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国建筑的历史发展-从《建筑构造与识图》中获得结果

外国建筑的历史发展-从《建筑构造与识图》中获得结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3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1.4希腊帕提农神庙3.古罗马古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

外国建筑的历史发展-从《建筑构造与识图》中获得结果

1.1.1.1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建筑非常简单。人们为了躲避风雨雷电的袭击和猛兽的伤害,经常利用天然石洞居住,或者利用树枝、石块构筑巢穴,供避身之用,由此产生了原始社会的建筑,如图1.1、图1.2所示。

图1.1 天然石洞

图1.2 石块构筑的巢穴

1.1.1.2 奴隶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利用奴隶们无偿的劳动力建造了大规模的建筑物,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国家为古埃及、古希腊罗马

1.古埃及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者。形体呈立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塔原高149m,现为137m,底边各长230m,占地5.3hm2,用230余万块平均约为2.5t的石块干砌而成。塔身斜度呈51°52′,表面原有一层磨光的石灰岩贴面,今已剥落,入口在北面距地17m 高处,通过长通道与上、中、下三墓室相连,处于皇后墓室与法老墓室之间的通道高8.5m,宽2.1m,法老墓室有两条通向塔外的管道,室内摆放着盛有木乃伊的石棺,地下墓室可能是存放殉葬品之处。这座灰白色的人工大山,以蔚蓝天空为背景,屹立在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上,是千百万奴隶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据希罗多德历史》记载,为建造该座规模巨大的陵墓,法老胡夫征召了30 余万民工军工,先后用了33 年才完成。

吉萨金字塔群中的狮身人面像,人们称它为斯芬克斯,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命令工匠仿照自己的面目琢造了这座长45.7m、高19.8m、仅面部就宽4.1m、口大2.6m 的巨型狮身人面像。该巨型石像建成后,被埃及人尊为神,历代都进行维修,如图1.3所示。

2.古希腊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古希腊的发展时期大致为公元前8至公元前1世纪,直到希腊被罗马兼并为止。古希腊建筑的结构属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都用石料。如以帕提农神庙(图1.4)为主题的雅典卫城是最杰出的古希腊建筑。雅典卫城位于今天希腊首都雅典市区南部一个陡峭的山头上,这里原来是古代雅典城邦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中心,那时候,雅典人每四年一次的祭祀雅典保护神——雅典娜的大典就在这里举行。它高出周围的城市地面大约有100m,公元前480年波斯侵略希腊时,这里遭到了破坏。伯利克里当政时,在这里大兴土木,重建起一组建筑群,以帕特农神庙为中心。帕特农神庙呈长方形,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周围有46根大柱,立在三层基座上,基座的最上层宽约31m,长约70m。柱廊檐壁的平板上饰有浮雕,描绘神与巨人战斗、人与怪物战斗等场面。殿内装修精细,供奉着雅典娜女神。5世纪时,神庙曾改为基督教堂,后来土耳其人又用为清真寺。两千多年来,神庙遭受过炮火轰击,又历经风雨,已严重损毁,许多雕刻被移至他处,但其基本结构仍旧保存下来,如图1.4所示的建筑即其遗迹。现存的主要遗迹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仙神殿和雅典娜·尼凯神殿。最瞩目的建筑物遗迹是帕特农神庙,它大约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2年,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奉雅典娜的是一个典型的希腊陶立克柱式神殿,被称为“雅典的王冠”。主要建筑师是伊克琴诺和卡里克拉特,雕刻家是菲底亚斯。这座神庙其实不太大,但建筑师采用了大量十多米高的石柱,使神庙显得雄伟、突出。从帕特农神庙的遗迹上,人们还发现了大量的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反映了当时雅典人祭祀活动和当时人的神话传说。山门是雅典卫城的入口处,由中央主体部分和两个不对称的侧翼组成,立面也采用了陶立克柱式。山门的建筑师是姆内西克雷斯。完成于公元前407年的伊瑞克仙神殿是一个不算太大的神殿,祭奉有雅典娜、波赛顿和雅典王伊瑞克琴,它的立面由三个大小不等的爱奥尼式柱廊、一个女像柱廊和部分实墙构成。山门的南翼之前是雅典娜·尼凯神殿,它建于公元前5世纪末,是一个不大的爱奥尼柱式神殿。古代希腊人喜欢在建筑中用柱式,常用的柱式主要有陶立克式和爱奥尼式,前者的特点是构造简洁、比例粗壮,表现宏伟和力量;后者的特点是细部华美、比例轻快,表现亲切活泼。雅典卫城建筑中对两种柱式都有大量完美的表现。

