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官村志:老红军老党员的英勇故事

上官村志:老红军老党员的英勇故事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民党抓其为壮丁未果,驻军胡景通将其父子二人投入监狱,几经摧残折磨,致其发疯三年,因而与组织失去联系并脱党。其后在红26军84师2团2连任连长。1949年10月经组织批准回乡务农,政府定为一级伤残,享受老红军待遇。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陕北红军时期的老党员。1937年1月,国共双方谈判,划分了边区的界限,扩大了红军的规模,大量发展党的组织和党员。当时关中特委辖有5个县委,106个乡,共有700多名党员。

上官村志:老红军老党员的英勇故事

张凤岐

张凤岐,1911年12月出生于上官村,1933年3月参加革命,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关中特委组织部部长,淳耀县委书记,关中地委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关中专署副专员,咸阳地委副书记,新疆分局迪化区委副书记、党委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自治区纪委副书记、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2月离休,2002年1月享受正省级待遇,2010年1月2日病逝,享年98岁。

张凤岐长期在西北艰苦地区从事党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政治工作经验,为党培养了大批基层工作干部,为西北地区的解放事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凤岐对党无限忠诚,始终坚定对党和革命事业的信念。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仍坚持真理,乐观豁达,勇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不计得失地为党工作。革命理想信念从未动摇,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张凤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新疆,对边疆各族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为新疆的建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他在担任自治区纪委领导期间,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刚正不阿、维护党纪,认真研究纪检工作的特点规律,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维护党的纪律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凤岐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艰苦朴素、严守党纪,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深受干部群众的尊敬。他严于律己、谦和友善、正直朴实、平易近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生活简朴、勤俭持家,对子女亲属严格要求,家风朴实纯正。他一生心系家乡,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和家乡人民的疾苦,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高尚情怀。

张卓亭

1904年6月11日出生的张卓亭(云汉)同志是20世纪20年代的老党员,也是西上官村最早的革命先驱。

1913~1921年,张卓亭同志一直在富平莲湖村外婆家(陈仲馨家)生活学习。1921年于本县第一高小毕业后考入三原渭北中学。当时“五四”运动风靡全国,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春雷响彻九州。在大革命形势的鼓舞下,1923年他与同在三原求学的赵宗润、严木三、朱章汉等进步学生阅读进步书刊,研究新文化,接受革命思想,成为当地最早觉醒的马列主义者之一。

1925年,他与进步青年学生赵宗润、朱章汉在三原发起成立渭北青年社,次年即发展到200余人,成员被《中国青年》称为“纯洁勇敢”的热血青年,为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是年,他经李子健介绍加入了共青团,以后由团转党,曾担任三原武子区党支部组织委员、泾阳特支书记,并经赵宗润介绍,以中共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次年3月,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派遣他(党员)与严木三(团员)回富平组建县党部。1927年2月以中共党员为主体的国民党县党部成立,他任青年部委员,富平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形成。当年5月,中共富平特支改选,他当选为特支书记兼第一高小支部书记,公开身份为学校教员。

他任期的革命活动一是开展学运,组织师生开展了驱逐县教育局局长奕益山和督学惠济生的运动,领导罢课、罢教及提高教师待遇的“索薪”运动;二是开展农运,特支指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过的韩崇正(觅子北韩人)办夜校,组农会,开展抗债抗租、斗争恶霸的农民运动,并在雷村成立本县第一个农民协会;三是面临“4·12”大屠杀和李大钊遇害事件,召开声讨蒋介石反革命大会、“4·28”烈士追悼会、“五一”、“五四”、“五九”、“五卅”纪念会,游行示威、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革命主张,抵制白色恐怖。

“7·15”大屠杀后,陕西省反动政府开始反共清党,党组织遭受破坏,革命转入低潮。是年9月,他因病无法工作,党组织指派张超接替其职务,他回西上官村老家养病。次年,其二弟张凌汉去淳化参加革命起义,可能因阵亡而失踪。国民党抓其为壮丁未果,驻军胡景通将其父子二人投入监狱,几经摧残折磨,致其发疯三年,因而与组织失去联系并脱党。(www.daowen.com)

1932年他家破产,他仅靠每月十余元工资在三原、富平等地当职员、作教员养家糊口,但仍不忘革命初衷,与当年参加革命老同志一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国共二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后,张卓亭先后在县妇幼保健院、财委、财政局继续为国家工作,直至1956年因病逝世。

李成元

李成元生于1910年12月16日,1996年11月16日病逝,享年86岁。李成元1930年参加淳耀游击队,该部队以后编入红26军3团2连。其后在红26军84师2团2连任连长。1934年7月在清涧作战负伤。1935转地方在清涧县工作。1949年10月经组织批准回乡务农,政府定为一级伤残,享受老红军待遇。

赖顺奎

赖顺奎,旬邑樊洞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陕北红军时期的老党员。

樊洞距马栏只有10公里左右的路程,这里山岭、河川、高原,沟壑纵横,森林茂密,交通不便,是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地区。当地群众深受地主、官僚的压迫和土匪的骚扰,生活极度贫困。

1936年8月,中央派习仲勋到这里恢复关中特委工作,任特委书记,主持组建党、政、军、群等组织机构,于后掌、樊洞一带成立了党的支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革命运动高涨起来。1937年1月,国共双方谈判,划分了边区的界限,扩大了红军的规模,大量发展党的组织和党员。当时关中特委辖有5个县委,106个乡,共有700多名党员。赖顺奎就是在这一时期经杨姓姐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姐夫1949年后一直在樊洞村任党支部书记20余年)。

赖顺奎加入党组织以后,严守党的秘密,拥护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履行党员责任。他努力生产,多打粮食,用以支援红军和以后的八路军、解放军。他服从边区政府安排,积极参加担架队,支援前线。家中的人做军鞋、磨面、碾米、烙馍,一切为了前线打胜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建立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49年,他随全家人移居到上官村,长时期在八队担任贫协代表,掌管生产队粮食囤的印板。他廉洁认真,勤奋正直,改革开放之后,富平县委组织部多次看望和慰问他,充分肯定他的历史功绩。

李成祥

李成祥,早年参加革命,系陕北的老红军。生卒年月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