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戏曲文化:揭秘越剧创始人毛佩卿

宁波戏曲文化:揭秘越剧创始人毛佩卿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佩卿说起宁波的越剧,就不得不说到毛佩卿。老一辈宁波越剧迷们没有一个不知道毛佩卿的。这是毛佩卿自学戏以来遭受的首次大挫折。她随着剧团多次到宁波演出,毛佩卿也渐渐地爱上了宁波。1956年,随着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佩卿姐妹剧团”改为国营的“宁波市越剧团”,毛佩卿任团长。由此看来,袁雪芬重视越剧剧本,毛佩卿从事越剧改革,她们都是

宁波戏曲文化:揭秘越剧创始人毛佩卿

毛佩卿

说起宁波的越剧,就不得不说到毛佩卿。老一辈宁波越剧迷们没有一个不知道毛佩卿的。毛佩卿是宁波越剧发展的有功之臣,她在宁波四十余年的坚守与付出,对宁波越剧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毛佩卿是嵊县人,从小跟其娘舅学戏,13岁进大华舞台科班学艺。由于她从小学戏,吸收了多个流派的长处,文武兼备,可以饰演多种角色,入戏也快,颇得班主欢喜。又因她嗓音条件好,唱腔流畅,对角色适应性强,班主便让她小小年纪就登台演出,随着班子闯荡江湖。1932年,经人介绍,毛佩卿首次来到宁波参加“素凤舞台”,第一次到甬江戏院(原址在开明街北端)演出《投军别窑》,戏中主角薛平贵由当时头牌小生竺素娥和毛佩卿分演前后半场。由于毛佩卿学戏时一开始学的是绍剧,她对越剧的本嗓唱法尚不适应。她扮演薛平贵演后半场时,出场一开口才唱了几段,就被台下观众的“嘘”声赶下了台。这是毛佩卿自学戏以来遭受的首次大挫折。自此以后,她发奋苦练,努力改变原来的唱法习惯。不论竺素娥演什么戏,她都站在门帘帐边默默地学唱法,偷偷学动作。不仅如此,她还要求武戏师傅张招田指导她练功,教她打快枪。经过几年的苦练,毛佩卿的表演技艺有了很大进步。

1934年,素凤舞台到定海(民国时镇海叫定海)演出《龙潭寺》,不料扮演剧中主角王天保的竺素娥突然倒嗓,唱不出声。毛佩卿大着胆子对张招田师傅说:“这出戏我也学会了,勿知好做否?”张师傅一面向班主推荐,一面鼓励毛佩卿不要怯场。毛佩卿在热烈的锣鼓声中,一出场就是一个精彩的亮相,赢得了满堂掌声和喝彩。戏毕,后台人都说:“做得和竺素娥一样好!”张师傅心里也暗暗高兴,觉得毛佩卿是块学戏的料,平时更是教她众多高难度的枪法,如《金雁桥》里赵云使的快枪,不知教了多少次,才让毛佩卿熟练掌握。

后来张师傅又教毛佩卿排《盘肠大战》中的罗通,他自己扮演八旬老将苏宝童。过去演这场戏要求当场“出彩”,就是把猪肠染红,盘在饰罗通的演员腰间,当演到被敌将王伯超用枪钩出罗通肠子时,罗通有许多高难度动作,盘场、舞枪、甩发、开打……还有大段唱腔,边唱边舞,唱做十分吃重。素凤舞台到金华北山戏院演出了这场戏,观众反响强烈。由于这次演出成功,毛佩卿的演艺事业也崭露头角。她随着剧团多次到宁波演出,毛佩卿也渐渐地爱上了宁波。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战火蔓延到浙江一带,素凤舞台因此解散。1938年初毛佩卿来到上海,经人介绍参加了由“越剧皇后”姚水娟领衔的“越吟舞台”,在老闸大戏院演出。此时,上海活跃着十余个剧种,数十个戏班,竞争相当激烈。越吟舞台原本就阵容强大,班内有小生李艳芳、范瑞娟等,但毛佩卿凭借《红鬃烈马》一炮打响。此后,毛佩卿在上海越剧界名声卓著,随后又到过天香大戏院与邢竹琴搭档,演出了《梁祝哀史》《明末遗恨》《枪毙阎瑞生》等剧目,都得到了上海戏迷们的好评。

1939年,毛佩卿在天香大戏院又一次饰演了《投军别窑》中的薛平贵一角。头场闹毕,当帘幕拉开之时,毛佩卿一个亮相,四句定场诗一念,赢来了满场喝彩。过去演戏,观众特别在意演员的“亮相”,一招一式,一唱一念都尽显演员功底。第二天,上海许多小报纷纷撰文称赞毛佩卿的演技、唱腔。在上海这个优秀演员辈出的地方,一个年轻的越剧演员自此迈开了扎扎实实的一步。