图1.3 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图1.4 希腊帕提农神庙

3.古罗马

古罗马建筑是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罗马建筑与其雕塑艺术大相径庭,以建筑的对称、宏伟而闻名世界。

古罗马斗兽场是遵循对称的典范,充分体现了帝国的强大国力。斗兽场呈椭圆形,长直径188m,短直径156m,总高48.5m,可容纳4.8万~8万名观众(图1.5)。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第四层有壁柱装饰,正对着四个半径处有四扇大拱门,是登上斗兽场内部看台回廊的入口。该建筑是供奴隶主阶级凶残血腥的娱乐场所,也是现代体育场的雏形,代表着古罗马建筑杰出的成就。

1.1.1.3 封建社会

欧洲各国大约在5—6世纪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个时期的建筑技术与艺术比奴隶社会有了更大的发展,建筑形象丰富多彩,建筑装饰精致、华丽,并且彼此相互影响。在当时出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

1.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可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整个建筑线条直升、外观雄伟,教堂内空间空阔,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是米兰大教堂,如图1.6所示。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图1.5 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m,最宽处93m。塔尖最高处达108.5m。总面积11700m2,可容纳35000人。它是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教堂的欧洲第三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由米兰的第一位公爵(Galeazzo Visconti Ⅲ)于1386年开始兴建,各国工程师纷纷设计方案,整个教堂都是以哥特式的建筑方法来兴建。1500年完成拱顶,并于1577年完成了初步的建筑,开始供信奉天主教人士参拜。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5个世纪。教堂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2.柱式建筑

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柱式包括柱、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柱式从整体构图到线脚、凹槽、雕饰等细节处理都基本定型,各部分的比例也大致稳定,特点鲜明,决定着建筑物风格。柱式形成于希腊,而在罗马得到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是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图1.7)。

(www.daowen.com)

图1.6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图1.7 英国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该教堂也是世界第三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圣保罗大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设计、建筑仅由一人完成,这种情况在其他建筑上是很少见的。

3.园林式建筑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其中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的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图1.8)最具代表性。

凡尔赛宫园林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宫廷园林,其奢华几乎可以与凡尔赛宫相媲美,由勒诺特尔设计。花园占地6.7hm2,纵轴长3km。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图形,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构筑整齐划一,透溢出浓厚的人工修凿的痕迹,也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和规范。园中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草坪树木都修剪得整整齐齐;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且多为美丽的神话或传说的描写。长、宽分别为1650m 和62m、1070m 和80m 呈十字形交叉的大、小运河,为人文色彩多、自然气息少的皇家花园增添了许多天然氛围。凡尔赛宫花园堪称是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1.1.1.4 资本主义社会

19世纪为了适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建筑类型。为了摆脱旧建筑形式的束缚,现代建筑的先驱者相继掀起了“新建筑”运动,20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的著名建筑。

1.现代主义建筑

(1)德国包豪斯校舍。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图1.9)。设计者为包豪斯学校校长、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尤其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该校舍以崭新的形式,与复古主义设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图1.8 法国凡尔赛宫及其园林

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学校及校舍,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过去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它遵从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与建筑风格。

图1.9 德国包豪斯校舍

(2)日本代代木体育馆。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图1.10)是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代代木体育馆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他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3)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图1.11)的外形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征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雀屏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亿零200万澳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已成为悉尼市的标志性建筑。

图1.10 日本代代木体育馆

图1.11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2.高层建筑

为了节约城市土地,改善环境面貌,高层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到了20世纪后期亚洲已经成为高层建筑发展最快的建筑。

(1)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塔。截至2010年,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位于迪拜的哈利法塔(Burj Khalifa Tower),原名迪拜塔(Burj Dubai),有160层,总高828m,总耗资约800亿美元,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为哈利法塔,如图1.12所示。

(2)中国台北国际101金融大厦。台北101(Taipei101),又称台北101 大楼(图1.13),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是目前世界第二高楼(2010年)。该建筑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保持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台北101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已在2007年7月21日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阿联酋迪拜)所超越,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m)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楼。

图1.12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塔

图1.13 中国台北国际101金融大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