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安岳石刻之美,真相寺圆觉洞

安岳石刻之美,真相寺圆觉洞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圆觉洞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城东边,全称为“真相寺圆觉洞”,共有龛窟108个,造像1933尊,碑刻题记25处。当然,无论安岳卧佛,还是紫竹观音与圆觉洞的诸多造像,它们都只是安岳众多石刻中的一小部分。

安岳石刻之美,真相寺圆觉洞

文/汪毅

安岳卧佛

安岳石刻是安岳县境内以摩崖造像为主的石刻艺术的总称,始于南朝,发于隋,兴于唐,续于五代,盛于两宋,延至明清民国,特别是以唐宋时期造像为主的摩崖石刻造像,堪称中国石刻艺术的强音符号,为世界石窟艺术史在公元8—12世纪写下了璀璨的一页。

安岳卧佛

安岳卧佛位于距县城32千米的卧佛镇。这尊凿刻于盛唐时期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俗称卧佛)横亘于岩腰,长21.3米,为安岳石刻单体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亦是我国古代全身石刻卧佛之首,属于盛唐石刻造像的“航母”之一。

安岳卧佛美思妙造,它不像其他地方的卧佛临地凿刻,而是刻于岩腰中,即在山腰中掏出一个硕大空间。这使“涅槃”的整组造像气魄伟岸,特别是主体像卧佛横亘于岩腰,颇似一个令人心旌摇动的“一”字。在这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岩腰中,创造的艰辛远远胜过其他地方的涅槃变图,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巧思妙造的创造才能。

安岳卧佛躯体中部摩耶夫人的盘坐,使释尊颀长的躯体有了变化和故事,特别是摩耶夫人致哀与释迦牟尼涅槃时嘴角溢出的淡淡微笑,构成了悲喜二重组合。足踝处站立的力士截取了释尊一部分过长的水平线,既有故事,又有点线关系,使整体性有了节奏和变化,有了生命感的境界,即颇具匠心地打破卧佛全身像易平板、身体颀长易僵直的局限,使佛躯整体和谐,呈现出“秀骨清像,婉雅俊逸”的南北朝造像遗风。

它微微努着的嘴泛出的笑意,犹如龙门奉先寺主尊大卢舍那佛之后的又一个“大唐的微笑”。有意思的是,它们同属一个时代,凸显了盛唐气势,传达了盛唐文化成就的信息,成为稀世的、划时代的雕塑巨制。

圆觉洞

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城东边,全称为“真相寺圆觉洞”,共有龛窟108个,造像1933尊,碑刻题记25处。从题记纪年中悉知,这里的刻像始于唐开元二十年左右,最晚于南宋年间,历时数百年。

圆觉洞根据佛经《大方广圆觉了义经》而凿刻,以凿刻有十二圆觉像而得名。洞壁造两米多高的三世佛像,两侧各禅坐六尊近两米高的弟子。弟子坐姿或两腿皆盘,或单腿相对而盘,以此掩蔽座台,体现出对称的美感。

其中,释迦牟尼佛的面相丰圆,眉间白毫相,螺发高肉髻,双耳垂肩,嘴角含笑而不启齿。其拈花微笑之状,令人想起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主尊像大卢舍那佛的微笑,而且似乎更生动。如果说大卢舍那佛表现的是“大唐的微笑”,那么可以说这里的释迦牟尼佛表达的却是“大宋的微笑”。(www.daowen.com)

净瓶观音背倚车轴似的斑斓佛光,一双秀足轻踏于莲蕊之上,呈倒“八”字形;右手拈杨枝,仿佛要拂去世俗尘埃;左手提净瓶,仿佛欲将瓶中甘露遍洒人间,一副普度众生、惜世怜人的神态从它微垂的眸子里得到最佳体现。

而在花草图案侧,飞天的造型仪态万方,或托藕捧花,或布洒花雨,有如身怀绝技的舞者于动感中创造了美,让人从静止的佛龛上感到了潜在的生机。对比之下,恬静娴雅的释迦佛和略显忧患意识的净瓶观音菩萨与纵情飘逸或风驰电掣的飞天虽情趣殊异,但都表现出圆觉之美。

紫竹观音(汪毅 供图)

紫竹观音

紫竹观音因背倚紫竹而得名,可是当地群众却昵称为“跷脚观音”,学者誉之为东方的“阿芙洛蒂德”。

紫竹观音头戴繁密贴金天冠,坐在荷叶上,上身微向左侧,两手佩戴膀圈,左手抚撑叶面,亮一双秀美赤脚;右腿弯曲踩于叶面上,右手挽放膝头,五指自然下垂;左脚悬于莲台下,轻轻踏着莲花蕊。其背后两侧刻有的象征南海普陀山紫竹林的紫竹葳蕤摇曳,使紫竹观音在恬静中显微动之势,彼此相得益彰。

她的头微低,略俯视,像在观水中之月,颇显悠闲。其上身穿着短袖薄袈裟,袒胸露肘,璎珞像虬曲而下的几绺金色瀑布,翠环网坠于胸腹,下身彩带结一绣花轻薄如蝉翼的长裙,裙角、褶纹飘逸如风中柳枝,略曲的手指像五枚丰满的豆荚,指端置于莲台宛如搁在古筝上,弹奏着优美的古典乐曲。

紫竹观音的体型建构并非全系浮雕,所戴的冠以及右手臂、荷叶、莲,甚至巾带均取镂空雕技。所坐的莲台与足踏的莲蕊间也镂出了大量空间,再以肩搭的帔巾相连接,既减轻了巨石的重力,又使人们体验到镂空所呈现出的半虚拟美。特别是那镂空的冠,简直就像是一幅精妙的苏州刺绣品,每一细小纹路都产生出最大的装饰效果,并构成了雕刻艺术家理想中的境界,体现了工匠们创作的自由精神。

而且不仅仅如此,紫竹观音除了正面诸部位呈镂空状,颈后至后脑也为镂空。这全仗雕刻家利用力学原理,通过后臂和头后石枕形成两个支撑点贴于石壁,既减轻了头后摩崖的重量,又体现了无处不追求镂空之美的独运匠心。

当然,无论安岳卧佛,还是紫竹观音与圆觉洞的诸多造像,它们都只是安岳众多石刻中的一小部分。在安岳的诸多精美石刻间注目流连,每一位欣赏者都会怦然心动而抽出相思相忆的“丝”来,或体验“既含睇兮又宜笑”的美,将满腔情愫融消在浩渺时光的追溯中:补天的女娲、填海的精卫,还有岩石的层次、智慧的力点,以及一代雕刻艺术之绝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