1941年,毛佩卿离开了越吟舞台,开始了自己的组班之路。她先与商芳臣、林黛英共组标准剧团,借民乐戏院演出。毛佩卿第一次以“当家小生”出演了《郭子仪》《西游记》等剧目。毛佩卿在《西游记》一剧中饰演唐僧,把唐僧心善耳软的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因而被誉为“活唐僧”。在上海这段时间的演出,毛佩卿的艺术视野逐渐开阔,演艺水平日益提高。她不仅学竺素娥的唱腔,更喜欢听施银花的唱片,尤其是施的下句落调过门,圆润清脆,极有韵味。毛佩卿学习她们的唱腔,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勤奋苦练。毛佩卿还喜欢听京剧麒派的戏,她常常在听后细加揣摩。她还把京剧剧目《明末遗恨》移植到越剧中来演。毛佩卿嗓音本来就高亢嘹亮,受京剧唱腔的影响,更增加了她唱腔中的男性感。平时有空,她还常去看话剧电影,加上她从小学的是绍剧,有很好的基础,于是就有意识地融京、绍、越等剧种特色于一体,又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条件,研究新唱腔。此外她还注重做工,开始在表演形式上作了大胆的探索。

毛佩卿刻苦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唱腔高亢,沉稳流畅,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她表现细腻入微,唱做念打全面掌握,文武小生演来都得心应手。她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越剧艺术的高峰攀登!

1945年,毛佩卿离开上海,返回故乡,息戏家居,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春节刚过,毛佩卿又一次来到宁波。这次来宁波她是带着她组织的班子来的,而且固定在天然舞台演出。当时,毛佩卿自己是头牌小生,与她搭档的是花旦吴梅珍、老生魏梅照、小丑汪如亚。毛佩卿还放下身段,把在宁波的越剧演员史翠贞、白玉琴、汪秀珍、邢湘麒、潘少楼、竺桂英、叶小苑等人召集起来一起演出。毛佩卿三次来宁波演出,对宁波的印象非常好。戏迷们也特别喜欢她,因为她平易近人、演艺水平绝佳。这让毛佩卿深受感动,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从此就留在宁波发展。这就有了后来的“佩卿剧团”“佩卿姐妹剧团”。1956年,随着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佩卿姐妹剧团”改为国营的“宁波市越剧团”,毛佩卿任团长。自此她为宁波越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又做了大量工作。

毛佩卿不是个普通的越剧演员,她的毕生追求牢牢地系在越剧的演艺事业上。她在演出时,不仅思考自己所饰演的角色该如何演绎,还想到其他方面,这就是毛佩卿不同于一般演员之处。(www.daowen.com)

首先,她把演绎了几百年,从小歌班、的笃班到越剧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做了回顾。越剧以前历来就是由师傅教徒弟唱,包括唱词、曲调,一丝不苟,纹丝不变。然而,毛佩卿把越剧剧目从幕表戏向文学剧本转变,从内容到形式都做了大胆革新。有人会说,越剧的这一重大变革应是上海越坛大姐袁雪芬的功劳,但事实上,毛佩卿自1946年长驻宁波越剧舞台开始,就有了这一想法。在1947年编印的《大戏考》中就载有毛佩卿请人编写的越剧折子戏脚本。由此看来,袁雪芬重视越剧剧本,毛佩卿从事越剧改革,她们都是传统越剧改革的创始人。

越剧界的这一重大改革,改变了传统越剧传艺的落后做法,也改变了越剧舞台表演无剧本的局面,为越剧的发展和繁荣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二,自1946年以来毛佩卿的演艺生活一直与天然舞台紧紧连在一起。看到这个舞台日复一日毫无变化,毛佩卿忽然想到,为什么舞台永远都这样,就不能变一变吗?于是她大胆提出,每场戏应该有一个与剧情相关的舞台背景来烘托。这就促使她在舞台美术上进行大胆创新,一改过去舞台布景呆板、简单的局面。从此越剧演出时有了场、幕的区别,每场戏都配有与剧情相关的舞台布景。毛佩卿在这方面的改革一下子丰富了舞台的形象,也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感染力。

