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局域网协议标准3.8.2:智能弱电工程的设计与应用

局域网协议标准3.8.2:智能弱电工程的设计与应用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37 IEEE 802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IEEE 802局域网协议标准系列的介绍:IEEE 802是局域网协议标准系列,它已被美国国家标准协会采用成为美国国家标准。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和802.11n四个标准。IEEE 802.11g同802.11b一样,也工作在2.4GHz频段内,比现在通用的802.11b速度要快出5倍,并且与802.11b完全兼容,在选购设备时建议弄清是否支持该协议标准。图3-38是IEEE 802局域网协议系列的组成。IEEE 802.10:SILS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标准。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局域网协议标准3.8.2:智能弱电工程的设计与应用

局域网是一种小区域范围的通信网络。从协议层次的观点看,它包含着OSI中对应的最下面3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功能。再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才能组成计算机局域网通信系统。

实际上,局域网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功能已纳入数据链路层,不用单独设置网络层。因此,局域网只包含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如图3-37所示。

为了与OSI相对应,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又细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ogical Link Control,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LLC子层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与高层联系,以复用的形式建立“多点—多点”之间的数据通信。MAC子层用来管理经过链路的多路通信和数据链路层中常规具有的组帧、拆帧、流量控制等功能。

为了提供多个高层实体的支持,多个LLC服务访问点(LSAP)在LLC层的顶部实体(A)、(B)和(C)提供接口端。多个网际服务访问点(NSAP)在网际层的顶部实体(D)、(E)和(F)提供接口端。媒体访问控制服务点(MSAP)向单个LLC实体提供单个接口端。物理服务访问点(PSAP)向单个MAC实体提供接口端。

978-7-111-43240-1-Chapter03-42.jpg

图3-37 IEEE 802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IEEE 802局域网协议标准系列的介绍:

IEEE 802是局域网协议标准系列,它已被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In-stitute,ANSI)采用成为美国国家标准。还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for Stand-ardization,ISO)作为国际标准,称为ISO8802-X。

为了解决各种无线网络设备互连的问题,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推出了IEEE 802.11无线协议标注。目前802.11主要有802.11b、802.11a、802.11g和802.11n四个标准。最初开始推出的是802.11b,它的传输速度为11MB/s,因为它的连接速度比较低,随后推出了工作在5GHz频段的802.11a标准,它的连接速度可达54MB/s。但由于两者不互相兼容,致使一些早已购买802.11b标准的无线网络设备在新的802.11a网络中不能用,所以IEEE又正式推出了完全兼容802.11b标准且与802.11a速率上兼容的802.11g标准,这样通过802.11g,原有的802.11b和802.11a两种标准的设备就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了。

IEEE 802.11g同802.11b一样,也工作在2.4GHz频段(无线传输的工作频率范围)内,比现在通用的802.11b速度要快出5倍,并且与802.11b完全兼容,在选购设备时建议弄清是否支持该协议标准。

802.11n计划将WLAN的传输速率从802.11a和802.11g的54Mbit/s增加至108Mbit/s以上,最高速率可达320Mbit/s,成为802.11b、802.11a、802.11g之后的另一场重头戏。和以往的802.11标准不同,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包含2.4GHz和5GHz两个工作频段)。这样802.11n保障了与以往的802.11a、802.11b和802.11g标准的兼容。

图3-38是IEEE 802局域网协议系列的组成。图中各协议的名称及内容简释如下:

978-7-111-43240-1-Chapter03-43.jpg

图3-38 IEEE 802局域网标准系列

IEEE 802.1a:体系结构(1995)。

IEEE 802.1b:寻址、网间互联和网络管理(1995)。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1998)。

IEEE 802.3:CSMA/CD载波监听多址访问/碰撞检测和物理层技术规范(1998)。

IEEE 802.3i:1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技术规范(1998)。(www.daowen.com)

IEEE 802.3u:1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技术规范(1999)。

IEEE 802.4:TokenBUS(令牌总线)访问控制与物理层技术规范(1990)。

IEEE 802.5:TokenRing(令牌环)访问控制与物理层技术规范(1997)。

IEEE 802.6:城域网访问控制与物理层技术规范(1994)。

IEEE 802.7:宽带局域网技术标准(1997)。

IEEE 802.8:FDDI光纤网络技术标准(1989)。

IEEE 802.9:IVDLAN集成化语音数据局域网(1996)。

IEEE 802.10:SILS可互操作的局域网安全标准(1998)。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1999)。

IEEE 802.11a:5GHz波段高速物理层规范,传输速度为54MB/s。

IEEE 802.11b:2.4GHz波段高速物理层规范,传输速度为11MB/s。

IEEE 802.11g:兼容IEEE 802.11a和IEEE 802.11b,但速度要比IEEE 802.11b快出5倍。

IEEE 802.11n:双频工作模式(包含2.4GHz和5GHz两个工作频段)协议,兼容IEEE 802.11a、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标准。

IEEE 802.12:按需优先协议(100VG-AnyLAN)(1998)。

IEEE 802.14:利用CATV宽带通信的标准(1998)。

IEEE 802.15:无线私人网(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WPAN)。

IEEE 802.16:宽带无线访问标准(BroadbandWirelessaccessstandard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