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戏曲文化:文人戏的繁荣成果

宁波戏曲文化:文人戏的繁荣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雅”戏曲即文人戏,代表“传奇”的出现,展现了戏曲文化的辉煌。在这中国戏曲文化史上重大转变时期,宁波文人们也不甘寂寞,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传奇的创作之中,他们沿着中国戏曲文化的新路,努力创作了有重大影响力的传奇。宁波文人们创作的大量作品还对宁波戏曲的发展和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越剧进入宁波以后,它的发展、繁荣也有文人创作的一大功劳。

宁波戏曲文化:文人戏的繁荣成果

中国戏曲文化的传奇艺术从寄居在鄞县栎社的高则诚将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为《琵琶记》算起,到明代嘉靖以后,因为数众多的文人参与而涌起“曲海词山”,再到清代康熙年间“南洪北孔”推出的《长生殿》《桃花扇》这两座古典戏曲艺术的高峰,前前后后四五百年,从俗腔俗戏进化成体制完备、格律谨严的“雅”戏曲。“雅”戏曲即文人戏,代表“传奇”的出现,展现了戏曲文化的辉煌。

在这中国戏曲文化史上重大转变时期,宁波文人们也不甘寂寞,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传奇的创作之中,他们沿着中国戏曲文化的新路,努力创作了有重大影响力的传奇。屠隆的《昙花记》《修文记》《彩毫记》,周朝俊的《红梅记》《李丹记》《香玉人》《画舫记》,叶宪祖的《易水寒》《四艳记》《金锁记》《金翠寒衣记》等杂剧的出现,充分表明了宁波戏曲文化从“俗”到“雅”的转变。宁波文人们创作的大量作品还对宁波戏曲的发展和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越剧进入宁波以后,它的发展、繁荣也有文人创作的一大功劳。据孙世基先生所著的《我爱越剧》:“促进越剧大发展不仅要依靠广大越剧表演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而且还离不开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专家们的共同合作。”不仅越剧如此,其他剧种亦然。从宁波戏曲文化史上能找到有力的佐证。如越剧优秀编剧冯允庄,宁波人,芳华越剧团首任编剧,编写了《江山遗恨》《卖油郎》《屈原》《宝玉与黛玉》等剧目。著名越剧音乐作曲家王元坚,鄞县人,曾在云华越剧团、春光越剧团、光明越剧团担任作曲工作。《柳毅传书》《南冠草》《庵堂认母》《盘夫索夫》《碧玉簪》等几十出剧目的作曲出自他手。余姚人石景山,1952年加入中央军委总政文工团越剧队,为筱丹桂、徐玉兰导演了《是我错》;后执导《春香传》《北地王》等几十部戏。余姚人朱铿,1955年加入上海剧院编导了《三看御妹》《梅花魂》《孔雀东南飞》等剧目。慈溪人徐进,1943年进袁雪芬领衔的剧团当编剧,不仅编写了多部剧本,还首次把越剧搬上银幕。1953年春,又和桑弧合作,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并摄制成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1959年,他编写的《红楼梦》成为上海越剧院的优秀代表作,1962年,把该剧改编为电影《红楼梦》,让越剧艺术红遍了大江南北。(www.daowen.com)

宁波籍优秀的编剧、导演、作曲家、美工们的不懈付出,促进了宁波戏曲的发展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