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1 站房设计
设计原则:应急医疗设施(新建、改扩建)的医用气体站房根据需求可设置医用氧气站、医用真空汇站房、压缩空压站及其他医用气体站房。
医用真空汇站房应设在污染区内,医疗空气、医用氧气和其他医用气体站房应设在清洁区。改造或扩建项目除医用真空汇站房外,可以根据既有站房供应能力利用医院现有气源。
(1)医用氧气供应源。
1)应急医用氧气供应以液氧供应为主,同时宜考虑设置氧气汇流排作为应急和备用气源供应。
2)医用液氧储罐供应源由医用液氧储罐、汽化器、减压装置等组成。
①医用氧气储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m3,总容积不宜大于20m3;相邻储罐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最大储罐直径的75%。
②液氧储罐与汽化器之间的净距不宜小1m,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5m,设备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m。
③液氧系统设置:液氧储罐→汽化器→减压装置→氧气分气缸→用户端。液氧储罐不宜少于2个,且应能自动切换,每支路应设置防回流措施;汽化器应设置2组,且应能相互切换,每组应能满足最大供氧流量;减压装置中均为双路型式。
④氧气输出端应设置氧气流量计,医用氧气计量仪表具有实时、累计计量功能,并具有数据远传接口,由弱电提供 ~24V电源为其供电。
⑤氧气站的氧气排放管应引至室外安全处,放散管口距地面不得低于4.5m。
(2)医疗空气供应源。
医疗空气供应源由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空气干燥机、各级空气过滤器等组成。
1)医用空气供应源站房机组四周应留有不小于1m的维修通道。空压机组之间或空气压缩机与辅助设备之间的通道不宜低于1m。
2)医疗空气系统设置:空气压缩机(宜采用无油润滑压缩机)→储气罐→空气干燥机(宜采用吸附式干燥机)→初级过滤器→中级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细菌过滤器→用户端。医疗压缩机、空气干燥机、各级过滤器等均不应少于2台,应有备用;各个设备之间宜设置阀门。储气罐应设置备用或者安装旁通管,冷凝水排放设置自动和手动排水阀门;系统过滤器的精度不应低于1μm,且过滤效率应大于99.9%;机房系统应设置防倒流装置。
3)空气压缩机进气口应设在洁净区,远离污染物散发处;进气部分应通过耐腐蚀材料的风管并加装进气过滤器后,接入各个空气压缩机。
(3)医疗真空汇。
医疗真空汇由真空泵、真空罐、除菌过滤器、集污罐等组成。
1)医用真空汇站房泵组四周应留有不小于1m的维修通道。
2)医疗真空系统设置:用气端点→集污罐→真空罐→医疗用除菌过滤器→进气过滤器→旋片式真空泵(宜选用无油爪式真空泵)→气排空中,集污罐中的污液采取管道集中收集,用污水泵送至污水处理站。真空泵、细菌过滤器等均不应少于2台,应有备用;真空机组应设置防倒流装置;真空罐应设置自动和手动排污阀;真空泵与进气、排气管的连接采用柔性连接。
3)医用真空汇站中每台真空泵排气口应使用耐腐蚀材料;排气口应设置隔离网,防止鸟、虫、碎片、雨雪及金属等杂物进入排气管;排气管道的最低部位应设置排污阀,以便于清理管道杂质;排气口禁止排放至站房内,应排放至不受季风等因素影响的区域,避免对本区域及附近建筑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4)站房管道布置。
1)液氧站内低温管段采用无缝不锈钢管。除设计真空压力低于27kPa的真空管道外,医用气体管材均应采用无缝铜管或无缝不锈钢管。
2)室内医用气体管道应架空敷设。空压机、冷干机等排水管道应沿地面敷设。医用真空管道坡度不小于0.002,坡向集污罐。
(5)站房对其他专业的要求。
1)医用液氧储罐站不应设置在地下空间或半地下空间,站房为单层建筑物,应设置防火围堰,围堰高度不应低于0.9m。医用液氧储罐和输送设备的液体接口下方周围5m范围内的地面应为不燃材料,在机动输送设备下方的不燃材料地面不应小于车辆的全长。医用液氧站的监控室与其贴临的墙体应做防爆墙。
2)医疗空气供应源、医疗真空汇应设置应急备用电源,应设置独立的配电柜与电网连接。
3)医用气源站、医用气体储存库的防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37的有关规定。医用液氧储罐站应设置防雷接地,冲击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站内医疗气体管道接地电阻小于10Ω。
4)医用空气供应源站房、医用真空汇泵房设计等应采用通风或空调措施,站房内环境温度不应超过相关设备的允许温度。医用气体气源站、医用气体储存库的房间内宜设置相应气体浓度报警装置。房间换气次数不应小于8次/h,或平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事故状况时不应小于12次/h。
