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杨氏家族:忠诚清廉,勤俭养德,传承家风

四川杨氏家族:忠诚清廉,勤俭养德,传承家风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杨白华家规明训四川省射洪县杨氏家族官风清正、忠诚耿介、勤俭养德、乐善好施,可谓中华文明史上仕宦群体中家风传承的楷模。杨震、杨最、杨仪死后,都是“囊无余俸,家无余布”,只有靠募捐或简单安葬。提出“忠诚顺从,孝行友爱,和谐廉洁,勤俭自律,责任担当”的杨氏家族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家族、家庭和个人的荣辱观。

四川杨氏家族:忠诚清廉,勤俭养德,传承家风

文/杨白华

家规明训

四川省射洪县杨氏家族官风清正、忠诚耿介、勤俭养德、乐善好施,可谓中华文明史上仕宦群体中家风传承的楷模。

杨最(1472—1540),字殿之,别号果斋,四川射洪人。东汉名臣杨震第55代孙,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世三公”)后裔,与新都杨慎(杨升庵)同祖。祖父杨绍广,元末举人,因子杨澄功绩,朝廷累赠云南道监察御史、大理寺丞、左布政使。其父杨澄,明成化年进士,历任云南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寺丞、大理寺左少卿、山西巡抚、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最其人“宽洪简直,刚明仁恕,其为政也,不畏强御,不顾毁誉,不屈节以徇人,不以家累,自随重风,教扶寡弱,政一切以便安吾民为主。”

明世宗朱厚熜,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崇拜神仙,迷信丹药邪术。嘉靖十九年(1540年),世宗向群臣宣布,他将闭关修炼数年,要将国事交给年幼的太子监理。因为给事中顾存仁、高金、王纳言皆以直谏不要沉迷修仙,惹怒了皇上而惨死。当时杨最已七十八岁了,见无人再敢进谏,他抗疏上谏,却惹恼皇帝,立下诏狱,勑廷杖百。杖未毕杨最即死。杨最死后,既无家属在京,又“囊无余俸,家无余布”,只好由吕柟出面,在同朝四川籍官员中募捐,才得以入殓。

明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即位,为杨最平反昭雪。明穆宗皇帝谕祭杨最圣旨:“谕祭原任太仆寺卿,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忠节杨最文:惟尔禀刚贞之气,怀忠尽之心,才华著誉于甲科,谠论驰声于朝宁,官常恪守,而志尤在格君,国是力持,而身罔知避患……惟朕躬重惜其冤……”史记明朝两位清官杨爵、杨继盛,并称“三直臣”。

杨最死后,县人崇拜其英名,在射洪金华山上为其塑像,与陈子昂同祀,称为“二贤祠”。

杨最特别注重家学,为秉承祖训,继承和发扬家族博学、正直、清廉之家风,将家族精忠报国、为民造福的信仰、思想和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杨最利用省亲的时间,亲自主持续修家谱会议,创立了“家规明训”十条:

“训宜笃忠顺”“训宜敦孝行”“训宜尽友恭”“训宜别尊卑”“训宜睦宗族”“训宜务本业”“训宜崇俭约”“训勿刁讼”“训勿淫博”“训少游荡”。(www.daowen.com)

《家规明训》“家国同构”的理念贯穿始终,主要体现在“五个一致”。

忠顺的一致性。《家规明训》第一条就是“训宜笃忠顺”。忠,是指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杨氏子孙不论官位高低,不论当官还是庶民,都必须对国家对君王忠无二心。这一观点也在杨澄的《爱菜说》中体现得非常清楚:“贫者爱之,富者亦爱之;君者爱之,民者亦爱之”。为君者,爱民是根本,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官者,爱民为民才是对朝廷对君主最大的忠。

忠孝的一致性。认为孝道应该“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以忠为首位,忠孝一致,不是对立两难全。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父母得到朝廷诰封,又以累赠为最大的终极目标,这才能算孝道的终极完成,才是大孝。这种忠孝一致的家族文化,就使国家利益和家族利益、国家荣誉和家族荣誉、国家文化和家族文化,有了紧密的连接点。

官民的一致性。“居官者,最上以道事君”。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安全稳定,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要敢于直谏纠正皇上错误的思想和决定。对百姓“次则官守言责之必尽。”要求为官者要诚信为民,一诺千金,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官与民的利益诉求一致,不应该互害和对立。

尽忠与尽责的一致性。杨最以道事君,以身殉道。杨澄、杨最、杨仪,均是文武双全,上马能定国,下马能安邦之能臣虎将,这在历朝历代官员中实属少见。他们不管是在边陲要塞平叛剿匪抵御外侵,还是当京官或地方官员,不论是被重用还是被贬外派,都无怨言,忠贞不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职务高低。

清官与能吏的一致性。杨震史称“清白吏”“四知先生”。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史称“四世三公”,都是能吏,身居高位,位高权重,但都是两袖清风,没给后人置办任何产业。祖先的“槐市学风”“四知文化”“三不惑”祖训,到杨澄、杨最、杨廷和、杨慎、杨仪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杨震、杨最、杨仪死后,都是“囊无余俸,家无余布”,只有靠募捐或简单安葬。

《家规明训》的规则意识贯穿始终,个性鲜明特色突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是将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家风家规融合,制定出本家族的家规训诫。二是要求家族成员和后人,要有遵守规则的意识,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要求将遵守规则成为自觉,不是强迫、强制、不得已而为之,而是自然而然,“从心所欲不逾矩”。比如杨震的“暮夜却金”,杨秉的“三不惑”,杨澄的“爱菜说”。《家规明训》始终强调“规则意识”,告诉后人,你是谁,哪些你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不准做,为什么不能做不准做,违反和违背后的处理和后果。

《家规明训》有一条充满正道、正义和正能量的主线贯穿始终,前五条是教育后代怎样做人,后五条是要求后人怎样做事。提出“忠诚顺从,孝行友爱,和谐廉洁,勤俭自律,责任担当”的杨氏家族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家族、家庭和个人的荣辱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