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宁波戏曲文化:其他地方剧种总览

宁波戏曲文化:其他地方剧种总览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清时,宁波的戏曲除了甬昆、京剧、甬剧等戏剧之外,在宁波市区周围的人们,还钟情于各地域的剧种。由于姚剧在节日尤其在春节、元宵期间演出格外频繁,因此也被后人称作“灯班”。在宁海、象山、奉化、三门、天台、临海、温岭、黄岩一带,也有一种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剧种叫“宁海平调”。宁海平调的演员们在表演“耍牙”时,以舌为主要动力,齿、唇、气为辅助,对含在口中的獠牙进行表演,以此来展现剧种人物内心的不同情绪。

宁波戏曲文化:其他地方剧种总览

在清时,宁波的戏曲除了甬昆、京剧、甬剧(当时称“宁波滩簧”)等戏剧之外,在宁波市区周围的人们,还钟情于各地域的剧种。浙东余姚慈溪一带活跃着一种由民间歌舞和说唱逐渐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当地农民、手工业者常在业余时间组班演唱,逢庙会和节日时格外热闹。这种歌舞和说唱发展到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姚剧”。由于姚剧在节日尤其在春节元宵期间演出格外频繁,因此也被后人称作“灯班”。这些“灯班”在农闲等时节搭组到附近作营业性演出,据说在乾隆年间,这样的灯班有十余个,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清光绪初年,有一部分姚剧艺人组班到上海演出。进入上海以后,姚剧受苏滩、申曲、常锡滩簧等剧种的影响,演出风格有了很大改变,演出剧目也逐渐丰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宁海、象山、奉化、三门、天台、临海、温岭黄岩一带,也有一种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剧种叫“宁海平调”。(www.daowen.com)

清代中期,宁海平调进一步走向成熟,出现了一批配套比较齐全的职业性戏班。这些戏班多为一些富户或者乡绅所办,其形式是先招一些贫困家庭的子女为艺徒,再聘请几位艺人传授技艺。训练虽然相当苛严,却也带出了宁海平调的一代代传人。其中最杰出的是道光年间的杨景岳,他不仅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把子功夫,还自创了一门表演特技——耍牙。此技他应用在《小金钱》“独角龙”的表演中,为人叫绝。

宁海平调的演员们在表演“耍牙”时,以舌为主要动力,齿、唇、气为辅助,对含在口中的獠牙进行表演,以此来展现剧种人物内心的不同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