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官村志》丧葬习俗及仪式梳理

《上官村志》丧葬习俗及仪式梳理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至5寸称墩子,2寸以下为薄合子。老年人丧葬议程一般为,临终前弥留之际,为其剃头、净身、着寿衣,咽气后,白纸盖脸,移上灵床,点灯一盏。民国前,有人根据封建礼制的要求,在父母墓园结庐守孝,长达三年。民国以后,先祖埋葬第三日,至亲赴坟前,供祭献点,整修墓冢,焚纸致哀,称为“扶山”。单七墓前献饭,焚纸哀悼。逢死者生辰为“冥寿”,在神主前献饭拜祭。亲丧之日为“忌日”,焚纸献饭,忌鼓乐。

《上官村志》丧葬习俗及仪式梳理

以前,均为土葬。富裕之家,父母生前便备好棺板,看风水,择坟地,砖石箍墓。棺板以柏木为主,兼用松木、桐木。多为八仙板(八页板做成),十根头(十块板做成),用四块板做成的“四页瓦”不常见,厚度一般为二五指(2.5寸)。3至5寸称墩子,2寸以下为薄合子。寿衣,男为长袍短褂,女为花裙绣衣。一般4~5身,多至7身。单、夹、棉俱备。穷苦百姓,则薄板布衣,只求入土为安。赤贫者,芦席裹尸,土坑掩埋而已。故乡谚有“穷家埋人,富家埋钱”之说。有少数人,老人在世不孝养,死后却大讲排场,这种假孝子,理所当然受到群众的唾弃。

老年人丧葬议程一般为,临终前弥留之际,为其剃头、净身、着寿衣,咽气后,白纸盖脸,移上灵床,点灯一盏。家人焚化纸人、纸车、纸马、冥钞于门前,谓之“烧倒头纸”,然后子孙戴孝,向亲友报丧,之后,白纸糊门。白纸糊门讲究:家有长辈或非正常死亡的亲人每扇门大四方纸角对角糊三张,上无长而父先亡糊上半门,母先亡糊下半门,父母双亡糊全门。贴挽联,挂纸幡,出丧牌(讣告)。待亡人的近亲(娘家)来齐后“入殓”。第三天早上出纸,继而棺停正中,外围孝帘,立神主,摆献点心及童男童女、排花金山等纸扎,摆好后孝子赴祖坟“请灵”。之后,孝子披麻戴孝,分男女两旁,坐草守灵,亲友吊唁,叩拜答谢,礼送礼迎。按吊丧人的关系分别服制“散孝”。祭礼有献饭、冥钞、纸扎、鞋袜、条子、挽帐、奠仪(现金)等流程。埋葬前一日傍晚,孝子扫墓迎牌位,夜晚亲戚邻居送香纸,孝子致哀奠纸,然后孝子依次奠酒“祭灵”。出殡前,孝子跪拜,供茶献饭,取金箔、冥钞入纸柜,备亡人费用,称填柜。事毕,请“相辅”(邻居帮忙的)抬灵柩入蓝帷大轿(棺罩),在鼓乐齐奏、鞭炮齐鸣中“起灵”。然后魂幡引路,孝子扶杖(纸棍),亲朋随行,长子或长孙头顶纸盆于村口破盆。乡邻家家户户门前燃起柴火,浓烟滚滚,以表示送亡人西行,称为“送灵”。悬棺下葬时,先将棺木徐徐落入“明廷”,再稳稳推进“暗厅”(正穴),砌筑墓门,喷酒封闭,实土筑冢。此时,哀乐急奏,孝子叩谢,焚纸哭拜。最后鼓乐手合奏多曲,表示从此诀别,以慰亡灵。民国前,有人根据封建礼制的要求,在父母墓园结庐守孝,长达三年。民国以后,先祖埋葬第三日,至亲赴坟前,供祭献点,整修墓冢,焚纸致哀,称为“扶山”。嗣后数七,七七为终。单七墓前献饭,焚纸哀悼。百日、周年,礼仪如单七。逢死者生辰为“冥寿”,在神主前献饭拜祭。亲丧之日为“忌日”,焚纸献饭,忌鼓乐。三周年或称过三年,视为喜事,换贴红对联,设宴席,动鼓乐,脱孝服,墓前立碑。(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