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主要介绍以进士科为主的科举常选制度,这里简要说说古代科举的另一方式:制举。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种不定期的考试。它并非前述定期科考中的殿试。制举考试日期和科目均因皇帝的需要而定,有一定的随机性。考试内容以试策为主,有时也会考经论、诗赋。唐代制举考试科目名称最多,如直言极谏科、贤良方正科、才堪经邦科、武足安边科、文辞清丽科、军谋越众科、哲人奇士逸伦屠钓科、孝弟(悌)力田闻于乡闾科等几十个。按唐代惯例,制举登第大致分为五等,但第一、第二等是空设,第三等就称甲科或敕头。优等者当即授官,不再像常举那样还得经过其他考试。参加制举考试者,不仅有一般士人,而且允许现任官员参加。譬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后通过吏部选拔任秘书省校书郎,又在唐宪宗元和元年,试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中第四等,授盩庢县尉。宋代制举与唐代一样,但名目与次数都有所减少,常见的制举科目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等。群臣和草野、隐逸之士人皆可应考,主要考经论与试策。宋代制举登科者分五等,第一、二等虚设,三、四等者赐制科出身,五等者赐进士出身。宋代制举优于进士科。所以宋人多称制举为大科,许多中进士的人也还想应制举试。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嘉祐六年,试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取为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清代制举科目有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等。清初康熙十七年下诏将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曾拒绝征召应试。制举是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网罗人才的一种便捷而有效的办法,但随着科举常选的规范化,制举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渐落。(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