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官村志:居住方式及建筑特点

上官村志:居住方式及建筑特点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去后两边相对各建三间厦子房,称为前三后四,一般为晚辈兄弟住。厦子过后建三间两层楼房或者三间大房,称为腰房或者厅房,一般腰房建筑最有气魄,用作敬献神位、祖先和接待尊贵客人。腰房过后,两边相对各建四间厦子房即为前三后四,一般居住长辈。这时,双手抓锤子柄,由中间狠捶两下,两头由前及后,用锤子轻点,便完成了“三锨(土)六脚十二个柱窝”的工序,一个胡基便成了。

过去上官村富裕人家的院落一般是由上房和偏房组成的一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讲究的就是一个方整稳平。房子要方正,恐缺角,把人字形结构的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或者大房,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也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外地人眼中半边盖的怪房子(陕西八大怪之一的房子半边盖)。村中人讲究风水,下雨让水流到自己院子,才会觉得财气不会外流。

农村住房习惯,以左为上,右为下,长辈居上位,晚辈居下位。兄弟分家,坐北向南的院子,兄东弟西,如分院居住,长子不离老屋,住宅大门偏左安置,水道多从左侧下方通过,称为“左青龙水,右白虎石”。

过去,村中富裕人家住房很讲究,基本上是一砖到顶的砖木结构,主宅讲究“两进三厅”。最前边建房称门厅,一般为两坡流水,三间大房。进去后两边相对各建三间厦子房,称为前三后四,一般为晚辈兄弟住。厦子过后建三间两层楼房或者三间大房,称为腰房或者厅房,一般腰房建筑最有气魄,用作敬献神位、祖先和接待尊贵客人。腰房过后,两边相对各建四间厦子房即为前三后四,一般居住长辈。厦子过后,建上房也称厅,一般用作灶房和储藏粮物。这种住宅关闭大门后,盗贼很难入室行窃。室内陈设,富家多有太师椅、八仙桌、立柜、穿衣镜、柜桌、梳妆台、衣箱、自鸣座钟、脸盆架子及脸盆等,炕上有狗皮褥子、缎被子、太平洋床单等。

但普通人家则是土坯结构的房子,村中人把这种土坯叫“胡基”。村中水地的黑炉土,很适宜打制做胡基,打好的胡基经太阳晒干,强硬结实。打胡基的工具有四大件:木模子、石锤子、草灰和青石板。青石板和锤子越光越好。青石板上,放上模子,撒些草灰,以防沾土,再填进三锨黑炉土,用锨拍光,纵身一跳,双脚尖朝前一踩,然后双脚跟往后一踩,再一只脚从中间前后两踩,使土蛰伏下来。这时,双手抓锤子柄,由中间狠捶两下,两头由前及后,用锤子轻点,便完成了“三锨(土)六脚十二个柱窝”的工序,一个胡基便成了。那些打胡基的行家,像一个好舞蹈演员一样,轻巧、潇洒、自如,次序井然,不慌不忙,脚不走空步子,手不做空动作,一招一式,准确轻巧,打得快,摞得好,干净利落。两个青壮劳力,一天能打制600~800个。这是人们用汗水换来的最廉价的建房主材。(www.daowen.com)

一般人家室内放置木头方桌、长条木凳、芦席土炕、大花布被褥。除了简单的家具灶具外,很少有其他家具。

村中大户人家推门而见的是影壁或称照壁。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礼仪,讲究含蓄内敛,有一种藏的精神,体现在住宅上,影壁就是一个生动写照。不但使外人不能直接看到宅内人的活动,而且通过影壁在门前形成一个过渡性的空间。

村中建房,对上梁、架楼板或者现浇打混凝土屋顶非常讲究,时兴封顶庆贺。过去建造砖木结构房屋,在房屋框架搭好之后,讲究选定吉日上梁。主人家门口贴红对联,“架金梁天长地久,立玉柱万古千秋”。村朋厚友带上礼品礼金或鞭炮前来帮忙、庆贺。吉时到来,先安装左右担子,上贴“左青龙、右白虎”,以示龙虎保佑平安。最后安装中间一个木檩(脊梁),檩上挂柏朵、红布,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条幅。大梁升起时,要燃放花炮。安装完毕,主人家以好烟好茶招待,并设宴款待亲朋好友和建房工匠。现在,修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房或楼房,上楼板、封顶之日,同上梁一样庆贺。迁入新居,称为“乔迁”,农村俗称“烘房”,一般要选择吉日进行,讲究新屋贴红对联,门前燃放鞭炮后,方可将家具器物一并搬入新居。乔迁之日,亲朋好友送来礼品以示祝贺,过去是送红绸、器皿等家用生活用品,现在多送镜屏、字画、花卉等美化居室用品,也有送红包的,主人一般都设宴款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