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两种。注意,因特网的早期文档中未使用“路由器”,而是使用“网关”这一名字。现在的因特网文档都使用了“路由器”这个名字。因此内部网关协议(IGP)可改为内部路由协议(Interior Routing Protocol,IRP),外部网关协议(EGR)可改为外部路由协议(Exteral Routing Protocol,ERP)。
1.路由信息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一种分布式的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的最大优点是简单。
RIP协议中的“距离”称为“跳数”(Hopcount),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就加1。RIP认为一个最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数目最少,即距离最短,RIP允许一条路径中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直接连接的网络因为不经过另外的路由器,所以它的“网络距离”可定义为0),因此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相邻的路由器之间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如30s)交换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路由表更新的原则是找到各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这种更新算法称为距离向量算法。
RIP的主要问题是当网络发生故障时,需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故障信息传送到全部路由器。但如果一个路由器发现了更短的路径路由,那么这种更新信息就会传得很快。
2.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是为克服RIP协议的这些缺点在1989年开发出来的。OSPF最主要的特征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而不是像RIP那样的距离向量协议。OSPF协议与RIP协议相比有3个不同要点:(www.daowen.com)
(1)向本自治系统中的全部路由器发送路由信息。
(2)发送的信息是说明本路由器与哪些路由器相邻的“链路状态”及用来表示链路“度量”(表示费用、距离、延时、带宽等)的信息。
(3)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其他所有路由器发送更新信息,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所以所有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
为了使OSPF能够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OSPF将一个自治系统中的各个子网划分成若干个区域(Area),每个区域都设有一个32bit的区域标识符(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OSPF不用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而是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OSPF构成的数据报很短,可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
为确保链路状态数据库与全国的状态保持一致,OSPF还规定每隔一段时间,如30min,要刷新一次数据库中的链路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