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的这首诗《新竹》,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从老竹的枝干对新生的竹子的扶持,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新生力量需要前辈的栽培,同时揭示了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新旧交替的规律。在他众多的写竹诗里,虽不能说超拔绝尘,但也清新别致,显示出作者独特的眼光和胸襟。语言虽浅白,含义却隽永浑厚。
苏轼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于潜僧绿筠轩》)道出了文人对竹喜爱的真实原因。郑板桥是画竹和写竹的名家圣手,除了此篇,他关于竹的名篇佳句可谓不胜枚举:“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题画竹》)“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竹》)他写竹画竹,正如他在《乱兰乱竹乱石与汪希林》中说:“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也。”在对竹的写照中,郑板桥关注现实,针砭时弊,借竹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抒发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和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的人品。他笔下的竹有着人格化的气韵、气节和气概。(www.daowen.com)
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象传》。据说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为竹传神写影:“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画竹》)“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竹》)因此他能够手眼相随、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地写出竹之精神,其画与诗,都成为文人诗画的妙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