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放战争:中华民国的终结

解放战争:中华民国的终结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月13日,停战令生效。会议闭幕以后,社会各界和舆论对其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中共积极发动国统区的人民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将国民党置于全民包围的困境之中。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了美军士兵强奸中国女大学生的事件。这一行动得到北平及全国大中学校的支持。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反感和抗议,逐渐由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发展至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政治诉求上。

解放战争:中华民国的终结

《双十协定》签订后,国共两党依然军事冲突不断。在美国特使的调停下,两党达成了停战协定。与此同时,试图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国内问题。然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最终能停止内战、实现和平吗?

重庆谈判为中共在国际国内赢得了信誉,但对蒋介石国民党来说,这次谈判只是为了麻痹中共、欺骗人民、欺骗国际社会,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而已。

鉴于国共两党军事冲突不断的事实,国共两党的代表也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于1946年1月10日签订停战协定。在停战协定签订的同时,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会议经过激烈的商讨,终于通过了和平解决国内问题的五项决议。

知识链接

1月10日,张群和周恩来分别代表国共双方签署《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与声明》,主要内容包括:国民党及共产党领导下之一切部队,应即实行下列命令:1.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2.除另有规定者外,所有中国境内军事调动一律停止;3.破坏与阻碍一切交通线之行动必须停止,所有阻碍该项交通线之障碍物,应即拆除;4.为实行停战协定,应即在北平设一军事调处执行部。当天,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分别对各自所属部队下达了停战命令。1月13日,停战令生效。到当月底,除了东北之外,内战基本停止了。

1946年1月6日,国民政府公布《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办法》。会议代表38人,其中国民党8人,分别为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厉生、王世杰、邵力子、张群;中共7人,分别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青年党5人、民主同盟9人、无党派人士9人。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各党代表分别致辞。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致辞中表示,中共“愿以极大的诚意和容忍,与各党代表和社会贤达,共商国是,努力合作”。政治协商会议的焦点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1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会议通过了五项议案,即《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案》《政府组织案》《军事问题案》《和平建国案》。尽管政协会议的结果只能算是纸上文章,但各方在会谈中都作了一定让步:国民党承认取消一党专政,承认实行民主政治;共产党承认三民主义、国民党和蒋介石的领导地位。会议闭幕以后,社会各界和舆论对其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中共《新华日报》呼吁“努力把所获协议变成现实”。

实际上,重庆谈判、停战谈判,乃至政治协商会议,都是一个边打边谈的过程。有资料说,从1946年1月到6月的半年间,国民党军先后动用兵力累计277万人,向解放区发动大小4,365次进攻,并占领了40座城市。因此,待国民党军队完成各项军事部署,做好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之后,蒋介石便公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6月26日以30万大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由此点燃了全面内战的烽火。紧接着,国民党军对晋南、苏北、鲁西南、胶东、冀东、绥东、察南、热河、辽南等地实行分区式的全面进攻。8月2日,用飞机轰炸延安,并动用大军围困陕甘宁边区。10月,对东北解放区发动更大规模的新攻势。蒋介石企图以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战术,在短时期内一举消灭中共。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中共中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制定以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战略,指挥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经过短短8个月的作战,战场形势根本改观,国民党被迫放弃全面进攻的计划,只将山东、陕北作为进攻的重点。与此同时,中共积极发动国统区的人民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形成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将国民党置于全民包围的困境之中。

知识链接

1947年,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被打破后,被迫改为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3月下旬,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正式开始,华东野战军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5月13日至16日,陈毅粟裕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进行了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5月17日,毛泽东特发贺电:“歼灭74师,付出代价较多,但意义极大。”一名被俘的第74师营长说:“74师被歼灭了,以后就没有任何(国民党)部队能抵抗解放军了。”蒋介石哀叹:“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惋惜的一件事。”孟良崮战役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重要转折点。

3月13日,国民党军发起对延安的进攻。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离开居住了十年的延安,开始转战陕北。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干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放弃延安。当天下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入延安,“占领”了一座空城。中共利用有利地形和群众条件,采取“蘑菇战术”不断调动对手,使其来回扑空,疲于奔命。人民解放军则于3月25日、4月14日及4月底5月初,连续进行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

