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秋节:中国传统文化十六讲中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中国传统文化十六讲中的重要节日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中秋节,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崇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最后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这天的。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典礼。八月十五在北宋年间正式成为中秋节,并在各地兴盛起中秋民俗活动。直到明代,吃月饼才成为中秋节的重要活动。明清两朝,中秋节赏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明朝末年,伴随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人们开始祭拜玉兔,民间后来称玉兔像为“兔儿爷”。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中国传统文化十六讲中的重要节日

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中间,所以称“中秋”。

我国的中秋节,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崇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最后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这天的。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典礼。古时农业生产依赖自然环境的风调雨顺,古人特别重视对土地神的祭祀,有春祈秋报的习俗,即每年春天播种前要拜土地神以祈祷丰年,到秋季八月中旬,正式收获的季节,又要拜谢神的护佑。同时,在先人的观念中,太阳和月亮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证,所以要感恩祭祀。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早在先秦时代就已成为一种礼制,祭日在早晨,祭月在夜晚。《周礼》载“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汉郑玄注:“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可见,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祭月活动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礼仪式的祭月渐渐变成了一种欢乐的民俗活动。赏月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但盛行于唐代,《开元天宝遗事》载:“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许多文人雅士都有关于赏月的诗句,并开始带有思乡的感情。这种赏月的习俗尤其在唐代风行,这一点通过唐诗中众多的赏月诗便能体现出来。

八月十五在北宋年间正式成为中秋节,并在各地兴盛起中秋民俗活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前争占酒楼翫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中秋之夜的东京汴梁,达官贵人在自家的歌榭楼台上饮酒赏月,民众则争相登上酒楼望月。音乐、夜市、娱乐活动通宵达旦,一派热闹景象。但并未提及吃月饼的习俗。直到明代,吃月饼才成为中秋节的重要活动。明清两朝,中秋节赏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明朝末年,伴随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人们开始祭拜玉兔,民间后来称玉兔像为“兔儿爷”。(www.daowen.com)

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皓月,往往会联想起一些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十日并出,烤得土地龟裂,河流干涸,后羿为拯救百姓,力射九日,立下奇功,深受人们爱戴。后来,后羿巧遇西王母,得到一包不死药,交与爱妻嫦娥保管。逢蒙是后羿的徒弟,心术不正。得知此事后,有一天,他趁后羿外出打猎,手持宝剑闯入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嫦娥一口吞下了不死药。她的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牵挂丈夫,嫦娥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归来,得知嫦娥被逼离去,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晚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于是来到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