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通识读本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通识读本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因此当1919年初中国在巴黎和会即将失败、日本将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的消息传来之后,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规模宏大、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将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至此,五四运动便不只是一个青年学生的运动,而是包括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共同参加的爱国运动,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考题:1.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何具体贡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通识读本

民国初期,面对北洋政府文化上的复古,一批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那么该运动有何表现?它与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又有何关系?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场具有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由于中国帝王专制的历史太长,加之这次革命来得太快,而社会经济基础并没有因这次革命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民国成立之后不久,除了中华民国这幅招牌外,似乎一切都归复到旧有的秩序。特别是1912年3月,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继而任正式大总统之后,先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提倡旧道德和旧文化,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继则在政治上又出现1916年袁世凯称帝、1917年张勋复辟两次帝制复辟的短暂闹剧。在外交领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步步紧逼,甚至公然在1915年提出足以毁灭中国的“二十一条”。

知识链接

“二十一条”是日本在1915年1月向北洋袁世凯政府提出的秘密条款,后经交涉,在1915年5月9日正式签署《中日民四条约》。该条约落实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条款,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充当政治、经济、军事顾问,日本人在南满、内蒙古东部有居住、经商、开矿等特权,要求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一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该条约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造成严重损害,也被称为“五九国耻”。

在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运动和反对帝制复辟的斗争中,新一代的青年知识分子脱颖而出,充当争取民族独立、政治民主的先锋。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吴虞、蔡元培以及鲁迅等。

知识链接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191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参与编辑《新青年》;1919年与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在北京参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任第二、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参与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工作;1924年参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曾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1927年4月,被张作霖在北京逮捕并杀害。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1916年秋季开始更名为《新青年》,这标志着新一代知识分子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正式开始。《新青年》的主要内容是争取科学与民主,即以现代自然科学反对无知、迷信和神秘主义,争取民权和民主自由以反对专制独裁,提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一切封建旧道德和儒家旧文化;主张个性自由和个人发展,反对封建礼教;推行文学革命,发起白话文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李大钊在1917年后发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每周评论》《星期评论》《湘江评论》也刊发了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知识链接(www.daowen.com)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897年入杭州求是学院学习,1901年赴日本东京学习,1905年组织岳王会进行反清活动,1909年赴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3年参加反袁的“二次革命”,1916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8年底,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任主编,1920年在上海创办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又出任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年被罢免总书记后,投身中国“托派”的活动,1932年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8月出狱,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在四川病逝。

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因此当1919年初中国在巴黎和会即将失败、日本将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的消息传来之后,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了规模宏大、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将新文化运动推向高潮。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示威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并发生了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学生纷纷游行响应。6月3日,上海爆发了有数十万工人参加的大罢工和游行支持学生运动,并于6月6日成立上海各界联合会,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向上海。至此,五四运动便不只是一个青年学生的运动,而是包括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共同参加的爱国运动,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方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在6月28日最终拒签《巴黎和约》。

图3 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启蒙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传统的封建旧文化,推动了民众在思想上的解放,并普及了新文化,特别是它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组织上、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考题:

1.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何具体贡献?

2.谈谈李大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