越剧舞台美工桑全忠师傅

越剧演出的剧目当时好多都是从其他剧种的剧目中改编过来的。因当时正是宁波京剧最繁荣的时候,所以好多越剧剧目都改编自京剧。京剧剧目中有不少武打场面,这个正合毛佩卿的胃口,因她从小是先学绍剧,转而学习越剧的。绍剧中有不少武打戏,毛佩卿又有一个相当专业的武打师傅张招田。她在张师傅那里学到许多高难度动作,如盘场、舞枪、甩发、开打等技巧。所以从京剧改编过来的剧本,无论主唱、武打对毛佩卿来说都不成问题。为了增加布景的表达效果,根据戏份需要,还要设计不少配合武打的机关布景,好在当时天然舞台就有一个动脑和动手能力特别强的舞台布景工桑全忠师傅。于是毛佩卿讲想法,桑师傅动手制作,他们为不少戏设计制作了机关布景。越剧舞台上有布景了,这消息一传出,一下子吸引了大量观众,引起宁波戏剧界的轰动。当时有从宁波民间传统戏剧改编的剧目《小霸王张雄》,有从京剧改编的剧目《封神榜》,还有从曹植的《洛神赋》改编的《洛阳桥》,这些剧目演出时几乎场场爆满。越剧舞台布景上的大胆革新,为越剧的繁荣出了一份力。桑全忠师傅从此忙得不可开交,他一人就担任了天然舞台、大光明剧场、新甬剧场等多个舞台布景的设计和制作。新中国成立后,桑师傅一直担任天然舞台的舞美制作,后来又担任宁波剧场(逸夫剧场)的舞美工作,直至退休。桑全忠是宁波戏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制作的工匠,在宁波的戏剧史上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第三,毛佩卿虽然是一名越剧演员,却不惧怕与黑暗势力进行斗争。1947年,上海滩发生了一件全市轰动的事情,这就是著名越剧演员十姐妹之一的筱丹桂,因受黑恶势力迫害而自杀。噩耗传到宁波,毛佩卿与众姐妹个个悲愤欲绝。不久,传来消息,上海越剧界排演了《筱丹桂自杀记》,并在大舞台演出,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毛佩卿知道了以后,立即派人去上海取来剧本,由金香琴扮演筱丹桂,毛佩卿扮演张春帆,赶时间排演出来。该剧演出后,场场爆满,震动了整个甬城,观众们都为筱丹桂一掬同情之泪,对黑恶势力表达了痛恨之情。

1947年,上海越剧界一再与国民党反动派当局进行斗争,越剧十姐妹义演《山河恋》。毛佩卿在宁波得知消息,率班遥起响应,一部接着一部地演出《文天祥》《李闯王》《北地王》《陆文龙》《林冲夜奔》等剧目来抨击黑暗统治。不仅如此,毛佩卿还同情、关注当时的地下党工作。据传1947年10月的一个晚上,毛佩卿正在演出,国民党反动军警的“车巡队”突然包围了天然舞台,他们恶狠狠地闯入后台逐处搜查,还搜了毛佩卿的寝室,说是来抓“三五支队”,结果一无所获。这场夜戏演完,毛佩卿卸完妆,有人悄悄地告诉她,烧饭师傅房间里躲着两个人。毛佩卿听后,立即走出剧场后门,只见剧场周围还有暗探守着。于是她来到烧饭师傅房里,果然看到两个陌生人。毛佩卿对他俩说:“外面有车巡队,你们要小心,现在千万别出去,等明早天亮再走。”说完,她又招呼烧饭师傅到房门外,嘱咐说:“你要留点神,等外面安全了再让他们出去。”到了第二天,两位“来客”安全地离开了天然舞台,毛佩卿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1949年初,国民党特务到处造谣,煽动戏班随他们去台湾,搞得戏班里人心惶惶。毛佩卿毅然对大家说:“我们戏班是宁波的戏班,谁也不准去台湾!”特务企图用三倍包银为条件,收买毛佩卿,毛佩卿不为所动,表现了一个正直艺人的应有品德。

新中国成立后,经宁波市军管会登记批准,戏班取名“佩卿剧团”,第一次公演的剧目是《白毛女》,毛佩卿亲自扮演大春。这出戏不仅震撼了宁波人民,也感染了演员的心灵。在演出时每个演员的心情都十分激动,憎恨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感激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毛佩卿作为一个越剧艺人,有这样敏锐的政治觉悟实在难得。

1956年,宁波市越剧团成立后,她亲任团长,为宁波越剧团里里外外的事情操碎了心,为越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了大量的工作。1959年,为培养越剧新人,毛佩卿离开了她心爱的舞台,调到宁波戏曲学校任教,为宁波市越剧界培养了一大批越剧新秀。毛佩卿为宁波的越剧演艺事业做出了毕生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