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成都童子军玉沙路的沧桑故事与抗战英勇壮举

成都童子军玉沙路的沧桑故事与抗战英勇壮举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里程中国童子军现在的成都市玉沙路,包括了原来的贵州馆街、东玉沙街、新玉沙街和成平街。但是童子军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载入中华史册。当敌机盘旋在城市上空,有汉奸为其打信号,被英勇的童子军抓获。还有童子军冒险营救美军飞行员的故事。11名童子军冒着枪林弹雨,不顾生命危险,将三大车的慰问品送给他们。为了鼓舞士气,振奋国民,上海童子军杨惠敏孤身泅渡苏州河,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

成都童子军玉沙路的沧桑故事与抗战英勇壮举

文/里程

中国童子军

现在的成都市玉沙路,包括了原来的贵州馆街、东玉沙街、新玉沙街和成平街。

1950年前我家住在成平街83号,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儿童时代。

我家那一排房子,从71号到85号,基本都是铺面。从街面上看,那一排房子凹进去大约两米,于是就有不少流动商贩爱在那里做生意,或者搞一些活动。

我5岁那年,来了一个老者讲圣谕,就选在我们那一排房子的前面。讲圣谕,或是旧时一种普遍的民俗活动,民间艺人采取讲唱结合的方式,以人物故事情节,教化和警示民众以德为本,乐善好施,远离邪恶,尊老敬贤。百姓喜闻乐见,很受欢迎。这对规范道德、净化灵魂、弘扬正气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家门前街沿较宽,又面向北方(便于讲书人坐南向北),所以圣谕讲台设在我家家门口。

家里有一较大门板下面垫几根板凳,就搭成了台子。台上放一小条桌及凳子,点上一盏油灯,老者即开始讲书。

讲圣谕与讲评书都是讲故事,讲评书主要是讲演义之类的内容,全书很长,如三国、水浒等。

讲圣谕是宣扬孝悌礼义,以教诲内容为多。如脍炙人口的“安安送米”“雷打张继保”“李三娘挨磨”“琵琶记”“珍珠塔”等,内容相对较短,但却十分动听,非常感人。

听众都是附近居民,以小孩居多,每讲大概40分钟。我每讲必至,听得聚精会神,为故事的跌宕起伏付出我的喜怒哀乐,也为内容的行善孝悌而真诚感动。

我家左边有一苏家饭铺,一口大锅米饭叠得老高。一个粗口大碗将饭盛满,再一小碗饭压在上面,形成高高“帽儿头”,有半斤左右米的饭,足够一成人吃饱。这一碗饭,大概相当50年代的四五分钱。卖的全是小菜,大概二至五分钱,泡菜1分,汤可免费,经济实惠。

成平街有一所私立小学,那学校不大,却很精致,俨然一个贵族学校。

每当晚上放学的时候,总会有一队童子军跑步出校,然后分列学校两侧,护送同学出校回家。

1937年7月7号,全面抗战爆发。同年7月31号,中国童子军总部立即颁布“童子军战时服务大纲”,同年11月,教育部颁布“中国童子军,战时后方服务训练办法大纲”,加强战时对童子军的组织和训练,强调童子军的活动,一切服从战时的需要。在整个抗战中,大量曾为童子军的爱国青年,加入中国军队,成为中国军队中的高素质人才和作战中的中流砥柱。

14年抗战中,没法统计有多少童子军血洒疆场。但是童子军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载入中华史册。(www.daowen.com)

民国的儿童杂志《好儿童》中,介绍了不少有关童子军的内容。

当敌机盘旋在城市上空,有汉奸为其打信号,被英勇的童子军抓获。还有童子军冒险营救美军飞行员的故事。

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100多名童子军深入战区,从事战地服务工作,其中有4名童子军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为掩护国军撤退,谢晋元率领800官兵守卫四行仓库。11名童子军冒着枪林弹雨,不顾生命危险,将三大车的慰问品送给他们。为了鼓舞士气,振奋国民,上海童子军杨惠敏孤身泅渡苏州河,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第二天国旗升起,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1947年暴雨后的成都

1947年7月,成都连续降了近20个钟头的滂沱大雨,造成百年不遇的洪灾,各条街道基本被淹,有的低洼地方,水深竟然超过一米,全城几乎成了一片泽国。街道上的公共厕所,粪便漂浮外溢,也有被损毁的家具,顺着街道的河流被水冲走。

面对灾情,大人们不知所措,心急如焚。但这却成了不懂事的孩子们的游戏乐园,有的互相追逐打水仗;有的竟然光着屁股游起泳来;也有的把木盆或者门板当船划。我顺势拿起家里脸盆也去划船,刚一站上去,那盆就不见了,急得我在水中一阵乱摸,全身湿透,仍然没有找着。后来家长知道了,免不了重重地挨了一顿打。

这场暴雨洪水使得成都市区全城停电、停水、停市,各处路断、桥垮、房塌,工界、商业、学界均蒙受严重损失。《新新新闻》报称:“全市(市区)受灾总计27652户、82762人,伤198人,死86人。”

1947年的成都真是祸不单行,进入8月份又连降大雨,成都又被淹了一次。这两次洪灾,对农村的打击非常之大,不少家庭断粮断炊,甚至房屋被毁,无处安身,于是成群结队地涌入城市,到街上去抢吃的东西,这就叫吃大户。

那时我5岁正在街上玩耍,突然看见一大波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人从街口涌入,恰恰街口附近有一锅魁铺,所有锅魁立即被抢个精光。连案板上那半袋灰面也被人抢走。街上的商铺见状,立即大吼:吃大户的来了,赶快关门!于是纷纷地关门闭户,有的还上起了门杠。

锅盔铺的斜对面约100米,是一汤圆铺,主人姓李是本保的保长,他见状后想关门,但已经来不及了。

他叫家人赶紧把所有的原料藏在楼上,把煮好的一锅汤圆倒在一个盆内,然后放在铺面前。顷刻那些人就到了跟前,争先恐后用手抓起汤圆就朝嘴里塞,有的人吃得太快,哽得眼睛翻白,一盆汤圆三下五除二,立刻就被抢光。他又把来不及煮的一锅生汤圆端出来倒在盆内,立刻又被人们抢光。那些人对他还有好感,也没有为难他,过后又朝其他地方涌去。

新中国成立后有的街道保长被抓,因为李保长在吃大户时救济过穷人,所以相安无事。

我曾经问过别人,什么叫吃大户?他说:那还不简单,就是去吃有钱人嘛。是的,从字面上讲就是这种意思。但是在我们成都,它的内涵却更宽。

50年代,吃大户这三个字,竟然还成了成都人的口头禅。在公共场所,对那些不讲道理,不守规矩,争先恐后乱挤乱争的人,有人就说:挤啥子嘛!抢啥子嘛!又不是得吃大户!可见成都人对吃大户有着更确切和更多的解释。所以有人说成都话是非常丰富的语言,此话说得一点也不为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