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教学设计一般都有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尽管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包括一些基本步骤,这些步骤构成了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分析,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教学(学习需要分析)?教学从哪里开始(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是什么(确定教学的终点)?
·策略设计,是为了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应该采取哪些教与学的行动,即要回答一个如何教学的问题。
·教学评价,是对解决教学问题的预想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改的内容。以判断解决教学方案的效果与效率,即要回答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问题。
1.信息化条件下教与学的特征
从技术上讲,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限制少、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多媒体化使得信息媒体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
从教学实现过程上讲,信息化教学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别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
·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因特网)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
·教学个别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学习自主化:学习自主化即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活动合作化:活动合作化即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管理自动化:即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势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环境虚拟化:环境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
2.信息化条件下教学设计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祝智庭,2001)。其目的是在于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并为学习者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技术条件带来了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教学和学习工具等的重大变化,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有的也包含有认知主义理论的成分),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为指导。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具体不同之处可以从表2-1中看出。
表2-1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特点的比较
续表
(2)信息化教学设计
由于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学设计水平也应该从经典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设计进化到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在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中,也涉及到电子作品的制作,但它与经典的CAI设计又有很大的区别(表2-2)。
表2-2 CAI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特点比较
虽然经典的CAI中的主要模式从广义上讲属于信息化教学模式,但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强调以学为中心的,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www.daowen.com)
(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趋向于将各种教学模式作为辅助手段,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习者有各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让学习者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进程。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共享。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至少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清楚。
·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能力的培养。
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
·技术是否是教学计划成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被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