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戏曲文化:甬上越剧的兴起及发展

宁波戏曲文化:甬上越剧的兴起及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越剧的前身为“落地唱书。”嵊州越剧兴起后,越来越受到当地百姓的喜好,影响逐渐扩大,于是越剧从嵊州逐渐走向有一定观众群体的绍兴、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这副班子在越剧史上被称为第一副女子科班,为女子越剧的兴起和发展开了个好头。同时上海、绍兴等地著名演员带来的戏班也在宁波频繁演出,他们精湛的演技大大促进了宁波越剧的发展和繁荣。而宁波本籍的优秀越剧演员来宁波的演出,更是吸引了广大越剧观众。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越剧的前身为“落地唱书。”1906年,落地唱书被搬上了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嵊州越剧兴起后,越来越受到当地百姓的喜好,影响逐渐扩大,于是越剧从嵊州逐渐走向有一定观众群体的绍兴、宁波杭州上海等城市。越剧凭借自身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同时,它也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之一。

嵊州古称剡县,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古今名流贤士、文人墨客览胜之地。嵊州很早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为嵊州造就了特有的人文优势。正因为这幽奇的溪山和悠久的历史,使剡中涌出众多英才,为越乡积淀了丰厚的地域文化,也给越剧艺术的诞生提供了深厚根基和肥沃土壤。

(1)落地唱书

清咸丰年间,农民们在劳作、休闲之时,开始用田头山歌(说唱)、山歌小曲以自娱。此后落地唱书方式逐渐从乡村走向城镇,不久发展为沿门、临街唱书,最后成为一种原始的职业。这种唱法,就是日后人们所称的“沿门唱书”,成为当时嵊州农民谋生的重要辅助手段。那时,有部分农民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进城说唱,尚未形成一种专业的艺人群体。随着唱书艺人的不断增多,唱书地域不断扩展,扩展到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唱书方式也从地上走向台上,成为“走台书”。这段时间,落地唱书、沿门唱书、走台书并存,在越剧史上通称为“落地唱书”。这种纯属于农民创造的民间曲艺,随着逐渐流行成为越剧艺术诞生的基础。

(2)小歌班

1906年春,嵊州唱书艺人在余杭等地应听众要求,开始在几只稻桶合并铺上木板的简易台上说唱,一人担任一个角色,首次改说唱为演唱。同年清明,唱书艺人在家乡甘霖东王村再次搭台演出,轰动了剡南剡北。不到一年时间,嵊州境内几乎所有说唱艺人都合班上台表演,正式组成戏班。一个新的剧种“越剧”就这样在嵊州诞生了。当时,对这样的小戏班有好几种叫法,称“小歌班”,又称“的笃班”(以越剧乐队中的打击乐“的的笃笃”的打击乐声而定名),此后也有人称它为“剡剧”或“嵊剧”。

小歌班形成之初,比较粗糙、简单。剧目都是从唱书书目或从兄弟剧种中移植过来的,唱腔没有丝弦伴奏,只有尺板、笃鼓和金刚腿,其过门和配音还得有人来发声帮腔。但“小歌班”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又能以生动的剧情和风趣的语言吸引观众,初步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www.daowen.com)

(3)由“小歌班”发展为“绍兴文戏”

小歌班从1906年诞生后,不断汲取姚滩(姚剧的前期俗称)、绍兴大班等剧种的营养,使自己的舞台表演、唱腔和剧目等方面不断丰富发展。演出范围也从农村进入城市,从绍兴、杭州、宁波等地向上海发展。1921年,《申报》始称小歌班为“绍兴文戏”。该名称一直沿用了十多年。因为起初的戏班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演员,以后,逐渐演变成女演员,所以有“绍兴文戏男班”和“绍兴文戏女班”之说。

1923年2月,剡溪南岸上碧溪(今属城关镇)试办女子科班。同年5月,苍岩镇施家岙正式开办女子科班,而且一举成功,并涌现了施银花、沈兴妹、赵瑞花、屠杏花等一批优秀演员。这副班子在越剧史上被称为第一副女子科班,为女子越剧的兴起和发展开了个好头。1929年,剡溪两岸的女子科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出嵊州,在浙江城乡流动演出,特别是杭嘉湖甬一带。

越剧进入宁波,一般认为是在1927年,首次进入宁波国货商场作短期演出,主要演员有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等。她们一时未被宁波观众所重视,越剧也没有在宁波站稳脚跟。据孙世基所著《甬江论戏三十年》,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新新凤舞台、群英舞台、高升舞台、越新舞台、素凤舞台等班子先后进入宁波,开始只是在徵君庙、城隍庙等唱唱庙台戏。1932年开始进入中山游艺场,甬江、兰江、甬东等游艺场和小型戏院演出。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身于第一副科班辍演数年的施银花重返舞台,并涌现出名旦姚水娟、筱丹桂等,一时在宁波越剧舞台上形成“两花”“一娟”“一桂”争奇斗艳、互相竞荣的局面。当时,越剧界为了与宁波最盛行的京剧争夺演艺市场,不仅移植了不少京剧剧目,在表现艺术上也不断吸收京剧的传统演技,来提高和丰富越剧的表演水平。为满足观众的欣赏要求,在演越剧本戏或连台本戏前,加演一出京剧武打戏,如《冀州城》《潞安州》《泗州城》等。从此,女子越剧在宁波渐渐地扩大了影响。

从此以后,宁波本地的越剧戏班通过边演出、边努力提高舞台表演水平来吸引广大观众,甚至推出了舞台上的机关布景,一时红极宁波。同时上海、绍兴等地著名演员带来的戏班也在宁波频繁演出,他们精湛的演技大大促进了宁波越剧的发展和繁荣。而宁波本籍的优秀越剧演员来宁波的演出,更是吸引了广大越剧观众。戚雅仙、毕春芳、金采凤、徐天红等一辈艺术家在宁波越剧的发展、繁荣中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