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官村志:半干旱气候,连续5年灾荒,民国十八年年馑

上官村志:半干旱气候,连续5年灾荒,民国十八年年馑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村域属于半干旱气候,自然降水量偏少,年蒸发量大;地下水埋藏得深,极易造成旱灾,所以,干旱是本村主要灾害之一。据资料记载1928年春到1933年富平和陕西大部分地区一样,遭受了连续5年的严重灾荒,即人们常说的“民国十八年年馑”,据1929年6月5日《陕西中山日报》报道:“全陕92县无县不旱,而尤以关中区44个县为最……关中区域尤以渭河之北为最惨”,富平即属当时灾情最严重的县份之一。

上官村志:半干旱气候,连续5年灾荒,民国十八年年馑

本村域属于半干旱气候,自然降水量偏少,年蒸发量大;地下水埋藏得深,极易造成旱灾,所以,干旱是本村主要灾害之一。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村民一直同干旱进行着不懈的斗争。据1994年版《富平县志》记载,西汉高帝二年(前205)以来,县境内有文字记载的旱灾达八十六起,有的灾情持续复年,久旱不雨,赤野无禾,人相食啖,白骨委积,骇人听闻。据珍藏于西安碑林本村的《明德受记碑》记述,明朝末年,关中持续旱灾,“人相食,草木俱尽”,“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惨相。

清光绪三年(1877)五月至四年(1878),久旱不雨,六料无收,“人自相食,户绝什七”,草根树皮俱被食之一空,饿殍日见于途,流寓外地者不计其数。

据资料记载1928年春到1933年富平和陕西大部分地区一样,遭受了连续5年的严重灾荒,即人们常说的“民国十八年年馑”,据1929年6月5日《陕西中山日报》报道:“全陕92县无县不旱,而尤以关中区44个县为最……关中区域尤以渭河之北为最惨”,富平即属当时灾情最严重的县份之一。(www.daowen.com)

据当年《陕西中山日报》《西北真报》有关资料记载,1929年2~3月富平一些地方就闹春荒,至夏无收成,秋末种上,饥民皆赖草根、树皮、油渣、糠秕度日。再后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是以饿者日死,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更难数计。所有榆叶、桐叶、柿叶概行采食净尽,因无食而悬梁、投井、服毒致死者,每日不下数十起,1929年3月至初夏,富平接连遭受黄雾、黑霜、暴风、冰雹等灾害,夏田颗粒无收,仲秋时由于天气亢旱,无法下种,冬季奇寒,不少人在饥寒交迫中冻死。

1930年1月至2月,大雪成灾,积雪厚度三尺有余,穷苦人破屋烂房不少倒塌,冰天雪地中死亡骤增“大有秋风一阵,林叶尽扫之势”。6月初,小麦成熟之时,还未及搭镰,又连遭两场破天大风,将麦子全部摇成光杆,有的人伤心至极,竟致上吊、服毒而亡,7月蝗虫成灾,8月暴雨接踵而至,人们苦不堪言。1931年夏,小麦仅收四成,7月又遭受大冰雹,棉花、瓜豆都遭受摧残,枯萎殆尽,1932年灾情更重,人谓“死年馑”,农历三月,连降黑霜,麦苗、豌豆大部分冻坏,夏秋时节,“虎疫”(急性霍乱,时称“虎列拉”)流行,来势凶猛,传染紧急,患者上吐下泻,不日气绝而亡,全县数月内死亡一万四千多人,市面棺木也难买到。1933年,仍是大侵之年,由于上年秋未种上,二三月里饥民遍地,觅挖蔓菁(即油菜根)充饥,索性这年蔓菁尚好,使不少饥民得免饿毙。从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资料中看到,大灾之年,上官村人也难逃厄运,村中老辈人回忆起民国十八年年馑,至今还心有余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