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宪祖,字美度,余姚人。他是晚明剧坛上著名的戏剧家,一生著有传奇七种,现仅存《鸾记》;杂剧二十四种,现存十二种。其作品主要表现崇佛、公案、历史、爱情等主题,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说他的戏剧“古淡本色,街谈巷语,亦化神奇,得元人之髓”(《黄宗羲全集》第十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叶宪祖非常重视舞台演出,自蓄家班,常于“花晨月夕,征歌按拍,一词脱稿,即令伶人习之,刻日呈伎,使人犹见唐宋士大夫之风流也”(黄宗羲《外舅广西按察使六桐叶公改葬墓志铭》)。
与其他杂剧家相比,叶宪祖又是“团圆迷”的代表,专以改古之悲剧而后快。其实,叶宪祖的剧作不仅具有反叛礼教的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精神。在封建礼教森严的明代,他往往以热情洋溢的笔调,精心刻画一个个要求个性自由、保持人格尊严的女性形象。叶宪祖笔下大多是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妇女,如寡妇、妓女、侍妾、女冠、孤女等。叶宪祖把满腔热情倾注在这些小人物身上,肯定她们的价值,赋予她们人间最美好的东西:姣丽的外貌、善良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不屈不挠的品质。她们虽然有许多不幸,但从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旦看准目标,就勇敢行动,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通过这些传奇和杂剧,叶宪祖如实地写出了当时青年男女敢于追求爱情,并为之思考与行动的精神。他笔下很多人物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把有情有义放在首位。叶宪祖在剧中艺术地解读“天理”的不近人情,“人欲”的合情合理。
叶宪祖在剧中塑造过两个刚直不阿、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荆轲和灌夫。《易水寒》写的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骂座记》则塑造了一个失败的英雄灌夫的形象。作者以沉雄悲壮的笔调,写出他们的坎坷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着力表现主人公疾恶如仇、正直仗义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www.daowen.com)
叶宪祖创作的杂剧也是较早批判科举制度的剧作。由于他目睹和经历了明代科场的黑暗,因此,他借《鸾记》中杜羔、贾岛、温庭筠之口,对科举的不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如此种种,也是当时人对其作品评价之高的缘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