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了美军士兵强奸中国女大学生的事件。美军的暴行激起了公愤,北京大学学生立即召开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应严惩凶手并由美军最高当局公开道歉,同时要求美军立即撤出中国。这一行动得到北平及全国大中学校的支持。12月30日,以北大、清华、燕京为主导的北平各大学学生万余人举行示威游行,强烈抗议美军暴行。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大中学生也先后举行了支持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示威游行。各校教授也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北大教授沈从文、周炳琳、钱端升、朱光潜、向达等48人致书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望保证此后绝不再有类似事件在中国任何地方发生”。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反感和抗议,逐渐由要求美军撤出中国,发展至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政治诉求上。1月28日,平津学生抗暴联合会成立,3月8日,全国学生抗暴联合总会成立,提出了“立即停止内战,实行政协决议,成立联合政府”的要求。

1946年底反美学生运动之后,中共要求国统区党组织加强对学校学生组织的领导、发展和巩固,积极发展民主进步力量,开展人民运动,促进群众斗争,配合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推动全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在中共领导和影响下,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日益发展。1947年,全国物价飞涨,生活之困难甚至超过了抗战时期。《大公报》社评说:“因物价腾昂,生活不安,人心浮动,几乎处处都在闹事,事事都有风波,一种阴霾恐慌的气象遍布各地。”1947年5月,南京学生连续举行反饥饿请愿游行,并得到各地学生的支持。北平学生从17日起先后罢课,18日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反对内战。国民党采取高压手段,压制学生运动。20日,南京、北平、天津等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游行,是为“五二○”运动。北平学生在请愿书中明确提出:“我们追根求源,知道目前中国社会一切混乱不安的局面,都是因为政治上不民主及打内战的关系,所以我们更要求政府,立即停止内战,恢复政协路线,实行民主政治。”这些要求呼应了中共的政治主张,标志着第二条战线的形成。5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中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军事战场上的斗争。

战争的第一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解放军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以部分主力挺进中原,将战火引向国民党的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www.daowen.com)

战争的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其正规军由200万人降至150万人,战略性的机动部队大为减少,后方空虚,所控制的13个省区仅有21个旅守备,在湖南、广西、贵州、福建、浙江和江西等省区,几乎没有正规军,只能依靠地方保安部队维持秩序。而解放军的兵力通过第一年的作战和发展,已由120万人增长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达百万以上,装备也有显著改善,后方巩固,士气高涨,百万大军皆可机动。而且,通过第一年的作战,解放军还攻克了一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赖以维持其政治统治和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中共在实际上已有效地控制住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大半个中国。1949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声明虽然有足够的力量和理由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全部歼灭国民党军的残余势力,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痛苦,实现真正的和平,中共愿意与南京国民党政府或其他地方政府或军事集团,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伪法统等前提下进行和平谈判。

知识链接

“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的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4月1日,国共两党的代表开始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在此后的数日中,南京政府代表就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草案》提出许多修改意见。15日,中共代表团根据南京代表的意见提出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的不可变动的最后修正稿,并约定4月20日为最后签字日期,南京方面如逾期不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就立即渡江作战,用武力解决问题。

4月20日,国民党方面最后拒绝签订和平协议,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命令,立即向全国进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险,4月23日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治统治的彻底瓦解和中华民国的终结。

图6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

知识链接

从1948年秋至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这时国民党提出了国共和谈,希冀借此达到“划江而治”,以争取时间,卷土重来。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提出了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1月21日,蒋介石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设法与中共谈判停战。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由张治中任团长,成员有邵力子、黄绍竑、刘斐、章士钊、李蒸;中共方面由周恩来任代表团团长,成员包括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聂荣臻。4月1日,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乘飞机抵达北平南苑机场。下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与张治中会谈。经过十多天的谈判,在八条的基础上几经修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国共和谈全面破裂。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上海大城市,然后向华南、西南、西北各省进军。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飞离成都到达台北。

思考题:

1.谈谈“三大战役”。

2.除了军事上的溃败,国民党在政治上是如何失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