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官村老城-城墙建堡,保护民众

上官村老城-城墙建堡,保护民众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堡就是修建城墙,防盗防匪,保护民众。据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李自成大顺永昌元年,《明德受记碑》记述“上官村昔未有堡,岁因兵燹,疲于趋避,众始慨然”。上官村的城墙到底什么样?据村中老辈人回忆,上官村的城,正南正北,方方正正。西城门洞顶有“上官村”三个大字。城南和城北种植了大片芦苇,不但是上官村四季变换的美景,还为村民扎顶棚、做炕席提供了材料。上官村的街道有三条半,依次为南街、北街、后街。

上官村老城-城墙建堡,保护民众

据明万历十二年《富平县志》记载,嘉靖丙午年,因盗匪横行,全县五堡并建,其中就含庄里堡。建堡就是修建城墙,防盗防匪,保护民众。一些大的村庄也自建村堡,以求自保。明朝历代修建城墙早有传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称帝前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实际总结了朱元璋一贯实行的方针,他非常高兴。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所以,我国遍布城乡的城墙,包括目前保存较好的八达岭长城和西安城墙,都是明代修建的。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李自成大顺永昌元年(1644),《明德受记碑》记述“上官村昔未有堡,岁因兵燹,疲于趋避,众始慨然”。“大明崇祯已瑞年秋起,庚申季春工完……藏避万民,后来如损者即补,勿负先人之意”。并详细说明“城周围更道五尺,两门,迤比旧路一丈一尺。如居人入侵者,禀官究治”,“城西北槐树一株,永不伐,系官物”。

上官村的城墙到底什么样?据村中老辈人回忆,上官村的城,正南正北,方方正正。南北长约五百米,东西宽约四百米。城墙地基宽约五米,城墙高约六米,顶宽约两米五,并排可行两人。城墙上东西城门上方,各有一间小屋,估计是为了设置瞭望哨而盖的。城墙在东西墙正中各开城门。西城门洞顶有“上官村”三个大字。城门里墙壁上掏有墙洞,里边盘炕,可以住人。城门白天大开,人来人往,自由出入。晚上夜深,两扇铁皮包的大门关闭上锁。城墙外有宽十米、深两米的城壕,估计是修城墙就地取土,逐层夯实,渐渐加高而成。如果大白天城门依然关闭上锁,那一定是有了什么事,不是催粮要款的,就是催壮丁的进村了。城南和城北种植了大片芦苇,不但是上官村四季变换的美景,还为村民扎顶棚、做炕席提供了材料。(www.daowen.com)

上官村的街道有三条半,依次为南街、北街、后街。靠南城根有人居住,就形成了一条巷子,人们习惯叫“南城旮旯子”。在南街中段,也有一条巷子,呈南北走向一直通到城墙根,叫“南城巷子”。村里人盖房,要么坐南朝北,要么坐北朝南。两家房子对在一起,那一定是房后相对。这样在前门就形成了东西走向的街道。几个街区人家分布,大体上是南街户数多一些,高门大户的富裕人家也多一些。北街居中,街道直一些。而住在后街的人家偏少,几乎都住在街道南侧。北侧就西头几户。老大一座城里几乎没有什么公共建筑,要是有,也就是正对着西城门处,有一个没有围墙祠堂。祠堂只剩下五间房子,实际就是村子里“官人”议事的地方。平时每天都有不少人在这里谝闲传,聊小道消息,祠堂成了村里西半部分的信息发布中心。村中每条街都有一口水井,并盖有遮风挡雨的井房,井深有七八丈,村民常利用挑水的机会谈天说地,融通邻里的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