3.7.1.2 管道设计
管道布置、管道材质、管道压力监测报警装置、稳压设备、计量装置的合理设计,对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1)医用氧气管道设计:
1)区别对待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新建项目院区新建氧气站,供生命支持系统的氧气管路宜从气源单独接出。改扩建项目的氧气管道宜从原有气源单独接出。如利用原有管道,可通过适当提高供气压力来加大管道气体流通量,满足终端用量及使用压力,同时要兼顾考虑其他现有病区的使用安全。
2)应急救治设施大量使用氧疗,氧气量大,为避免氧气管道管径过大、供气压力不均衡、超流速等隐患,对于大型应急设施,可从分气缸分出多个支路为不同病区供给氧气。
3)氧气管道的管径设计应保证使用麻醉机、呼吸机和其他医疗器械的终端处压力要求。
4)为保证治疗过程中多处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末端设备同时使用时维持各病区的医用氧气终端的压力稳定,二级稳压箱后压力宜稳定在0.45~0.55MPa,实现高压输送低压使用目的,保证各区域氧气系统压力稳定。
5)接入建筑内氧气干管上应设置总阀门及手动紧急切断阀。每个病区供气干管上宜设置二级稳压箱,为保证连续供气,二级稳压箱内设置双减压阀。保证各病区氧气终端使用压力。
6)进入每个护理单元的医用氧气管道上应设置止回装置,止回装置应靠近护理单元区域。
7)氧气系统阀门应采用铜或不锈钢材质的等通径阀门,不得使用电动或气动阀门,大于DN25的阀门不得采用闸阀或球阀,应使用专用截止阀。
8)在建筑入口氧气入口间的氧气干管上宜设置氧气流量计,氧气流量计应具有实时和累计计量功能。设置流量计的目的在于:一是便于监测氧气用量,统计数据;二是及时发现管道阀门泄漏。如应急设施设有楼宇监控系统,可将数据传至楼宇监控系统。
(2)医用真空管道设计:
1)为降低风险,医用真空管道以及附件不应穿越医护人员的洁净区。
2)医用真空管道的坡度不得小于0.002,坡向总管和中间集污罐。
3)应尽量减少病区内医用真空管道干管低处或立管末端小型中间集污罐的设置,如必须设置的部位,在集污罐维护时,设备维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集污罐内废液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对于面积较大、床位数较多,设多个病区的应急医疗设施,为满足上述管道敷设规定,可将医用真空管道沿集装箱房、板材活动房底部与室外地面之间的空间敷设。
医用真空管道现场安装示例图如图3-7-1所示。
图3-7-1 医用真空管道现场安装示例图(www.daowen.com)
5)医用真空系统上尽量选用球阀,减少污物堵塞阀门的风险,减少运行维护人员进入病区的概率。
6)管道容易结冻的区域,医用真空管道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7)规模较大的应急医疗设施,各个医疗区域可从站房单独接管道供给,以减小各区域之间的影响,保障各区域的压力稳定,并避免管径过大而难以找到安装空间。
(3)医疗空气管道设计。
应急医疗设施中设置压缩空气系统,管道设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医疗空气管道管线较长时,在分区域设置的立管最低处设置集水器,一旦空压机房干燥机出现故障,输送的空气中出现冷凝水时,将冷凝水收集在集水器内,应对集水器定期检查并排水。
2)在每个护理单元的医用医疗空气管道上应设置止回装置,止回装置应设在靠近护理单元的区域。
3)在每个区域医疗空气干管上设置二级稳压箱,为保证连续供气,二级稳压箱内设置双减压阀,根据各病区使用需求设置二级稳压箱后的供气压力。
(4)其他医用气体管道设计。
应急医疗设施手术室根据医院需求设置笑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系统,这些系统的设置可遵循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的相关规定。
(5)管道设计一般规定:
1)医用气体管道管材应采用无缝铜管或不锈钢无缝管。无缝铜管具有施工容易、焊接易于保证、焊接检验工作量小、材料抗腐蚀能力强特别是抗菌能力强等特点,在应急医疗设施设计和建设中可优先选用无缝铜管。
2)医用气体管道室内采用架空敷设,室外一般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或直埋敷设。为尽量缩短施工周期,使应急医疗设施尽早投入使用,室外可考虑采用直埋敷设。埋地敷设医用气体管道深度不应小于冻土层厚度且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7m。埋地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并应做加强绝缘防腐处理。埋地管道穿越道路或其他情况时,应加设防护套管。埋地或地沟内的医用气体管道不应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当管路必须设置阀门时应设专用阀门井。
