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京剧之盛离不开宁波的一大批京剧票友。张哲生就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京剧票友。张哲生,字英伟,河北武清县人,1908年生于北京,其父为前清秀才。张先生受其父亲痴迷京剧影响,自小钟爱净行。据张先生自述,起初最敬慕侯喜瑞先生,学他“嘴里”及“功架”,可惜到今天多已失传。张哲生学演《百凉楼》中蒋忠一角,陪程砚秋演《红拂传》,学尚小云演秦良玉……他学演的这些戏都有各名角的特色。
20岁时,张哲生随父亲从北京来到上海,经朋友介绍,进入沪杭甬两路学习工会京剧组,开始师从刘群林先生学戏,学的有《托兆碰碑》中的杨七郎,《捉放曹》中的曹操,还接连学了《法门寺》《斩黄袍》等戏。
张哲生与金少山先生
21岁那年张哲生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因大家都知道他学过戏,不久他就被邀参加袁履登先生主办的申商票房。此票房有李白水、郭脩脩、戎伯铭、赵培鑫等人,可谓人才济济。张哲生初次登台演的是《法门寺》,想不到凭这出戏他在沪上就小有名气了。后来他又师从范叔年,所学有《鸿门宴》《四进士》《跑城》等麒派戏。他又受王九龄先生指点,技艺功夫又上了一个台阶。自此在每星期堂会义演中张哲生最少也得演三场。因此,沪上菊社、恒社、雅歌集、正义社等都聘张哲生为名誉会员。由于接连不断地接戏演出,加之演毕还常受著名演员的指点,张哲生随演随学,技艺大有长进。
民国期间,京剧在上海备受欢迎,常常有来自京津地区的名角来沪演出。有一次张哲生去大舞台看戏,适值金少山先生演《探阴山》。张哲生看过后,心潮澎湃,像金少山那样的大面是空前绝后的黄钟大吕,唱念做打无一不惊人。自此以后,张哲生先生对“金派”深深地入了迷,随后就有了想拜金少山为师的愿望。众所周知,金先生不轻易收徒。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哲生居然与金先生同台搭戏演《甘露寺》。金先生演张飞,张哲生演孙权。从这以后,张哲生渐渐与金先生熟悉起来,也常有机会向金先生请教演技方面的问题。金先生从不摆架子,对张哲生所演角色都一一耐心指点。从此,金派艺术深深地印在了张哲生的心中。
20世纪40年代后期,金少山自京来沪到皇后大戏院演出。经龚兆雄等人介绍,张哲生正式拜金少山先生做老师,后即向金先生学了金派特色的“三关”戏,即《白良关》《牧虎关》《草桥关》。后又受金先生指点学《空城计》中司马懿的念唱功夫。因这段时间金少山接连在沪演出,张哲生便有了边看边学的机会。此时金少山先生的义子徐世光向张哲生讲了金派“铜锤戏”的秘诀:学金派戏,不能只练嗓子,还要学身手功夫,如不勤学苦练,学到老也只能学得金派艺术的皮毛。为此,张哲生下足功夫,得到金先生的真传。此后张哲生但凡在沪上演金派戏,都被公认为是沪上的“金少山”,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日常演堂会是张哲生演艺日臻提高的一个平台。在给当时名人演堂会中他与各派名伶多有合作。一次陈夔龙八十正寿演堂会,特约红豆馆主溥侗及包丹亭、李藻萍、朱琴心等名票参加,首日演弹词,后演京剧《空城计》《拾玉镯》等。张哲生特邀程君谋演《捉放曹》。红豆馆主演《战宛城》中的曹操。由李兰亭、刘奎官、荀慧生排演《群英会》。张哲生与李白水、沈元豫演《甘露寺》。据张哲生回忆,当年参加堂会演出后,他深有感触,这次堂会使他的京剧演艺水平增进很多,获益不少。堂会中有时会有不少名伶参加,张哲生回忆说:“一次在金廷荪家演堂会与马连良搭戏《甘露寺》;一次在宁波同乡会与杨宝森合作演《击鼓骂曹》;在湖社与林树森合作演《华容道》……演堂会对我学戏、唱戏、提高演技都有很大帮助。”
令张哲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首次以票友身份受邀在黄金剧院与黄桂秋、纪玉良、俞振飞、袁世海等著名京剧艺术家一起演出。张哲生虽然只是票友但号召力却很强,曾多次到北京去约请演员。抗战时,张哲生与包幼蝶合作演《霸王别姬》。没过多久,张啸林寿诞,马连良又请张哲生演黄盖一角。抗战胜利后,他又与马连良合作,在天蟾舞台演《群英会》。不久,他又与赵培鑫合作在中国大剧院演了《托兆碰碑》,张哲生饰演杨七郎。这段时间,张哲生与著名京剧演员合作十分频繁。有一次,与包幼蝶合作演出《四五花洞》,张哲生演包公一角。殊不知,那天梅兰芳先生全家来观看此剧演出。此剧受到梅先生高度赞扬。演出时剧场中喝彩声不绝,盛况曾轰动了上海滩。又有一次在中国剧院,与梅葆玖、奚啸伯合演《二进宫》,反响也很大。
