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尤以宋朝最为突出。在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具体有哪些重要表现?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农业 宋朝农业的发展成果显著。农具品种更加复杂多样,大量兴修水利工程,唐末出现的圩(wéi)田在南方得到进一步推广。
知识链接
圩田亦称围田,指在水边低地垦田,筑堤围之,堤上设有闸门,旱则开闸引水,涝则闭闸拒水。通过圩田的修建,不仅将许多滋生水草的低洼荒地开垦为耕地,而且由于它兼具排、灌功能,防旱抗涝,这些耕地往往能够成长为稳定的高产田。
在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十分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茶树、甘蔗、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村专业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知识链接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期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奇怪的是,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只有4,673万,每户平均仅为2.24口。许多学者认为,宋代统计的口数仅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元朝统治者也很重视农业。汉族地区先进的农作技术向边疆传播,使这些地区的农业进步显著。宋朝时从外国传入的棉花,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已经相当普遍。
手工业 宋朝丝织业以江浙和四川为中心,产品花色种类繁多。棉纺织业在南宋开始兴起。元朝前期,流落到海南岛松江(今属上海)的妇女黄道婆,将当地先进的制棉工具和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并且进行了若干改进,使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松江在以后长期作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宋朝制瓷业有重大发展,著名的定、汝、官、哥、钧五大瓷窑[1],产品风格各具特色,色彩多变,质感浑厚,富有鉴赏价值。元朝在彩绘瓷生产方面取得进展,烧出了釉下彩绘的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全都用煤做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知识链接
据学者推算,在北宋后期的1078年,全国铁产量在7.5万至15万吨之间,这个数字相当于1640年英国的2.5至5倍,并且可以与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铁产量14.5万至18万吨相比拟。宋朝煤的广泛使用,以及矿冶业特别是冶铁业的巨大发展,被一些学者誉为“煤铁革命”或“黑色革命”。
宋元时期的造船技术十分发达,所造大型远洋海船“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除货物外,可以装载船员食用一年的粮食,还可以在船中养猪、酿酒。海船设有隔离舱,在船体局部撞坏时仍可抢修。(www.daowen.com)
印刷术的出现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各种细致入微的纸张加工、处理技术,可以造出多种精美的名贵纸和特制纸。印刷业是这一时期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商业和城市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全国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结构,北宋后期全国的镇市有1,900多个,作为乡村定期集市的草市更加普遍。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对商业形成促进作用。
海外贸易非常活跃。宋元两朝与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
城市的发展十分显著,其中的商业活动在营业时间、地点上都不受限制。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都会,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文化娱乐丰富多彩。南宋都城临安则被形容为“民物康阜,视京师(按指开封)其过十倍”。直到元朝,马可·波罗还说它是“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马可·波罗也描述了元朝的首都大都,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有如川流之不息”。
经济重心南移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在北宋继续发展。政治重心虽在北方,经济上却明显依赖南方,南粮北运的数字超过唐朝后期。全国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在北宋也已定型。“靖康之难”使北方再遭战火,大批人口南渡,完全奠定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2]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五分之四的人口集中在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江浙一省的税粮即超出全国三分之一。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航程大为缩短,运粮船可以直接驶入大都积水潭停泊。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划定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思考题:
1.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
2.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怎样完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 定窑,在今河北定县;汝窑,在今河南临汝;官窑,在今河南开封;哥窑,在今浙江龙泉;钧窑,在今河南禹县。
[2] 苏、指江苏苏州;湖,指浙江湖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