3)应急医疗项目中医用气体管道及附件的设计应能满足最大用气量的要求,医用气体的流速不应大于10m/s。在满足使用流量条件下,医用气体管径应保证最远管道压力损失不超过10%,房间支管道的管径应满足房间全部床位同时使用时计算流量的需求。
4)氧气管道穿墙、楼板以及建筑物各不同功能分区时应设穿套管,套管内气体管道不应有焊缝与接头,管道与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材料填实,套管两端应有封盖。
5)为保障医疗工作,尽早发现医用气体系统异常,在护士站或有其他人员监视的区域设置区域报警器,显示该区域医用气体系统压力,同时设置声、光报警。手术室宜在每间手术室内设置医用气体压力报警器,报警器上应显示气体压力,并应声/光同时报警,并有复位功能。
6)如应急设施设有楼宇控制系统,医用气体系统压力监测及报警需接入该系统,如无楼宇控制系统,应加强气体压力报警装置的巡查工作,确保系统供气的可靠性。
7)医用氧气、医疗压缩空气管道均应进行10%的射线照相检测,其质量不低于Ⅲ级。
8)医用气体管道均应做100%压力试验和泄漏性试验。
3.7.1.3 医用气体终端设计
(1)医用气体终端设计原则:
1)医用气体末端组件的安全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对于局部改造的病区,可视院区现有终端的使用情况,在设备材料供应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规范统一,以免由于终端接口不统一造成误插事故。
3)对于新建医院,医疗建筑内宜采用同一制式规格的医用气体终端。
4)医用气体终端设置数量应满足不间断使用需求。
5)在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中对一般性综合医院的各种医用气体终端处的参数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具体见表3-7-1。应对这次新冠疫情,应急医疗设施终端设计需要在原有规范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治疗方案调整各用气终端的使用流量等需求。
表3-7-1 医用气体终端组件处的参数
(2)医用气体终端流量:
1)氧气终端流量。在2020年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氧疗的终端设备主要有普通鼻导管、高流量鼻导管、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各终端设备对氧的需求不同:
普通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一般为1~6L/min;
高流量鼻导管:氧流量为8~80L/min,通过与一线工作者的沟通了解,目前治疗过程中高流量鼻导管氧疗的氧流量一般为40~50L/min;
无创呼吸机:氧流量为15~30L/min;
有创呼吸机:氧流量为15~30L/min。
床位数同时使用率按100%计算。
2)医用真空终端流量:轻型、普通型医用真空终端流量按20~40L/min计算,重型、危重型医用真空终端流量按40~80L/min计算。
3)医疗压缩空气终端流量:轻型、普通型医疗压缩空气终端流量可按10~20L/min计算,重型、危重型医疗压缩空气终端流量可按60~80L/min计算。床位数同时使用率按100%计算。
4)其他医用气体终端流量:应急医疗设施其他医用气体如氧化亚氮、氮气、二氧化碳、氦气、氩气、麻醉或呼吸废气以及医用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主要用于洁净手术部及功能房间,其终端处额定流量、计算平均流量及同时使用系数等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取值。
(3)医用气体终端设置个数:
1)负压病房区域:单床间每床的医用氧气终端、医用真空终端应设置2个,如设医疗空气系统、终端应设置2个。双床间医用氧气终端宜设置3个,医用真空终端不宜少于2个,如设医疗空气系统、终端不宜少于2个。
2)ICU病区:每床的医用氧气、医用真空、压缩空气终端应设置2个。
3)手术部:每间手术室医用气体终端的数不得少于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中要求的最少设置方案。
4)医技区:根据医院使用需求设置相应数量和种类的气体终端,终端使用量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中的相关要求。
(4)其他要求:
1)终端应满足使用设备最大流量要求。
2)吸引装置应有自封条件,瓶里液体吸满时应能自动切断气源。
3)根据应急医疗设施的设计使用寿命合理选择管道、阀门、附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