上海解放后,张哲生随梅兰芳剧团到苏州开明剧院演出四天。1951年为给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沪上京剧艺人在中国大剧院义演《霸王别姬》募款,张哲生也在其中。此后杜近芳、张文涓、郭元祥等邀请张哲生搭戏。此时,张哲生已从上海海关辞职,正式开始演艺生涯。
1958年,张哲生由上海有关部门推荐加入了宁波京剧团,从此张先生完成了从京剧票友到京剧演员的转变。至“文革”前,张哲生的女儿张佩丽、儿子张政先后走上京剧演艺之路。“文革”后,由于年事已高,“好戏一生”的张哲生先生告别了他热爱的京剧舞台。(www.daowen.com)
张哲生一生不仅酷爱京剧,崇奉金派艺术,而且对金派脸谱也有较深研究。张哲生在学习与传承金派艺术中收集并且整理金派的脸谱技艺,悉心钻研,以此为乐几十年。当年,他为传承金派脸谱艺术,特意邀请金少山义子徐世光先生来到家中,几乎每天研磨金派戏文和学习勾勒金派脸谱,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张哲生收集到金派脸谱七八十幅,同时还悉心临摹勾勒、认真揣摩。至今我们仍能看到由张哲生亲手描绘的脸谱近百幅。虽经“文革”浩劫,但这些脸谱由其儿子精心保存了下来,让我们有机会一览张哲生先生绘制京剧脸谱的高超技艺。
张哲生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常常跟随著名戏班来甬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宁波京剧团一员,近十年时间为甬上京剧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尤其是他金派艺术的超高演艺水平,影响了甬上的京剧界。
张哲生育有四女一男,他们大都在京剧演艺方面有所作为。尤其是其三女张佩丽,十三岁即登台演出,后从余派名家薛浩伟学戏,为其后进入专业剧团打下了扎实基础。1958年,张佩丽随父亲来宁波,不久就加入宁波京剧团,成为甬上著名的老旦。后又得到余派女老生张文涓、谭派高手迟世恭、杨派传人汪正华的指导,逐渐形成兼有余、杨两派特点的演唱艺术风格,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甬上京剧界享有盛誉的演员。20世纪60年代中期,她曾两次借调到杭州京剧团,与京剧名家张二鹏、宋宝罗、赵麟童等同台演出《沙家浜》《红灯记》等剧目,有“铜嗓铁喉”的美称,名扬全省。张佩丽也擅长老生戏,尤以《失空斩》拿手。在这出戏中,她饰演端庄潇洒的蜀国军师诸葛亮,以余派嗓音为基础,运用杨派吐字归音的方法,咬字正而不僵,音色明而不混,“字领带声,声托字出”,颇具功夫,把一个足智多谋、成竹在胸的诸葛亮演得活灵活现,成功地将诸葛亮稳重老练、雍容儒雅、应变制危、足智多谋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张佩丽的高超演技为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甬上京剧做出了不少贡献。
张哲生饰演司马懿
张哲生饰演楚霸王
张哲生先生的儿子张政也是甬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著名票友。他少为金少臣弟子,练得一副好嗓子,擅长大脸,其声如洪钟,也善老生戏,在现代京剧中饰演的李玉和、郭建光两个角色深受好评。如今虽年事已高,发声仍旧醇厚,活跃在甬上京剧票友这一特殊群体之中,深受大众欢迎。在宁波,张哲生与其女儿、儿子被誉为京剧张门,可见他们三人对宁波京剧的影响。
说到宁波京剧演艺界,不得不说到他们的爱国精神。1937年,甬上京剧界曾上演过不少宣传爱国主义、反抗侵略的好戏。1938年6月,以著名文武老生筱毛豹、白云亭为首的班子,在民光大戏院(现民光电影院)演出名剧《风波亭》和《侠义救国记》。1939年1月,著名麒派老生杨宝童搭档花旦华慧玲,武生李毓麟,文武老生筱毛豹、白云亭,小生吴君瑞等在天然舞台演出由著名剧作家田汉编的新戏《新雁门关》,该剧写辽国萧太后与杨六郎于雁门关交战,佘太君奉旨助战,杨家将为保卫祖国英勇杀敌,与原隐姓埋名在辽国被招为驸马的杨八郎、杨四郎里应外合的故事。同年11月,由许樵容为主的金刚剧团,在江北岸青年会内小剧场演出改良京剧,由蒋再松、王新声主演现代京剧《活捉东洋人》,全剧通过军民合作活捉日本鬼子的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
如今,宁波市已没有了专业的京剧团体,但每当在公园里、广场中听到票友们演唱京剧时,不管是传统剧目还是现代京剧,那悠悠京韵都会勾起笔者对宁波往日京剧盛事的回忆,了不断对京剧那绵绵的情感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