨声,所有划船手同心协力,一边和着节奏齐声高唱,一边挥桨猛划。号子声声让观众感同身受,使竞赛更加刺激,更加妙趣横生。龙舟号子主要流行于新津南河、西河、金马河两岸的船家之中,尤以依山傍水的永商镇最为驰名。(www.daowen.com)
新津龙舟号子,有着独特的川西民俗韵味,它起源于民间,口头传承于各民间艺人之间。过去数十年间,把龙舟号子演唱得炉火纯青的是老船工宋炳云。宋炳云是新津南河南岸车灌坝人,一辈子做船工,个儿不高,却身板硬朗。他的手臂青筋毕露,腿肚上盘曲的静脉赫然。他的双肩与一般人迥异,肩肌深陷,肩骨高凸,皮肤黝黑,皮包骨头,那是当年逆流拉纤绳留下的特殊标记。他是名扬新津演唱船工号子的高手,其嗓音苍劲嘹亮,演唱声情并茂,他演唱的船工号子韵味独具,具有一种穿透人生的沧桑感,颇具艺术感染力。
新津南河赛龙舟
新津龙舟号子分“游江号子”和“抢红号子”。“游江号子”悠扬动听,在抢红之前,一只只龙舟在河面上出场亮相,号子声声,不紧不慢。若抢红后夺了标,一声声“游江号子”则透露出得胜后自豪的炫耀。“抢红号子”则是龙舟抢红时吼出的劳动号子,当数船齐发劈波斩浪时,众人边奋勇划桨,边吼出“嗨嗨嗨嗨”的急促号子声,前领江以擂鼓点或急促的口哨声进行指挥。
从前的龙船,并不兴特制,只将平时摆渡载货的平头木船稍加改制。划龙船也只有抢红和抢鸭两项活动。清代划龙船,先要举行祭祀活动,知县要带领所有的龙船云集南河南岸,众人弃舟登岸,拾级而上,神情肃穆地走进临河的伏龙观,向龙王拈香叩拜,嘴里念念有词,祈求龙王爷保佑风调雨顺、阖船平安。鞭炮一响,龙船赛就开始了。上游的终点处,预先用竹竿挑起一幅红布,哪只船先划到终点并抢到红布,即可享受到知县亲自颁发奖品的殊荣,这叫抢红。在夹岸观众的欢呼声中,抢了红的龙船要敲锣打鼓,沿江巡游,炫耀一圈,那一声声高亢悠扬的龙船号子,分明流露出凯旋的欢欣和自豪。
龙船抢红最是激动人心。只听一声炮响,数船齐发,众人奋勇挥桨,争先恐后,碧波翻滚,浪花飞腾,遍河一片“嗨嗨嗨嗨”的急促号子声,一只只龙船犹如蛟龙闹海。但几分钟过后,就分出了高下,强劲者遥遥领先。赛龙船赛的是实力和巧劲,除了齐心协力劈波斩浪外,舵手的作用更不可小觑,他要善选水道,尤其是几只船齐头并进时,他须当机立断,紧扳几舵,驾驭船儿抢先挣脱浪涌。
龙舟夜游,简直就是非凡的水上灯会。入夜,南河两岸卷入了狂欢的高潮。排在河两边的几十条造型别致的观礼大彩船一齐闪亮,赤橙黄绿青白的几十条蛟龙也同时大放毫光,碧沉沉的河面立时璀璨夺目,变成了流光溢彩的梦幻之河。各色蛟龙在浪花里穿梭游弋,各显神通,或吐水,或喷火,或放雾,船头还扮出哪吒闹海、屈子行吟、唐僧取经等种种民间故事,令人目不暇接。此时,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焰火船便开始发射。色彩的瀑布直泻夜空,高空礼花如彩蝶纷飞,排成长龙的孔明灯飘向天际深处,彩船上也竞相发射魔术弹,天上水中,织成五彩缤纷的火网。之后,是飘河灯。漫江彩灯,由远及近,飘忽摇曳。是风儿吹落了满天繁星,还是天女撒下了一江春花,如梦如幻,令人遐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