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包括居丧礼仪和安葬礼仪,居丧礼仪还可分为丧礼、丧服礼制以及“谥”礼。“丧礼”,民间俗称“办丧事”,它是从死者初死至埋葬过程中,生者对死者所施行的各种礼节、仪式、祭奠等。《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丧礼哀死亡。”以汉族为代表的丧礼,皆从周礼演变而来。通行的“办丧事”名目繁杂,大的仪式就包括属纩、招魂、沐浴、停尸、报丧、吊孝、入殓、成服、守灵、吊丧、送葬、葬后祭祀与扫墓等,无数繁文缛节杂陈其间。以文字记录留存的典籍如《仪礼》和《礼记》为后代的丧葬礼制奠定了基础,秦汉以来,无论是朝廷典礼还是民间家礼,丧葬礼仪中的葬前丧仪、五服制度、居丧守孝、祭祀亡灵等基本程式,都是根据上述典籍设计的程序制定的,使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打上浓厚的儒家烙印。随着历史因革、风俗变化,丧礼在细节上不断有所增改,总体却千年维持;至于各民族的丧礼则显得复杂多样。
中国丧葬礼俗中能在日常生活里突显“事死如生”“等级森严”之特性者无过丧服制度,也即居丧的服制期限。由于生者和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不同,丧服和居丧期限也各有不同。丧服分为五个等级,即五服,其各自的名称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是用粗麻布制作的丧服,且并不缝边,仿佛用刀剪直接斩开,所以称为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表明亲缘及关系的密切重要。子为父,父为长子,臣为君都是服斩衰;妻妾为夫,未嫁之女为父,除了服斩衰外还应梳丧髻。斩衰的守丧期为三年,守丧期间戒除一切饮酒娱乐、任职为官等活动,如特别重要的大臣须在服丧期任职,则需要由皇帝亲自出面,称为“夺情”。齐衰次于斩衰,是用稍细的熟麻布制作,且可以缝边,因此称为齐衰。《仪礼·丧服》将其定为四等:①齐衰三年,是父卒为母,母为长子所服丧;②齐衰一年,用杖,称杖期,是父在为母,夫为妻所服丧;③齐衰一年,不用杖,是男子为伯叔父母,为兄弟所服丧。已嫁女子为父母,媳妇为翁姑、孙辈为祖父母,亦服此丧;④齐衰三月,是为曾祖父母所服丧。大功、小功、缌麻依次所服都更为精细,服丧期分别为九月、五月、三月,意味着与死者关系的逐步疏远(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由上述说明可知丧服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嫡庶之分,因此五服也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示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丧服制度中呈现着严格的上下有序的制度,规定着每个人的身份职责,宗族秩序井然,可见礼法之一端。(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