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云顶山的历史和胜景

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云顶山的历史和胜景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云顶山向称蜀中名胜,闻名遐迩。《蜀中名胜记》中对云顶山有详细记述,其他诸多方志亦将云顶山列入名胜介绍。《蜀中广记·名胜》引用《天宝西幸略》里的记载,阐释了云顶山一名的由来。胜景云顶关于云顶山的美,历代骚人墨客多有吟咏。因风景秀丽,云顶山更被收入《全国名胜词典》,称云顶风光为“清幽奇丽,闻名蜀中。”称之“蜀中名胜”,当之无愧矣!

文/孙成君

云顶山慈云寺

云顶聊一望,山灵草木奇。

——唐·贯休《游云顶山晚望》

跃马上云顶,欲呼飞仙人。

——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

云顶山向称蜀中名胜,闻名遐迩。其位于成都金堂县,山势挺拔,峭壁入云,如刀削斧砍,环绕数里;上有平地数十亩,状若城垣。这里不仅是宋蒙战争时山城防御体系中的“蜀中八柱”之一,而且佛教文化昌盛。《蜀中名胜记》中对云顶山有详细记述,其他诸多方志亦将云顶山列入名胜介绍。

美名云顶

云顶山东麓是蜿蜒的沱江,上云顶的步行石阶从沱江三峡的明月峡开始。起步处的高大石堡坎上刻着四个大字“云顶石城”。“云顶石城”包含着云顶山不同时期的两个名字——“石城山”与“云顶山”。

这两个名字都极富诗意。

成书于唐高宗显庆年间的《隋书》,当是最早记载石城山的史书,蜀中称“金泉县有石城山”。《太平寰宇记》介绍了山名的由来:“云顶山,旧名石城山,其状如城。在县西十五里。顶上平可十亩,有神泉方丈,澄清如照,云霞常兴。”雄山如石城,充满浪漫色彩,意象极美,如诗如画。

云顶山

云顶山名,则源于唐天宝末,因唐明皇入蜀而来。《蜀中广记·名胜》引用《天宝西幸略》里的记载,阐释了云顶山一名的由来。“唐明皇至剑门山,神见形迎驾,称姓李氏。后陟武担东台远望祥云紫气盘结空界,问左右曰‘此何处?’对曰‘石城山’。乃悟山神扈卫之意。遂改云顶为慈云焉。”

胜景云顶

关于云顶山的美,历代骚人墨客多有吟咏。譬如,五代十国的吴昊《创筑羊马城记》:“树遥云顶,气郁金堂,雨收而迭嶂屏新,霭薄而重峦画暗。”北宋宰相王钦若写《云顶山》:“石城松柏锁烟霞”。北宋状元冯时行《留题云顶》:“山如虬龙来,渴饮金渊水”。

金堂有八景,其中三景(金船檥峡、圣灯朝佛、云顶青岚)都与云顶山有关。因风景秀丽,云顶山更被收入《全国名胜词典》,称云顶风光为“清幽奇丽,闻名蜀中。”198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云顶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云顶山寺(www.daowen.com)

宗教云顶

云顶山亦是一座宗教名山,道教佛教先后争雄,佛教文化最为鼎盛。《舆地纪胜》记载:“在唐为寺,宣和为观,靖康复旧。”《四川省志·宗教志》记载云顶山慈云寺“全省重点佛教名寺”,名列第9位。

清代《慈云寺高僧列传碑》所载,汉桓帝间,有游方梵僧名安世高法师入山结庵,传播佛法。安世高,安息国太子,聪慧异常,学问很高,通晓64种音梵文字,精通禅学,教人修学安般守意。在中国弘法20多年,翻译的经典达41卷之多。慈云寺是云顶山寺庙主寺,安世高为兴寺的开山始祖,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历史上多位皇帝敕封过云顶山上的高僧、寺庙、胜迹。

《成都市志·宗教志》载,慈云寺“规模宏伟,可称川西第一大寺。寺中四大天王和五百罗汉泥塑,造型生动逼真,堪称我国古代民间艺术杰作,有‘雄轩壮丽,甲于川西’的美誉。”

军事云顶

云顶山地处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脉中段,地势险峻。《宋朝事实》载“遂州取金水县路至西川五百里,其金水县又是简州大路最居津要。”“金水县路通彻东西两川。”以此地为军事要地。三国诸葛亮东晋朱龄石都在此屯过兵;隋文帝的游军、后蜀孟知祥的龙虎卫军、宋代的怀安军、元代的隆兴西京军等都曾驻扎此地;张献忠吴三桂等也曾驻兵云顶山。

最能体现其军事地位的是它在宋蒙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云顶抗蒙石城建于宋淳祐三年(1243年),由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为抵抗蒙古军队南下而修筑,是宋朝抗蒙山城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8座山城之一,与运山、大获、得汉等合称“蜀中八柱”。蒙军谓之曰“不战而自守也”。并先后移潼川府、成都府、利州、汉州与怀安军治所于该城。

宋蒙战争后,四川山城多数被拆毁,然而云顶山城却因“成都路军州民户不奉国法,议以兵戎其地。发新附军五百人,蒙古兵一百人镇戍怀安金堂”而被保留下来,成为川西独一无二的宋蒙战争遗址。

时至今日,云顶山石城依旧巍然耸踞,条石扣榫的城墙仍稳如磐石。山城的五条“一字墙”依然可辨,北城二门、长宁门雄姿不减,后宰门、端午门依稀可寻,尤可庆幸的是筑城题记竟能完整保留至今。1991年云顶山抗蒙石城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云顶

云顶山的美名胜景,以及宗教的鼎盛、军事战争的频繁,促进了多门艺术的繁荣。

首先是佛教的鼎盛,催生了与此相关的佛画艺术。自齐梁起,陆续走出7名有影响的画家,如张僧繇、张玄、张景思、释道宏、张光赞等。他们的身影散见于《益州名画录》等诸多古文献中。

例如梁朝张僧繇,他自幼在云顶山学画,其家在云顶山的清修寺旁。寺旁有一泉池,张僧繇常于池中洗笔、洗砚。张僧繇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合称“画家四祖”。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他的传说。

文学艺术方面,云顶山更有不少名家诗文与书法作品,如初唐宋之问有《送杨六望赴金水》、北宋彭绍祖撰书的《云顶山诗卷》、南宋陆游有《自小云顶上云顶寺》、北宋黄庭坚有文《金堂县庆善院大悲阁记》……

巍巍云顶山,“天形露空阔,物态蓄深静。群峰峙其旁,俨若挈裘领。”“殿阁耸盛观,松桧富清景。萧然古佛界,邈矣真仙境。”称之“蜀中名胜”,当之无愧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