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川江文脉聚码头:蜀韵纪事.第二辑

川江文脉聚码头:蜀韵纪事.第二辑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调任四川遵义府,家因随军迁往城东杠子营寨。周文辅之子恩葵率家丁青壮,在乱军中将父遗体抢回杠子营盘,后在游家台草草作葬,垒坟为纪。

川江文脉聚码头:蜀韵纪事.第二辑

文/陈鑫明

这里是清乾隆年间,州官叶体仁瓦窑滩题咏之地;这里是清末诗人、陕西略阳县令苏山故里;这里是乡贤杨百骈赠鞍马,朱玉阶回滇之地;这里是明末将军周文辅裔孙创业兴族之地……

泸州市江阳区中兴古场的岁月长河中,瓦窑滩村(石面、金刚、大石)因长江岸古纤道把长山、郭石、罗湾、蟠龙、邓元、姚村、九聚、群利、泸弥、来龙山这些古村落串成了一条环绕半岛的项链。这条珍珠般的项链上,又因泸州至合江古纤道120多里长的线路上留下无数绮丽的人文景致,而让烟波浩渺的古老码头生机盎然、文脉最盛。

乾隆举人叶体仁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合江县志》卷之八有载,湖北江夏清乾隆年举人叶体仁,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出任直隶泸州合江邑令,在位六年余,为官清正,实政为民,颇有官声。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直隶泸州守。体恤民情,兴教育、修书院,捐俸作学田,亲自编课文,主讲书院,修驿道,建城郭等,任职期满,士农工商联名上书府台大人,请其连任。

叶体仁采风问俗,深入民间,常往来于泸合古纤道上。古纤道上有望江楼,实为纤道上的大石平台,台侧有泉岩中来,人称“一碗水”。甘甜可口,四季不竭不盈,为行旅、贩夫走卒、纤夫至此提供解渴,天长地久成为露天幺店子,人们歇脚之处。州官叶体仁寻访纤道修缮工程至此,饮其一碗水之后,与过往行人交谈,方知泸合古纤道上的望江楼,欣然作《登望江楼》,将古纤道上所见所闻记入词中,文章结束时,大声疾呼:乡邦生计,一船过滩,纤夫百人之场景,让州官为之恸情。

诗人苏启元

瓦窑滩村周氏碑

苏氏一族于明末清初入川,迁遵义府。清康熙二年朝廷招民回泸居迎恩坊。十年后,苏应龙垦田于苏家沱何家沟,耕读为家,子孙传十余世,为泸阳中兴场名门望族。十世孙苏启元,字潜孚,号苏山(1857—1935),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副贡题名,官任陕西略阳知县。民国后任四川省议会议员,主编民国《泸县志》。1916年9月,朱德在泸组建东华诗社,苏启元为诗社成员,常与朱德及泸州名流艾承休、万慎、温筱泉、王少溪、高树、税西恒、刘航琛、袁石麟、陈铁生、陶开永等三十余人诗酒唱和。

诗人苏启元的作品中,借情于泸山泸水之间,尤以故里瓦窑滩女儿溪之恋为后人传颂:“江岸渡头问迷津,舟拜王爷叩观音。女儿溪边笑客过,纤道岩云飞鸟低……”于是在瓦窑滩长江两岸的古渡头、相公沱、石城墙、陡坎子、张渡、苏家沱的船家、渔户、纤夫把这古老的男女情歌,改为川江号子传唱,一直唱到了今天。(www.daowen.com)

寨子杨百骈

民国二十年间,军阀混战,土匪出没,社会不得安宁,为保境安民,由时任中兴、弥陀、黄舣、分水乡团总的杨百骈承头,邀地方乡绅、名流共五人筹集建寨,其中有阎增山、刘国成、袁石麟、王佐各出大洋10—20万元在樟树山上建寨子,故名“股友寨”。股友寨三面是坡岩,一边有路可进出,占地三四十亩,有五道朝门(一家一大门),寨内有五个碉楼(一家一碉楼),碉楼高三层15米,四周有瞭望孔、枪孔,上设观测哨。白天以鸣锣为号,夜晚以红灯报警,一旦土匪临寨,一门一碉人自为战,四门前往支援,乡丁日夜巡查,守护十分森严。如今看到的寨门还有三处,水井、天井可寻,碉楼、大朝门已夷为平地。唯有樟树山上的古樟林,昔日寨子中的版筑土墙、小灰瓦木房门窗和石碾、石磨、石缸、石花台、石墙角、石水沟、石天灯树夹和大水池,依然向人们诉说寨子百年的历史

当年,杨百骈仗义疏财,以朱玉阶为友为师,赠白马,送盘缠,派杜云武一行护送朱玉阶离川经黔回滇,玉阶有诗相答谢,一时在泸南传为佳话。这一段历史在《朱德在泸州》就有记载。1926年,朱德从欧洲回国返川,参与策划泸顺起义,在泸州泸县艾承休家还问起当年冒死相救他出川回滇的李丹书、杨百骈先生情况。

英豪周文辅

杨世新介绍,周家在瓦窑滩村是大姓,也是大户。先祖周文辅,祖居江西道州。文辅少时行侠,好剑习武。投山西保定府衙作校尉,时李自成张献忠部窜扰四邻,文辅统兵以战,升参将,又因累败乱军有军功而升将军。后调任四川遵义府,家因随军迁往城东杠子营寨。丁亥年(1647年)二月十四,大西军进攻遵义城,道府官员纷纷弃城逃亡。文辅将军率兵迎战,三天三夜坚守,时内无粮饷,外无救兵,周将军见形势危急,命部下突围,自己一人一马一枪立于城门前吊桥之上,阻挡大西军,身负重伤而不退,敌为之胆寒,发乱箭射杀,将军不敌,血染疆场,大西军方才攻入遵义城。

周文辅之子恩葵率家丁青壮,在乱军中将父遗体抢回杠子营盘,后在游家台草草作葬,垒坟为纪。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平定西南之乱,立祠纪念保国卫民先贤,周文辅将军以身殉国入忠烈祠于遵义城东门右,百姓春秋以祀,告慰忠君报国之臣。

周文辅之妻胡老太君带子由遵义迁赤水河岸二郎里,以耕读行商为业,数年后天下安定,胡氏携子共五人迁泸州安贤乡双碑子罗基坎落业。胡氏殁,长子思礼迁飞凤山,思茂徙玉蝉山,思义留罗基坎,唯思葵迁往崇义乡中兴场瓦窑滩,并将所属之地改名杠上,以纪念父亲周文辅杠子营寨迎战大西军阵亡之地。

杨世新说,瓦窑滩村龙门阵多,几天几夜也摆不完。他哼了一首民歌,唱的是村里的古迹和传闻:“楼台观音岩,王爷立灯竿。天堂报恩寺,纤道入云天。渡口渔歌唱,逐浪瓦窑滩。女儿溪上客,相思大江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